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四季度

張詩貴。受訪單位供圖張詩貴。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訊(記者 林楠 實習生 常涵笑)悉心照顧6位孤殘老人安享晚年,常年為70餘戶鄉親解決各種生活難題,組建義工隊帶動60戶果農增收致富……日前,張詩貴登上“中國好人榜”候選名單。43年來,他以一件件細微善事、平凡小事感染身邊人,被稱為“倔骨頭”的他,一諾千金的故事感動著十里八村的鄉親。從1980年擔任村民小組組長起,張詩貴便用實際行動踐行“鄉親有難事,請找我小張”的諾言。

許下承諾:“鄉親有難事,請找我小張”

1980年,張詩貴經村民集體推薦和村黨支部考察擔任活龍社區一居民小組組長。

“詩貴,你現在是組內的主心骨,我有事相求,熊某患病,你多照看點……”老組長因身體不適雖卸任,但始終放心不下一位患病村民。面對老組長的囑託,張詩貴擲地有聲地回答:“鄉親有難事,請找我小張!”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其他人來說,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熊某就是一個“定時炸彈”:曾三次放火燒山,大家早已對他避而遠之。張詩貴沒有坐視不管,他天天上門探望,像對親人一樣悉心照顧他。

2008年5月,細心的張詩貴發現熊某腰上長了瘡,於是要將其送往醫院。

熊某不願去看病,對張詩貴又打又罵,但張詩貴沒有放棄,最終將其帶到醫院。從醫院回到家,正值農忙時節,因擔心熊某出現意外,張詩貴白天忙完生產,晚上就到熊某家打地鋪,一直堅持30多天,直到熊某病情穩定。

2009年,熊某被接到養老院生活,張詩貴仍時時惦記他,經常前去探望。一開始,熊某比較抗拒養老院的環境,張詩貴每次去都會手把手教看護人員如何照顧熊某。如今,熊某已年過八旬,雖然患病多年,但每次張詩貴去看他,他總能馬上叫出張詩貴的名字。

兌現承諾:43年悉心照顧6位孤殘老人

現年83歲的孤殘老人蒲某自小失明,生活難以自理。這些年,張詩貴一有空就上門幫忙,經常給他砍柴火、收莊稼。2010年,張詩貴號召鄉鄰為他籌集生活費用300餘元。2011年,政府下發生活物資,張詩貴手把手教他使用電飯煲、電風扇、收音機等。

除了幫蒲某改善物質生活條件,張詩貴還盡力改變蒲某不良生活習慣。

蒲某嗜酒如命,常常不省人事,這讓張詩貴傷了不少腦筋。2012年12月的一天深夜,寒風刺骨,蒲某醉倒在公路上。張詩貴擔心他凍出毛病,便想盡快將其帶回家,但怎麼也拉不動爛醉如泥的蒲某,最後還是借助尼龍口袋才將他背回家中,並在房間里守了一夜。

為了蒲某的健康,張詩貴沒少費嘴皮子,每次去他家都會說:“喝酒傷害肝臟,會得高血壓、心臟病……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好日子要珍惜。”張詩貴的一聲聲“嘮叨”終於起了作用,蒲某漸漸開始控製酒量,改掉了半夜喝酒的壞習慣。

如今,在張詩貴的精細照看下,蒲某很少生病吃藥,還能把自己收拾得干乾淨淨,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40多年來,張詩貴盡心盡力照顧組里有癱瘓、肢殘、眼疾的6位孤殘老人。他自費5000餘元為他們買藥、買米、買菜,主動幫他們挑水、砍柴、收割莊稼,給他們洗臉洗腳、煎藥喂藥、打掃衛生,自始至終都未收取過任何報酬。

堅守承諾:年近七旬依然獨守山村

張詩貴是土生土長的活龍人,他早已將鄉鄰視為親人,將鄉鄰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數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當好鄉鄰“服務員”。

2019年夏季,極端高溫席捲雲陽,整個活龍社區陷入乾旱缺水的困境。艱難時刻,年近古稀的張詩貴自告奮勇成為“挑水工”。後來,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多,他於是又組織社區青壯年,招募誌願者,成立“挑水隊”,每天早出晚歸,到水源地取水,挨家挨戶送水。

幾十年來,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幫助鄉鄰已成為張詩貴的生活常態。

近年來,在張詩貴的帶動下,他所在小組柑橘產業發展由當初的分散種植不足50畝,到當下集中成片300多畝,年總產值達到近100萬元。他熱心幫助果農銷售柑橘30萬餘噸,帶動60餘戶村民發展柑橘累計增收18萬餘元。

曆經歲月洗禮,年近七旬的張詩貴腰彎了,背駝了,昔日血氣方剛的“小張”如今變成了頭髮花白、滿臉皺紋的“老張”。

今年初,因操勞過度,閑不住的張詩貴病倒住院了。守護著單薄憔悴的老父親,兒女們滿眼是淚,既心疼又生氣,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要接他到城里安享晚年。

“人活一輩子,說話要算數。鄉親們需要我,信任我,我哪能撒手不管,說走就走?”在兒女面前,“老張”的倔脾氣又來了,待病情稍穩,他又悄悄回到了老家“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