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研三學生留遺書後輕生,家屬:學校未有效介入干預

11月13日,湖北工業大學宣傳部工作人員回覆封面新聞記者,“請示領導後決定不對該校研三學生賀某的死亡進行回應。”

此前,賀某請假回家後燒炭輕生,並留下一封手寫遺書,指責導師張某“壓榨學生”“只會搞錢”“是擊碎了我脆弱信念的主力”。

家屬提供幾段與校方溝通的錄音顯示,校方經過調查認為遺書指控的情況不屬實,“他研一的時候,做心理測評時出現心理異常。”

賀某姐姐賀琴(化名)表示,她認可弟弟的死與學校沒有直接關係,也不想訛學校。“就是想搞清楚他讀研期間的遭遇。研一出現心理問題,學校沒告知家屬,也沒有科學有效地介入。希望借這個事,呼籲高校、社會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研三學生留遺書後輕生

指責導師“壓榨學生,擊碎信念”

賀琴介紹,她們的父母早些年外出在建築工地擰螺絲掙錢,姐弟倆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長大。“我比弟弟大5歲,考上大專外出讀書,之後外出打工,就剩弟弟在老家。生活、學習都是靠他自己。”

賀琴說,賀某的成績一直很好,本科考上湖北工業大學,之後又考上本校研究生,“家裡都很開心,但是記不得有沒有給他慶祝過。只記得錄取結果出來的時候,我們都在外邊打工。”

賀某考研獲得的獎狀(家屬提供)賀某考研獲得的獎狀(家屬提供)

10月26日,賀琴一家接到弟弟研究生同學的電話,稱賀某失聯,曾發過一條告別動態。一家人趕到學校,得知他3天前以“家中有事”請假,之後未再返校。

武漢和賀某老家的警方調取了賀某的信息及監控,發現他乘車回到老家天門,並曾前往高中母校逗留。“家裡親戚到鎮上的房子查看了兩次,最後在衛生間發現屍體。推測死亡時間是25日,那條告別動態是定時發佈的。家裡還有他25日網購收到的木炭,下單時間是23日。”

警方帶走賀某的物品調查後排除他殺,賀琴在弟弟的物品中發現一封手寫的遺書。

賀某留下的遺書(家屬提供)賀某留下的遺書(家屬提供)

在近千字的遺書中,賀某表示離世的念頭有一年多時間,從參與“宇宙第一的龍蝦機”項目開始“埋下了種子”,原因是“理想破碎,信念崩塌”,張某是“擊碎他脆弱信念的主力,另外兩名老師及實驗室的規章制度是次要原因。”

賀某在遺書中稱,他以為的科研是導師帶著學生學知識、做實驗、搞科研,沒想到導師張某“只會搞錢、搞關係、壓榨學生”,每個月發200塊錢,要求學生“十倍的貢獻”。

賀某稱,因為認識了很多要好的朋友,實驗室的同學們都是好人,這讓他堅持了一年半。他表示對不起父母,自己死後不需要葬禮,不需要墓地,不用搞無意義的事,“骨灰衝下水道裡邊”。最後,他點名了7位同學,給他們‍每人寫了一句叮囑和遺憾的事。

遺書落款時間為10月23日淩晨。

同學稱其每天工作十幾小時

疑因擔心畢不了業選擇輕生

賀琴介紹,查閱賀某的手機,發現他過去的幾個月寫的電子日記,其中有很多與遺書內容相似的話。“記錄學習進展,抱怨研究項目,抱怨被導師打壓,需要絕對服從,督促自己健身、學習,希望畢業就能解脫。”

一段家屬與校方交談的錄音中,相關老師介紹了賀某在科研項目組的情況。該老師稱,賀某前期負責樣本庫工作,做得比較枯燥,但組內相處比較和諧,項目也有了階段性成果,賀某表現不錯。後期,賀某不看好這個項目前途,想退出小組,導師為他更換了另一個項目組。十一期間,賀某非常急促想把論文投稿,老師給了幾次修改建議,“他可能有畢業壓力,說是想先投稿試試,有反饋意見了再修改。”

賀琴介紹,因為賀某的英語沒過六級,需要發表兩篇論文才能畢業,最後一篇論文連續被退稿,他覺得可能無法畢業。“他的幾個同學通過文字向我們反映,在那個龍蝦機項目里,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天考勤3次。他被安排打雜,感覺學不到東西,完成不了論文。”

賀琴提供的一份考勤記錄顯示,賀某工作時間均超過12小時,最早打卡時間在早上7:45,最晚一次則是22:20。

賀某4月份某周的打卡記錄(家屬提供)賀某4月份某周的打卡記錄(家屬提供)

賀某的一位本科同學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去年開始經常聽到賀某吐槽“龍蝦機”項目,“張某是學院領導,是項目組大導師,下邊還有兩個直接導師。他認為張某水平差,龍蝦機項目沒有前途;賀某不會拒絕人,張某總是安排打雜的事,別人找辦法拒絕,最後都落到他頭上。他覺得在這個項目里學不到東西,畢不了業。”

該同學稱,去年下半年賀某曾表達過一次輕生念頭,他還勸解很久,“可能適應不了整個團隊的氛圍、工作強度,我自己也因為這個原因轉過項目,也勸他換個項目組試試,他說轉不了,其他沒細說。”

賀某生前曾錄下一段項目組開會的錄音。46分鍾的音頻里,張某對實驗室的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張某認為實驗室學生的工作作風、生活習慣差,認為很多學生不願意動手做項目、實驗數據不真實,在混日子混畢業;一些人沒禮貌、在廁所亂丟菸頭,壞習慣到社會上要吃虧,希望學生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他要求所有論文的數據要告知在哪個實驗中獲得,帶隊老師不要在不真實的論文上掛名,會有很大風險。

校方回應經調查遺書指控內容不實

家屬希望高校能有效干預學生心理問題

賀琴稱,校方告訴她對事件進行了調查,認為事件與學校無關,遺書指控的內容不屬實。“他們說賀某研一的時候被測評出心理異常,因為論文兩次被退稿,擔心畢不了業才做傻事。”

賀琴提供的與校方電話錄音顯示,校方根據遺書內容對課題組的老師、學生進行調查,認為張某不涉及違反師德或其他違法行為;研一學生入學心理普測時,發現賀某存在心理異常問題。“讓輔導員跟他談話了,並轉告導師,要求導師三年時間內多關注他,在學業、科研方面重點照顧他。”該工作人員表示,賀某最後一次論文被退稿是在請假前一天,其心理測評的資料可以調閱,如果家屬不認可結論,可以走司法程序。

對此結論賀琴表示理解,但認為學校在應對處理上存在不妥。賀琴稱,賀某是留守兒童長大,家人長期在外打工,平時每週會有一次電話聯絡,大多時候是報喜不報憂,也從未提到過在學校的不愉快。“這種孩子每個學校里會有很多,他們跟家庭的感情交流不密切,家庭注意不到他的心理異常。學校三年前注意到他的異常,沒有告訴家屬,沒有提醒家庭注意,也沒有採取其他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輔導員不是專業人士,談話能解決他的心理異常問題?”

賀琴稱,她也認可賀某的死亡與學校無直接關係,也不想訛詐學校索賠,但接受不了校方認為事件與校方完全無關的態度。“每個月發200元,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種工作模式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校方有沒有應急干預措施?希望所有的高校都能建立一套有效的干預措施,以免悲劇再次發生。”

封面新聞記者與湖北工業大學宣傳部聯繫,根據要求提供採訪提綱後,工作人員表示,經過請示領導,決定對此事不作回應。

10月19日,湖北工業大學官網刊發報導稱。該校成功獲批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中心並獲授牌。報導稱,湖北工業大學在諮詢服務專業化、預防干預系統化、平台保障制度化等方面努力探索,充分發揮心理育人作用,為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封面新聞記者 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