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彙一菜市場改造升級,梧桐樹下的臨時菜場也很有風味

雖說如今的電商配送已滲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蔬菜、生鮮、水果都可在各類平台上購買,有的還可免費配送到家,大大方便了上班族,但對那些講究實惠樂惠、擁有生活智慧的阿姨爺叔們來說,新鮮程度看得見,買多買少按需要來,每日用度心中有數不浪費,逛菜場的樂趣和需求依然不可替代。

位於上海市廣元路153號的廣元菜市場毗鄰徐家彙商圈,服務輻射周邊一萬多居民。今年10月19日,為進一步提升市場整體能級,打造符合風貌區特色的標準化菜場,廣元市場迎來為期兩個半月的改造升級。在此期間為不影響商戶正常經營,確保居民的買菜需求,攤位由場內臨時移到場外。梧桐樹下的臨時菜場究竟怎樣一番光景?記者日前實地探訪。

上午8點,門口一排整齊有序的市集正迎來一波早市顧客。新鮮水靈的蔬菜瓜果、活蹦亂跳的水產生鮮、時令當季的養生乾果和百合玫瑰等鮮花攤位一起,在燈火中勾勒出一番生機勃勃的市井風貌。

“本來想找場地搞一個臨時菜場,後來通過街道多方協調,決定不搬遷,原先的沿街商舖不停業,市場正門兩側搭建臨時菜場,把攤位從場內移到場外,沒想到大家反響都蠻好。”廣元菜場經理孫元生告訴記者,兩個半月改造時間如何過渡,他們之前頗費了番腦筋。

搬到別處,一方面涉及選址,另一方面對商戶和居民影響大,“搬走的話,原先市場沿街的熟食店、餐飲店生意會受很大影響,早市、早點鋪沒了,居民不方便不說,煙火氣自然也沒了。”廣元菜場門前路幅比較寬,天然條件比較好,除去停車位和臨時攤位,人行通道也還有2米多寬,思來想去,外擺臨時菜場過渡就成了優選。

記者在現場看到,綿延50米長的早市吸引了不少市民光顧,“走過路過看到的,順手帶點菜買點水果鮮花,顧客方便了,商戶也多了新面孔新生意。”孫元生介紹,臨時菜場目前設有38個攤位,涵蓋肉類、水產、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等,明碼標價、亮照經營,管理標準和之前一樣;內部裝修改造,沿街店舖照常營業,考慮到場外賣水產可能帶來的環境衛生問題,他們一方面在水產攤位前設置塑料擋板,比普通攤位的防風雨布更厚實,另一方面也要求商戶做好門前衛生工作。

一位水產攤位的攤主告訴記者,不管場內場外,保持攤位整潔其實都一樣,“攤位髒了人家也不願意上你這兒來買呀”。

而在山東人田師傅夫婦倆看來,搬到場外雖說比以前擠了點,但不搬遷、照常經營不折騰,影響已經最小了,“菜價比以前還便宜,時令的太湖菜2塊錢一斤,以前一般要賣3塊4塊的”。田師傅和徐阿姨家住附近宛平路,在廣元市場賣菜十年,一個淩晨去批發市場進貨,一個接力鋪貨賣菜,搬到場外後,走過路過的客人多了一些,他們也響應市場倡導,把價格讓利一些,有路過顧客問番茄價格,田師傅一邊回答一邊掰開一個詳解吃口差別。

“我第一次來買,正好經過看到,價鈿也可以。”一位買大閘蟹的阿姨拿出一百多塊現金,換了好幾隻螃蟹。“11月是吃鱸魚的季節,蛋白質高。”一位爺叔拎了一袋青菜,再來買條鱸魚,“我是他們老客戶了,新鮮吃吃,就夠了呀。”“搬出來蠻好,一眼看得到,勿用特地再走進去了。”一位白髮阿姨邊和記者說邊熟練地掃碼付款。

“臨時菜場快一個月,目前零投訴。”孫元生說。看記者拍視頻,徐記芝麻核桃鋪的徐師傅一邊調侃一邊吆喝起了自家產品,“我這個都是野生核桃,現買現磨,時令養生,你看這個地方多有煙火氣,抖音上一拍,網紅打卡地啊!”打開某社交平台,果然有博主曬出美圖評論:週末的時候路過,景象很好,很有生活氣息的小市集,讓人忍不住想要帶點什麼回去。

徐彙區天平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一直關注廣元市場改造期間的過渡保障,一方面確保臨時菜場的安全穩固,同時加強食品安全檢查,確保垃圾及時清運;加派第三方力量,做好周邊非機動車停放,維護好正常秩序;街道營商辦每週也會來現場查看工程進度,協調解決各類問題,確保廣元市場2024年元旦完成煥新升級。

菜場市集是城市中特別有生命力的公共空間,她連接著社區的日常和情感。梧桐樹下不只有老洋房,還有尋常、真實、溫暖的生活之味。明年1月1日前,這個臨時菜場朝7晚6開放,如果走過路過,不妨來感受下這裏的人們真實的日子。

記者:張文菁

原標題:《愛了愛了,梧桐樹下的風味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