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中國拉麵與意大利麵的隔空對話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寒風瑟瑟的冬季清晨,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岸的一家拉麵館顧客盈門,人們用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麵開啟新的一天。傍晚,在意大利歷史名城佛羅倫斯郊外的馬尼餐廳,裹滿可口醬汁的意大利麵讓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感受到家一般的溫馨。

中國拉麵與意大利麵,儘管相隔萬里,文化背景與口味迥異,卻都能為當地人帶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慰藉。

來自青海省海東市的拉麵館經營者馬學明從事拉麵行業已有20多年。

他介紹說,拉麵是青海人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青海拉麵講究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綠)。按照面的粗細,可分為毛細、三細、二細、二柱子、韭葉、蕎麥棱等。「我們的拉麵師傅可以做到‘穿針引線’,一根針里最多可以穿過30多根麵條。」

影片截圖為在青海省西寧市拍攝的拉麵。影片截圖為在青海省西寧市拍攝的拉麵。

與馬學明類似,意大利佛羅倫斯馬尼餐廳的主廚馬泰奧·梅迪科也是一名資深製麵師,他15歲起就跟隨經營意大利麵工廠的母親學習製麵技藝。

在意大利,麵條的種類不僅有人們熟知的長面,還有寬面、斜管面、螺旋面、蝴蝶面等,恐怕就連意大利人也很難說清到底有多少種。馬尼餐廳售賣的現做麵食涵蓋多種不同寬窄粗細的意大利麵,可謂「面面俱到」。

馬尼餐廳主打溫馨家庭氛圍,暖色的燈光、牆面的廚具裝飾與親切的店家融合得恰到好處。食客喜歡在這裏與親朋好友談天說地,花上2個小時享受美食。

馬泰奧說,意大利麵「如果做得好的話,它給人一種家的感覺……就像在星期日品嚐祖母製作的意大利麵一樣」。

儘管開業時間不長,但餐廳的座位數一年半就翻了一番。馬泰奧說,其中的秘訣之一就是「嘗試創新」。

創新也是馬學明的經營理念之一。經過20多年奮鬥,他不僅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全國十多個城市開設80多家門店,還走出國門,走進馬來西亞。

「為了讓當地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我們不斷創新,推出了檸檬酸菜面、番茄牛腩面等符合當地口味的新產品,希望各國友人在家門口品嚐到我們的青海拉麵。」

意大利馬尼餐廳主廚馬泰奧·梅迪科正在製作意大利麵。新華社記者周嘯天攝意大利馬尼餐廳主廚馬泰奧·梅迪科正在製作意大利麵。新華社記者周嘯天攝

在馬泰奧看來,意大利麵在意大利和世界各地廣受歡迎,是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區飲食文化中的「名片」和基本元素。而拉麵在中國飲食界中的角色與意大利麵類似,烹飪方法也有共通之處。

馬學明則說:「眾所周知,意大利麵很有名,希望將來有機會讓青海拉麵和意大利麵碰撞出新的火花,我們拉麵人和意麵人相互交流學習,希望意大利友人也能品嚐到來自青藏高原的青海拉麵。」(記者:周嘯天、李彥南、耿輝凰;剪輯:王沛、淡然;編輯:荊晶、刁澤、馬驍、沈浩洋、魯豫、王豐豐)

(本文來自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