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1人失聯!困住“驢友”的4400米高山,曾發生多起事故

119消防宣傳日這一天,成都彭州的一條救援新聞引發了全國網民的關注。

彭州龍門山山腳下,五六個村民圍在火爐邊,討論著這兩天的所見所聞。他們感歎:多年沒見過這麼多消防隊員聚集在這裏,甚至還一度以為是119的“演練”。

11月9日,在經曆連續兩天的搜救後,成都彭州九峰山失聯被困9名人員,有8名被消防隊員找到,平安下山,還有1人仍然處於失聯狀態。

這群被困人員從哪來,如何召集的?徒步線路和救援大概經過如何?帶著一系列問題,封面新聞記者抵達現場後進行瞭解還原。

事發地待開發地點眾多又充滿危險事發地待開發地點眾多又充滿危險

位於龍門山脈邊緣的彭州,山峰資源特別豐富。資料顯示,以九峰山為例,山脈自川西北綿延200餘里,至此拔地而起,九峰矗立,作為距離成都鬧市區較近的登山、雲海、日出觀測地,近年來迎來一波又一波戶外愛好者。

“按照正常路線走,一般很少出問題。”在現場,記者採訪當地村民和前來幫助救援的登山愛好者,在他們口中,形容九峰山的登山攻略,都有一個相同點——累人、時間長、危險係數高。

救援人員拉著繩索將驢友帶回救援人員拉著繩索將驢友帶回

家住九峰山村村委會附近村民周先生在山腳下經營著一家農莊。他告訴記者,他們這裏九峰山不算景區,沒有專門開發。但據他觀察,這幾年,有眾多前往登山的遊客會到農莊就餐、休息,大多是城里來的年輕人。

但實際上,山裡除了常規的徒步路線之外,一些小角落和待開發的地點眾多,並且也充滿危險,“我們平時都是走到祖師殿就上不去了,祖師殿這裏本身也很難登上去,需要時間和體力。”周先生說,他時常提醒吃飯的登山客,儘量不要夜爬,也不要翻越欄杆走小路,山上塌方、落石多,但是他也感覺到,“這樣的提醒,只能勸住那些願意守規矩的人。”

救援人員拉著繩索將驢友帶回救援人員拉著繩索將驢友帶回
救援人員拉著繩索將驢友帶回(受訪者提供)救援人員拉著繩索將驢友帶回(受訪者提供)

被救8人迴避採訪匆匆坐車離開

據目前初步瞭解的情況,這群失聯登山客進山是11月7日,他們來自成都、貴州等多個地方,進山後爬山失聯,恰逢山上霧大,濕氣重,搜救工作變得困難。

他們失聯的位置,位於九峰山火焰峰上方,按照當地人的描述,這是一個連他們都不太叫得出名字的地方。

這群從各地趕來九峰山登山的驢友總共9人,其中8人在被困兩天后,於11月9日晚上被前來救援的消防隊員帶下山。他們被帶到九峰山村村委會位置集合。

在現場,記者見到了8人。8人都穿著衝鋒衣、登山杖等裝備,都是80後、90後。記者詢問他們被困的具體情況,一名成員回應說暫時不接受採訪,“你們找當地政府問吧。”經過登記和身體狀況問詢後,8人坐車離開。

8名失聯人員被救出8名失聯人員被救出
失聯人員被救出失聯人員被救出

對話救援人員:

要搭建繩索保護救援

據瞭解,這次救援過程採取地方政府主導、應急部門統籌、相關部門協同、社會專業救援力量廣泛參與的協作機制。

11月9日,記者聯繫到參與救援的消防隊員。他告訴記者,9名驢友失聯的地方,已經位於海拔4400多米,溫度低,地形非常險峻,部分懸崖坡度達到80多度甚至90度,攀爬非常困難,前線隊員必須利用搭建的繩索系統作為保護一路走過去。

這名消防隊員說,此次救援他們根據嚮導的描述以及當地政府提供的驢友位置,結合地圖、路標等,確定了大概位置,再根據平時山嶽作戰經驗選擇最好的路線。

8日晚6點左右,前方救援人員發現一名被困人員在向火焰峰方向行走,隨後前方救援部隊抽調了9名人員帶著給養,找到該被困人員,並由其帶路前往搜救其他被困人員。“這9個人都經過多次競賽和培訓,包含天狼山嶽救援隊和飛貓山嶽救援隊的隊員,他們都是各自隊伍中的頂尖人才。”

8日晚7點多,9名隊員見到部分失聯人員後向指揮部報告,所有人聽到消息後都非常欣慰。“他們沒有乾糧了,9名隊員把吃的東西分享給他們。天黑了就地宿營,其餘救援人員收到消息後也就地安營紮寨。”

專業人士:

被困登山客已遠超“試煉之路”

在戶外圈中,九峰山的登山路線,行程主要分為三段。有多年登山經驗的戶外愛好者楊超(化名)告訴記者,其中,“紅房子”為起點,位於山腳下,從起點上山,途中經過清廉寺(清涼寺)和吊橋,然後到“祖師殿”的位置,這也是當地人口中所說的圍起護欄限制進入的地方。

“祖師殿”海拔1800—2000米左右。往上走就會經過一些塌方區域,由於九峰山地處龍門山地震帶,山脈主體在汶川5·12特大地震中擠壓變形、垮塌嚴重,山體大多岩石鬆動,類似塌方在山峰越是往上的地方常見,“這段路就很具體了,因為很多路都被震垮了,都是碎石,最危險的幾段路到了冬天還要結冰,往往一邊要注意塌方,另一邊就是懸崖。”

這段路,被其稱為“試煉之路”,楊超建議,新手或者是初次登山的人,徒步到祖師殿就差不多了,因為越往山上走,危險係數就會越高。也就是說,此次被困的登山客,已遠遠超過了“試煉之路”。

秋冬季“日出雲海”網圖

吸引“小白”前來冒險

楊超進一步介紹說,從“祖師殿”開始逐級而上,便到了觀音崖(岩),海拔2700米。此時,有專業經驗的人,可能也要花五到六個小時,而登頂的難度自不必說。“到金頂位置,就會看到大家所說的雷音寺,這裏的海拔有3000多米,算是除了太子城之外,很高的地方了。”

楊超說,九峰山到了冬季,就會被白雪覆蓋,目前很多在網上傳播的美麗雪景、日出、雲海等場景,確實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前往,但是山路險峻,徒步九峰山也並非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對於一些“戶外新人”“小白”們來說,還是需要謹慎前往,做好準備和必要的知識。

戶外探險平台“種草”和政府提示的矛盾戶外探險平台“種草”和政府提示的矛盾

11月9日,記者在現場發現,前往九峰山登山路線的必經之路上,立著一塊通告牌,上方寫著彭州市龍門山鎮政府關於不要進入未開發區域的通告,通告日期為2023年9月27日。

通告顯示,由於龍門山鎮域內未開發區域地形複雜、山洪、地災、森林防火安全隱患大,救援難度大,希望遊客不要擅自前往未開發區域開展戶外探險、遊覽、露營、戲水等活動,因擅自進入涉險區域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由當事人自行承擔相關責任,由此產生的救援費用由當事人全額承擔。

彭州龍門山鎮發出的通告彭州龍門山鎮發出的通告

然而,線下政府職能部門的警告提醒,和網絡上一些探險網絡平台則是截然相反的兩個風格。

與通告“勸退”不同的是,眾多社交平台上,徒步九峰山幾乎是一個類似“特種兵旅遊”的網紅詞,一些主打“種草”“戶外探險”的平台,將“挑戰x小時登頂”“小白”“九峰山攻略”話題反複推薦,尤其突出一些小眾、未開發區域的徒步路線,卻從來不醒目提示風險,以此達到引流、推薦的目的。

以九峰山為例,尤其進入冬季,前往登山觀雪的戶外愛好者眾多。但是近年來已發生多起驢友被困、失聯甚至死亡等事件,當地警方和消防都曾發出提醒,但收效並不大。

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