側記|兩岸專家學者探討民宿發展:有共同基因,有堅實基礎

11月6日,第二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正式開幕。論壇上,兩岸多名專家學者或業內人士圍繞“發展鄉村民宿經濟,助推兩岸融合發展”論壇主題發表專題演講。與會專家認為,台灣地區民宿與福建民宿有很多共同基因,融合發展有堅實的共同基礎。

活動現場。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圖活動現場。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圖

“民宿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林佳民是台灣創意民宿協會理事長、台灣名宿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在會議現場,他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他認為,民宿如果只是做旅遊、做住宿,沒有跟當地美食、跟農業、跟文化、跟藝術、跟旅遊、跟創意的環境、跟社區、跟青年返鄉來做結合,它只是提供了一個簡單的住宿需求。

林佳民說,民宿需要和在地文化與人情味,結合美食、農業、人文、創意、旅遊、休閑等,以農創、旅創、文創的生活方式,分享給遊客有溫度的新型態住宿體驗,這是台灣民宿新的核心價值,“不只是在大陸,在台灣也一樣,民宿也都是紅海(市場)的”。

在台灣從事建築行業20餘年的蔡幸爵是台灣民宿客棧協會副會長,2019年,因緣際會,他從台灣新北來到三明市三元區列西街道小蕉村,投身到大陸鄉建鄉創的熱潮中,一路以來,他致力協助村民善用閑置房舍空間改造。

“民宿就是鄉村風情的縮影,是鄉村農文旅發展的推動器。”蔡幸爵認為,發展民宿業態,有利於鼓勵出外青年返鄉創業就業,可以植入當地特色豐富體驗內容,引導來村訪客區域周邊遊玩。

台灣宜蘭縣羅東溪休閑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德全同樣認為,大陸民宿及休閑農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吸引許多台商渡海投資、經營管理,拓展了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了兩岸同胞親情福祉,為兩岸關係融合發展增添強勁內在動力。“這些年民宿工作的積累對大陸地區的鄉村建設推動頗有貢獻,希望未來可以持續交流讓兩岸民宿與休閑農業蓬勃發展。”

“2008年以來,福建民宿的發展離不開台灣地區民宿的影響。”全國旅遊民宿等級評定和複核專家、廈門曾厝垵文創會會長寧軍表示,兩岸民宿交流密切,互相取經,提升了兩岸民宿經營者整體素質和民宿經濟發展質量。台胞在福建的廈門、平潭、龍岩、三明等地開辦了多家民宿。

在寧軍看來,新時代的中國民宿源於海峽兩岸,全國民宿中福建民宿的資源、經曆最豐富。台灣地區民宿與福建民宿在曆史緣起、發展階段、生活體驗、農創文創、行業標準、入住客源等方面有很多共同基因,融合發展有堅實的共同基礎。

他建議,福建民宿行業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民宿經濟融合發展示範區。以“兩岸一家親、宿共同家園”為主題,打造“一家親民宿”兩岸共同品牌。製定和發佈兩岸民宿共通標準,並開展民宿認證,同時建設兩岸旅遊民宿標準共通服務平台。

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福建省海峽兩岸鄉建鄉創發展研究院特聘專家鄧啟明表示,鄉村的研學工作是在鄉村民宿的基礎進一步拓展、升級。新形勢下福建省要高質量做好鄉村研學工作,要從深挖地方曆史文化內涵、進一步整合資源、科學開發鄉村特色研學產品、加強市場監管等4個方面進行積極實踐探索。

“尤其是要研究、借鑒台灣地區發展教育農場主要做法與經驗,依託福建鄉村豐富的研學資源和鄉土特色,打造出有特色的鄉村民宿與研學產品、帶動鄉村全面振興。”鄧啟明說。

澎湃新聞瞭解到,去年12月,在國台辦的指導支持下,全國台企聯、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三明市政協等6家單位共同成功舉辦首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在兩岸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今年舉辦第二屆論壇,以“發展鄉村民宿經濟,助推兩岸融合發展”為主題,旨在以民宿經濟交流合作為切入口,深化鄉村的互鑒共享,為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