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初冬如何遊賞
11月19日,江蘇省蘇州市。初冬時節,素有「天秤紅楓甲天下」之美譽的蘇州天秤山「楓」景已進入最佳觀賞期,色彩斑斕的各色樹葉美如畫卷。視覺中國供圖
「寒未深而雪未大也」是小雪節氣的特點,也是初冬氣候的寫照。今年冷得晚,過了「立冬」還沒什麼寒意,可冬天的到來有時只需一場風。前幾天的風就讓北方大部分地區有了初冬的感覺。
傳統農耕時代,初冬是農事活動的尾聲。過冬的蔬菜要採摘,冬播的種子要抓緊種下,還要看看會不會下一場及時的雪,既給種子帶來滋養,又為它們蓋上一床好被。在即將到來的農閑,辛苦了一年的農人們終於可以歇一歇,有許多有趣的活動等著做,還要準備許多美食。但首先要給明年農事活動做好規劃,看看哪天立春,何時立夏,是澇還是旱。這些問題都要由明年的「曆書」來回答。明清時期,國家在每年十月初一會向全國發佈來年的日曆:這一年有沒有置閏、閏在幾月、節氣的分別、對旱澇的預測等,無不關乎百姓日常生產生活。雖然有些內容現在看來屬於迷信,但也不妨說是對豐年和平安的期盼。
瞭解了來年的節序,忙完手頭活計,幹點什麼?賞紅葉如何?自然有人問,紅葉是秋季的事,冬日紅葉早已脫落,又去哪裡賞?我國國土遼闊,北方紅葉或已被寒風捲盡,委於塵埃,而南方的紅葉正好看。在蘇州城西有座天秤山,山中有白雲泉,唐代茶聖陸羽稱之為「吳中第一泉」。此處還是桑治代名相範仲淹先祖歸葬之所,建有範公祠。相傳範仲淹十七世孫在明萬曆年間植楓樹於天秤山,到了清代,農曆十月天秤山看楓葉已成蘇州初冬重要的郊遊活動。
既有遊賞則當有美食。「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螾蜒。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這是張岱《陶庵夢憶》中「蟹會」一節中的描述。張岱與友人食蟹,每人6只,這個食量難免有患痛風之虞。
有蟹必有酒,持鼇飲酒樂事加倍。蘇州在農曆十月開始製冬釀酒。糯米佐以桂花、酒精度不到2度、口感略像碳酸飲料的桂花冬釀酒陸續上市,到冬至達到高潮。蘇州市民排著隊去打酒,他們知道過了這個辰光,想再喝到這一口,要到明年冬天了。隨著網絡的傳播,蘇州人的小眾愛好已傳遍全國,各地都有冬釀酒的擁躉。冬日釀酒本是古禮,春秋時古人便在十月釀酒,用於臘月祭祀,現在各種黃酒也是以冬季釀造為佳。
江南初冬依然帶著一種溫婉態度,北方初冬活動則更加豪爽些。架鷹逐兔、挈狗獵獾曾是北地初冬很刺激的活動。以北京來說,過去出了城西的阜成門便非常荒涼,獵人架著鷹、牽著狗尋找野兔、豬獾的蹤跡,一旦發現目標,鷹犬離弦箭般衝出去,利爪抓住野兔脊背,一口叼在豬獾的咽喉,忙不迭回來向主人邀功。
經過一天緊張的狩獵,獵人們踏著夕陽餘暉,提著正肥的獾兔走回城去。阜成門城樓附近有個「蝦米居」飯館,這兒專門預備了掛獵物的架子,獵人們將收穫掛起來,是比較也是炫耀。店家可以幫忙加工,也收購野兔製作他家著名的兔脯。兔肉燉熟,配上一盤護城河裡打撈的河蝦,再來一壺和野味最是相配的燒酒。酒酣耳熱之際,來上幾個糖水浸透形似山楂而更香甜的榅桲,甜酸、冰爽,可再浮一大白。
兒童不能像成人一樣狩獵,就用石頭鑿成球,蹴鞠為戲,既可活動身體,又能防止因寒冷手足皸裂。鄉間各種高蹺會、社火也鳴鑼開戲。閑不住的人們更開始製作燈籠、風箏,為來年春節和終會重來的春風做準備。
辛酉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1月21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