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丨電競專業開設五年就停招,該反思什麼?

今年秋季開學,是王誌宇工作量最少的一個開學季。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他所在的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暫停招生,作為專業負責人,他不用忙著迎新了。從2018年開設,到2023年暫停招生,這個專業在這所高職只存在了5年。
其實,電競專業從一開始設立就存在爭議。2016年9月,教育部頒發《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自2017年起執行,電競專業成為新設的專業。據報導,2017年全國有17所高職院校開設電競專業,2018年開設這一專業的高職院校增加到47所。用“熱門”“火爆”來形容彼時的電子競技專業,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這一新專業,有人認為很有必要開設,因為電競新產業、新業態需要相應的專業人才。“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的專業介紹,就提出該專業主要研究遊戲品種研發、IP賽事活動打造、專業戰隊運營、衍生產品開發、關聯產業服務發展等,培養承擔電競產業中的教育培訓、賽事組織、企業管理、俱樂部管理等工作的專業復合型人才。
當然,也有人質疑,這一專業的定位不清,甚至有學生和家長認為,這是“培養打遊戲人才”。
常州這所學院的電競專業僅開設五年就停招,也折射出專業定位不清、一哄而上舉辦新專業,爾後帶來專業建設、發展困境。這給高職院校開設新專業的反思與啟示是,不能盲目追逐舉辦新專業,而要結合本校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對是否開設新專業進行充分的論證。這才能保障新設專業的辦學質量,辦出新設專業的專業特色。
據悉,該校的電競專業,前4屆生源均為體育特長生,而按照相關學院的課程體系,電競專業的學生也要學習素描、色彩等基礎課程。於是,“體育生學美術”成為最初幾屆學生最頭疼的事。這反映出學校並沒有想清楚該專業究竟培養什麼人才,如果培養電競運動管理人才,就不應該限定招體育特長生;如果招收的是體育特長生,就應該根據生源情況,為他們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進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辦學。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設置專業,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這是高職院校辦學的應有之義。教育部根據社會的人才需求變化,將電競專業作為新專業,是與時俱進。但是,高校不能因為這是教育部納入目錄的新專業,就隨意開設。否則,部分新增專業因無法保障質量、辦出特色,畢業生出路不好,最終坑的還是學生。
的確,高職院校擁有舉辦、調整專業的自主權,而用好自主權,必須建立併發揮學校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的作用。應由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對舉辦、調整專業,進行充分的論證,而不能由行政領導拍腦袋決策。須知,部分剛開設時被認為“熱門”的專業,很可能因為舉辦學校多、課程體系不合理,轉眼變為冷門。
此外,社會輿論關注新專業,也不能只看新專業之名,而要結合具體學校,分析其是否符合辦學定位,有無辦學條件保障專業建設、發展。外界的理性圍觀,也可促進高校以更理性的態度設置專業,給學生合適的、有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