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起送+免配送費:京東買藥「挑戰」行規 醫藥O2O市場格局或將生變?

近年來,醫藥O2O市場發展迅速,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台利用自身的用戶流量和配送網絡,加速佈局醫藥配送業務,迅速佔據了醫藥O2O主要市場份額。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等各大藥品零售企業也通過自建或與平台合作紛紛加大了O2O業務的投入和拓展。

文/朱萍 林昀肖

據智研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藥O2O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18年醫藥O2O產業的市場規模為121.66億元左右,而2023年上半年醫藥O2O產業市場規模已達110.2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9年醫藥O2O產業的市場規模為408.92億元左右。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不斷有新的「攪局者」加入,如近日順豐同城殺入醫藥即時配送;更有京東健康旗下京東買藥直接推出「著急買藥不湊單,0元起送還包郵」活動,在業界看來這實際上是直接對標當下佔據主要市場份額的醫藥O2O平台。點開當下消費者使用率較高的醫藥O2O平台,會發現醫藥與外賣餐飲等一樣需要「湊單」到起送價格,再加上一定的配送費用,才能買到藥。即使消費者在很緊急情況下還要湊單,很多時候還得湊一些不需要的藥物造成浪費。外賣起送門檻與商品單價匹配度的問題也曾引發行業討論。

京東買藥推出此次活動,對其而言也無疑是增加了更多運營成本,但對於消費者體驗而言確實有巨大的提升。在醫藥O2O領域,京東實際上是行業內最早的玩家之一,但彼時的場景未成熟,直至疫情衝擊使得醫藥O2O借助外賣平台迅速發展。相較於外賣平台憑藉物流配送體係獲得的早期流量紅利優勢,京東能否憑藉其打造的醫藥電商閉環進行突圍?

市場增速攀升

智研瞻產業研究院援引數據稱,醫藥O2O行業的產銷量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這一現象表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接受並使用醫藥O2O服務。醫藥O2O解決了用戶急需用藥的時效性的問題。京東實則是最早一批佈局醫藥O2O市場的玩家之一。

近年來,隨著醫保控費,國家集采的推進,處方藥加速外流,再加上疫情催化,用戶習慣逐漸養成等,醫藥O2O市場迅猛增長。

疫情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根據米內網發佈的《中國零售藥店O2O發展報告》顯示,過去3年,開展O2O門店數量在80%以上的連鎖藥店佔比從2019年的27.5%上漲至2021年的54.9%。另據中康CMH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醫藥O2O市場規模達到190億元,同比增長111%,佔藥店零售額比例從2019年的0.9%提升到了3.8%。從增量來看,O2O貢獻了藥店63.4%的銷售額增長。

中康CMH醫藥電商-O2O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8月O2O市場增速32%,銷售規模達80億元。 受處方外流、網售處方藥等政策的影響,O2O市場的處方藥銷售佔也比持續上漲,2023年7-8月處方藥銷售佔比為45.1%,與OTC藥品佔比接近(51.8%)。

而從量上看,以美團、餓了麼等平台佔據市場份額較大,借助自身的用戶流量和配送網絡迅速做大。其中,美團市場份額遠高於餓了麼,在一二線城市市場容量較大,餓了麼則在低線城市擴張迅猛,這些都是以鏈接連鎖、大中小型藥店為主;叮噹開藥則是以自營形式在醫藥O2O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攪局者?

醫藥O2O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其中的爭奪亦是堪稱激烈。

價格戰是佔據市場的一個「通用手段」。據一位業內人士稱,2021年在美團、餓了麼平台, O2O渠道的TOP300商品全部都有補貼優惠,甚至有的全品類補貼。

不斷增長的市場也吸引了更多玩家加入以及更多的新玩法。如近日,順豐同城殺入醫藥即時配送,直連多端系統,適配醫藥零售企業在外賣平台、藥店自有平台、醫藥電商平台等的多平台運營,還可以通過「倉配」、「店配」等多種配送模式,實現外送訂單的統一管理和最優規劃。

作為「老玩家」京東在醫藥O2O也在試水新的模式,京東買藥小時達推出「著急買藥不湊單,0元起送還包郵!」活動,期間全部門店全時段包郵且無門檻起送。據悉,此次京東買藥的活動,從北京開始試點,到一路擴展到上海、廣州、重慶、武漢、成都等全國12大城市,超萬家門店參與。一位參與活動的藥店經營者反饋,門店在接入京東的活動後,訂單量增長明顯,新用戶佔比過半,顯示出用戶的需求得到積極響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活動推出的背景與幾年前截然不同,並且在醫藥電商領域,京東已經擁有更多閉環優勢,如在商品(藥品)端,與藥企深度合作;在渠道端,廣泛佈局藥店;在醫生端,擁有保障合規及醫療服務。與此同時,京東數智化能力保障其高效運轉,京東自營物流提供運力保障,上述組合拳環環相扣,呈現出京東買藥搭建的底層邏輯。

這或是京東買藥推出上述活動的一個重要支撐因素,因為這其實是直接挑戰行業規則。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京東買藥此舉對標的就是當下的外賣平台,尤其是美團買藥。在目前的外賣平台購藥時基本都有起送標準限制,並且有配送費用。「京東此舉實際也是想從消費者體驗為切入口,爭奪市場。」

實際上,O2O服務中的「起送費」規則由來已久,在業界看來,從經營角度來講,外賣設置起送價具有一定合理性,因為外賣商家需要考慮原料、包裝、人工等經營成本,如果訂單金額過小,收入不能覆蓋單筆訂單的成本支出,會導致入不敷出。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不同於餐飲、日用品等,醫藥產品的消費行為更加特殊,患者只針對特定疾病購買治療藥品,其目的性、指向性更強。而與此同時,為湊單購買其他暫不需要的醫用品,也可能會造成這些物品的囤積和浪費。 

不過,此舉能否持續進行,並且從單個的北京試點城市擴展到全國各地,仍需要看市場反應以及京東健康的「財力」支撐。沒有了起送費,實則客單價可能降低,「零配送」也給京東買藥在運營上增加成本。

而且能否攪動整個醫藥O2O的行業規則,從美團、餓了麼中進行突圍,京東買藥後續的進展也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京東從2015年就開始做醫藥O2O,現在屬於全面補能力階段,需要重新調整,追補市場。」一位醫藥O2O專家表示,從行業進步角度來看,醫藥O2O市場需要新的玩法,對當下京東買藥發力醫藥O2O表示看好,但面臨的挑戰也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