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秀場展現民族服飾魅力

腰上纏著腰織機,足尖撐起另一端腳踏棍,雙腿伸直,右手持織錦木刀,拉拽間將緯線打緊……在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的一番操作下,簡單的絲線編織出斑斕的色彩,圍觀的遊客讚歎不已。

劉香蘭在五指山市民族時裝「村秀」現場展示黎錦織造技藝。新華社記者 袁睿 攝劉香蘭在五指山市民族時裝「村秀」現場展示黎錦織造技藝。新華社記者 袁睿 攝

海南省五指山市,走秀T台融入綠水青山間。自9月中旬開始,10場由鄉親們傾情演繹的民族時裝「村秀」系利雲化活動在通什鎮小島公園開展。活動現場,各鄉鎮村民身著精美民族服飾登台走秀;傳承人現場展示黎族、苗族服飾的傳統織、繡技藝。觀眾在欣賞民族特色服裝盛宴的同時,沉浸式體驗濃鬱的民族文化風情。

「我們在台上展示的服裝都是自家的,全都是手工織出來的!」來自五指山市毛陽鎮代表隊的王梅花說,「村里老人都會織黎錦,我小時候沒認真學,現在看到黎錦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又報名參加了文化館的黎錦技藝培訓班。」

村民在民族時裝「村秀」活動現場與觀眾互動。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村民在民族時裝「村秀」活動現場與觀眾互動。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

黎族織錦是一項傳承了數千年的傳統技藝,世世代代手把手相傳,通過紡、織、染、繡等紡織技藝織造出質地結實、圖案精美、色彩瑰麗的織繡品。

黎族織錦曾經是黎族女同胞的一項日常生活技能。隨著機器工業不斷推進,學習黎錦技藝的人越來越少。2009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引起全世界高度關注。

王梅花參加的黎錦技藝培訓班是五指山市保護與傳承黎錦技藝的一個項目。五指山市文化館副館長王宇釗說,文化館長期邀請黎錦技藝傳承人到鄉鎮開展黎錦技藝培訓,不僅滿足了群眾學習黎錦技藝的需求,同時增強了群眾對非遺的保護意識,為黎錦技藝的發展儲備了人才資源。

海南省五指山市民族時裝「村秀」現場。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海南省五指山市民族時裝「村秀」現場。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村秀」舞台上,部分村民穿上融入現代設計元素的民族時裝,民族與時尚、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讓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民族服飾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未來我們要把黎錦圖樣版權化、數字化,同時鼓勵民間工匠將黎錦與國際元素相結合,讓我們的民族服飾走向世界。」海南省五指山市委書記朱宏淩說。(記者袁睿、樊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