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絲路”下一個十年要做什麼?專家學者齊聚第三屆空中絲路國際航空合作論壇

論壇現場

封面新聞記者 楊金祝 柴楓桔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理念化為行動,從願景變成現實,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新平台。

這個過程中,“空中絲路”如何架起“空中橋樑”,推動共建國家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11月9日,第三屆空中絲路國際航空合作論壇在成都召開。該論壇以“深化‘空中絲路’高水平合作,助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吸引航空製造企業、航空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300餘名代表出席。

他們探討了哪些話題?釋放了哪些積極信號?

關注一>>>

“空中絲路”下一個十年要做什麼?

“我們舉辦本屆論壇,就是為下一個十年空中絲綢之路加速發展奠定基礎。”航空工業集團副總經理何勝強表示,十年來,我們織就一條空中互聯之路,並先後在2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了300餘個基礎設施項目,打造了安哥拉羅安達新國際機場等航空樞紐,修建了埃及“齋月十日城”鐵路等民生工程。

此外,還積極履行海外社會責任,持續開展人才培養與交流,成功舉辦30餘期民用航空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近千名。在非洲新建和升級了180餘所職業技術學校,技能人才就業率超過80%。

“面向新的十年,‘空中絲路’計劃將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提供堅強支撐。”何勝強表示,將組建航空產品貿易、航空基礎設施專業委員會,加強跨界聯動,推動產品出口、機場建設、服務保障等全方位合作。

同時,還將加強與共建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機制對接,深化航空產業鏈上下遊協作。繼續開展民航培訓和職業教育項目,助力當地高水平人才培養等。

關注二>>>

如何更好地推動“空中絲路”建設?

本屆論壇上,空中絲路聯盟正式宣佈成立航空產品貿易專業委員會、航空基礎設施專業委員會,並發佈了《民用航空產業應用場景及典型產品圖譜(2023年版)》。

這個圖譜有哪些亮點?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白冰告訴記者,圖譜實現了多個“首次”。其中,首次以國產產品及服務為視角,重點展示我國在民用航空產業鏈所具備的成熟瓶型與服務能力。首次以應用場景為牽引,重點展示我國在航空應急救援、低空經濟以及臨空經濟領域的系統解決方案。

“圖譜的發佈,是空中絲路聯盟落實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重要體現。”白冰說,圖譜展示了航空製造、航空運營、航空機場設施建設聯動發展的中國經驗,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提供了合作方案與經驗借鑒。同時,也是空中絲路聯盟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攜手打造綠色、開放、創新的“空中絲路”的具體行動。

關注三>>>

聚焦“空中絲路” 專家學者最關心什麼?

現場,來自航空製造企業、航空運輸和物流企業、臨空經濟及機場建設相關單位、航空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300餘名代表齊聚一堂,就航空產業和教育國際化發展,航空產業投資與建設、技術創新和合作機遇等行業熱點問題展開深入交流,深化合作共識,推進行動落地。

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常務副院長尤延铖帶來了《航空高等教育與空中絲路國際合作產教融合展望》主題分享。他表示,目前航空高等教育正在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航空產業需求,“但目前還談不上深度的產教融合,更多是一種合作。”他認為,要持續改進和調整產教融合方式,包括定期評估合作效果、拓展產教合作領域等。

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有關負責人在《國產民機標準體繫在“一帶一路”中的思考》中提到,完整、有效的標準體系是國產民機走出去的基石,也是先行者,“國產民機要提供全產業鏈的完整的解決方案。”

北京交通大學運輸學院民航運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李豔華則分享了“空中絲路”對沿線樞紐城市經濟影響效應的看法。她建議,“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和標準的平台對話合作,積極發展航空物流產業。”

關注四>>>

成都如何提升“空中絲路”節點優勢 ?

十年來,成都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全方位合作更加深入,持續深化對外開放水平。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成都航空樞紐運輸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三大生產指標均創同期曆史新高,天府國際機場國際及地區航班量排名全國第四。1-9月,成都航空樞紐完成貨郵吞吐量54.42萬噸,同比去年增長18.4%,貨郵吞吐量排名全國第六。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也是繼上海、北京之後,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兩個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國際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經過兩年多的曆練,如今的天府國際機場已開通291條國內航線和49條國際(地區)航線,已初步構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聯繫的樞紐通道和空中橋樑。

“目前,由亞航運營的從成都(天府)往返東南亞地區的航線一共有2條,分別為成都(天府)-吉隆坡、成都(天府)-曼穀。截至10月底,這兩條航線每週共提供12個航班,共運輸8.5萬往返旅客。”亞洲航空政府事務部總監陳海琳告訴記者,乘客通過這些航線可以無縫連接到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國內城市,如檳城、亞庇、清邁、普吉島等,還能利用亞航豐富的航線和密集的頻率連接東盟區域的其他目的地,極大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旅遊、貿易和人員往來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和交流。

成都東部新區

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綜保區管理處負責人楊瑤介紹,東部新區圍繞天府國際機場,遵循“港產城一體化”體系,佈局航空物流,航空維修和製造,以及航空消費與服務產業發展體系,目前已落地實施臨空產業項目 70餘個,吸引總投資達1600億元。

根據《成都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和物流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雙機場”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基本形成協同運行、差異發展的“國際樞紐+區域樞紐”兩場運行格局,國際(地區)航線達140條以上,實現國際航空客貨運航線穩定運行,航空年旅客吞吐量力爭達到8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力爭達到1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