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兜里揣著鼻吸能量棒 睏了累了拿出來吸一口

李老師發佈的朋友圈提醒 李老師發佈的朋友圈提醒

“上課前吸一口,寫作業時吸一口……”日前,蔣女士在上小學的兒子褲兜里,摸出一個小盒子,一問得知,這叫“鼻吸能量棒”。兒子說,他睏了累了就拿出來吸一吸,這在自己學校很流行。

19日,記者試著吸了一下蔣女士帶來的“鼻吸能量棒”,“一股怪味直衝腦門,被熏得夠嗆。”

花20元找同學購得

在同學間很流行

19日下午,記者見到了蔣女士,她將從兒子手裡沒收的“鼻息能量棒”帶了過來。記者看到,這是一個綠色的小盒子,火柴盒大小,還繫上了黑色的尼龍繩,乍一看頗為時尚、精巧。

蔣女士的兒子虎虎今年11歲,在他家附近某小學讀六年級。15日傍晚,蔣女士在虎虎的褲兜里,摸出了這個小盒子,把虎虎拉來一問,得知此物叫作“鼻吸能量棒”,兒子稱其可以提神醒腦,睏了累了就吸一吸,“很是好用”。

“你直接打開蓋子,放入鼻子下面猛聞一下就知道了。”根據蔣女士的提示,記者試了試,一股濃烈的薄荷味和香精味從鼻腔直衝腦門,竟被嗆咳了很久。

蔣女士說,虎虎交代,這是他從同學手裡購買來的,花費20元。虎虎還說,這位同學是通過家人手機下單網購的此物,學校里好幾個同學都找他購買,“大家覺得很洋氣很有意思。”

不只是虎虎的學校。李先生是沙坪壩區某小學的語文老師,前幾天,他在課後見到兩位男生正在吸這個小盒子,瞭解其具體用途並試用了一下,認為對健康有害無益,便將該物品收繳。“孩子們說是在學校外面的小超市買的,我覺得這東西對孩子很不好,有點像電子煙的用法。”李老師說,他意識到危害後,專門發了一條朋友圈提醒家長注意。

線下暫未見到

線上銷售火熱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九龍坡區、沙坪壩區、江北區的12所學校周邊的文具店,暫未發現“鼻吸能量棒”的蹤跡。

隨後,記者在電商平台搜索,發現“鼻吸能量棒”線上銷售火熱,有的店銷量破千,價格多在幾元至幾十元之間。從商品成分可以看到,主要由薄荷腦、薄荷醇、冰片、植物精油等構成。根據顏色不同,其氣味也不同,還有西瓜味、紅牛味、醬香味等。

店舖客服告訴記者:“來買的大中小學生、大人都有,提神又醒腦。”

醫生提醒:

可能損傷神經系統

6日,知名博主“老爸評測”發佈視頻稱,公司技術團隊將網購的10款“鼻吸能量棒”樣品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其中有9款測出了醛類物質。

據介紹,醛是一種有毒有害的空氣汙染物,甲醛、乙醛等都屬於醛這個大類,對人的眼睛、鼻子、皮膚、肺、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有的可能還有致癌、致突變作用。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鄧安春表示,“鼻吸棒”中的樟腦和薄荷雖然是天然成分,但是過量使用也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比如:樟腦長期或大量吸入會導致神經系統損傷、肝臟損傷等;薄荷大量吸入可能引起頭暈噁心,甚至損傷下呼吸道;如果含有醛類物質則具有致癌風險。

鼻吸能量棒的危害不僅在藥品方面,其使用方法也並不合理。大多數鼻吸能量棒的設計都需要進入鼻腔,兒童鼻腔、呼吸道黏膜屏障保護功能發育尚未完全,入鼻後有可能損傷鼻腔、鼻竇。

上癮的危害超乎想像

媒體呼籲遠離此物

近日,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媒體也以《“鼻吸能量棒”侵入中小學?》為題,呼籲青少年遠離此物。

報導中提到,一些地方禁毒辦微信公眾號也專門發佈文章稱,鼻吸上癮這個動作,危害超乎想像。對於人格三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這種行為可能降低他們對毒品的防範心理,使他們更易落入涉毒陷阱。鼻吸作為毒品的吸食方式之一,極易破壞鼻黏膜功能,輕則引起鼻炎,重則造成鼻腔潰瘍、出血等。

昨日,九龍坡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陳湧表示,對於“鼻吸能量棒”造成的危害,家長和孩子應提高警惕。同時也建議多方面聯動起來,形成合力進行有效監管。

據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