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堂|華西醫院肺癌中心周清華:寫下許多首創記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

封面新聞記者 邱添

周清華,現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肺癌中心學科主任、肺癌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擔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腫瘤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清華教授為國際著名醫學教育家、肺癌專家、胸外科學專家、腫瘤學專家。

從業幾十餘載,周清華教授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其中絕大部分是被其他很多醫院認為“不可能手術”的局部晚期,甚至是晚期肺癌患者。

人稱“胸外一把刀”

寫下許多首創紀錄

人類氣管長度平均在10-13cm,且至今沒有人工材料可以替代,世界公認切除長度5cm為手術極限。周清華教授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和探索“移心氣管重建術”(通過施行心臟大血管遊離、心臟大血管整體移位,氣管腫瘤切除、氣管重建),解決長度超過5釐米的晚期氣管腫瘤和侵犯氣管的局部晚期肺癌的腫瘤切除及氣管重建的國際難題,並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手術病人年齡最小的5歲,年齡最大的78歲。從1998年至今,周教授已實施該類手術近500例,手術成功率100%,其中,切除長度最長的達9.5cm,目前“移心氣管重建術”國內外只有他一人能做。

周清華為患者手術中

周清華在國際上創立了“胸部腫瘤重建外科學”,創立了多種胸部器官惡性腫瘤切除重建技術,數十種胸部腫瘤重建外科手術,突破了許多傳統胸部腫瘤外科手術治療禁區,寫下了許多首創紀錄。當被記者問道,所做絕大多數手術都是難度大、風險高,為什麼還堅持冒險為患者做手術?周清華回答,這是他作為人民醫生的義務和責任。

“一個家庭有一個晚期肺癌,是家庭的災難,一個病人住院就醫,就有幾個、幾十分,甚至上百個家屬朋友陪患者就醫。”周清華談到,堅持做疑難複雜手術,既是肺癌患者的需要,也是家庭和社會的需要。不少老百姓談“癌”色變,但作為一直在與肺癌博弈的醫者,周清華說:“肺癌並不可怕!肺癌可以治癒、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長期生存。”周清華認為,肺癌可以早期診斷,低劑量CT篩查是發現早期肺癌最好的方法。其次,肺癌可防可治,治療肺癌的方法有多種,關鍵是要有正確的診斷、正確的分期、分型,找到治療肺癌的好醫院、好醫生。對不同個體的肺癌患者,在恰當的時間、給予恰當的治療方法、恰當的藥物,綜合應用多學科綜合治療(MDT)手段和全程管理。

醫者仁心

“我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

作為一名醫生,精力、時間和資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一滿足患者和家屬們的要求,更不可能無償救助所有的患者。但是,當患者及家屬視你為救命稻草,會不會都想要去幫一幫?對於這個問題,周清華的回答是肯定的。

周清華談到,自己從醫40餘載,幫助過數以萬計來自國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34個省(市)自治區任何一塊版圖的患者。“這些患者年齡最小的4歲,最大的94歲,我都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們。”在周清華的職業生涯中,為搶救危重病人,連續在病房奮戰幾十小時,甚至幾天幾夜的事情屢見不鮮,很多危重病人經過搶救轉危為安,獲得新生。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讓周清華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不乏從國外慕名而來。

周清華幫助病人的方式多種多樣。火車站候車室、飛機場航站樓、酒店大堂、酒店會議室、餐廳,都是周教授給患者看病的場所。在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受邀訪問國外大學的過程中,周教授也常常給病人免費會診。醫院診斷室、辦公室,周教授為沒有掛到就診號的患者直接免費看診更是家常便飯。

每年的世界肺癌月、肺癌日、世界癌症日等時間,周清華通過組織全國、全院的知名肺癌專家,舉行線下和線上的公益活動,給患者免費義診,這樣的活動,周教授已經堅持了很多年。

給青年醫生的經驗分享:

保持學術上的“青春不老”!

眾所周知,世界性學術團體和世界級學術大會,絕大部分被美國和歐洲“壟斷”,其他國家很難染指。2016年,第16屆世界腫瘤轉移學術大會在四川成都召開。該學術大會自1984年以來,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為全世界研究腫瘤轉移方向的科學家提供一個互相交流、探討最新進展的平台。這是國際腫瘤轉移協會(Metastasis Congress Society,MRS)首次在中國,也是首次在亞洲國家舉辦年會。實際上,成功申辦此次盛會背後,離不開周清華辛勤的奔走與努力。

2016年第16屆世界腫瘤轉移學術大會

周清華教授在2008年MRS加拿大溫哥華年會上就提出了在中國舉辦該學術大會的申請。2014年,周清華在德國海德堡參加第15屆世界MRS會議,並在大會上作第16屆世界MRS會議的申辦競爭演講,經過投票成功獲得第16屆世界MRS年會的承辦權。大會的成功的舉辦盛況空前,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讚譽。

周清華的學術積澱深厚,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創新,向醫學頂峰不斷攀登。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周清華就在諸多國際學術大會上分享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讚賞。

他曾多次受邀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瑞士、瑞典、意大利等多個國家的著名大學作特邀專題報告,多次受邀在國際肺癌學會學術年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學術年會、世界MRS學術年會作大會主旨報告和特邀大會報告。

周清華結合自身的經驗,分享了他的體會。臨床和科研工作的創新非常重要,要不斷有創新性成果。醫生年輕時要去認識和結交學術界的頂級專家,學習他們,與他們交朋友。要去參與和融入各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在學術舞台發聲,保持自己在學術上的“青春不老”。

周清華擅長於肺癌外科手術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研究方向涉及肺癌侵襲轉移的分子機制與信號調節、基於分子標誌物的肺癌“分子分型”、“分期分期”和“個體化”治療,“胸部腫瘤重建外科學”、“肺癌個體化精準外科治療”、抗肺癌創新藥物的研發、肺癌篩查早診等。

在周清華看來,醫學與其他學科一樣,創新是力量之源、發展之基。科技本質是創新,科技發展靠創新;創新是學科發展和進步的靈魂和動力。醫學發展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才能把最先進的技術服務於患者,解決臨床的問題,解除患者的病痛。

在繁重的工作之餘

堅持興趣愛好

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周清華也一直都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堅持長跑,籃球和廚藝都很好。“跑步是在衛校唸書和軍人時期開始學習和堅持的,堅持得比較好,每天早上4點開始長跑。從市中心跑雙流機場、黃田壩、八里莊、火車北站,來回雙程跑步。”周清華談到。在他看來,運動能夠鍛鍊身體,增強體魄,培養堅韌不拔的意誌力和毅力。

周清華參加籃球比賽

周清華還擅長廚藝。他認為,學習廚藝有助於更好地實現家庭和睦。“一家人一起準備菜餚,傾聽彼此的想法,分享彼此的經曆,欣賞彼此的烹飪技藝,這樣既能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又能給家庭帶來溫馨的氛圍,活躍家庭的氣氛。”同時,烹飪可以讓家庭成員有機會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想像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創造菜單、烹飪技巧、調料搭配,都是藝術創作。

“好醫生”的定義

分享自己的成長箴言

儘管在肺癌外科手術方式和疾病機制研究中取得了諸多突破,但在周清華眼中,這都算不上什麼,“更算不上是卓越的成果,只能算是醫學、胸外科學本身應該有的進步。只是我為他的進步添了點磚、加了點瓦而已!”他認為,他所做的工作,不是一個人做的,是許多團隊成員,包括多個臨床和基礎研究學科的團隊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些離不開老師們的幫助和鼓勵,離不開病人和病人家屬的信任和託付,離不開華西醫院這個平台的支撐。同時,他也表示,醫學發展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把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服務於患者,解決臨床的問題,醫生要做的工作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推進。

“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仍然會有許多醫學未解之謎、未突破的醫學難題,外科手術禁區。我作為國家、人民培養的臨床醫生,努力探索醫學的未解之謎、未突破的醫學難題,挑戰外科手術禁區是我的責責無旁貸和義務。”他坦言。

對於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周清華有一些自己心得體會。在他看來,好醫生一定是熱愛醫學事業,願意為之奉獻終生、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的,同時具有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和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此外還需要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他還提到,一位好醫生要勇於創新,敢於向醫學禁區和權威挑戰,並常懷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