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國光蘋果三成來自承德,老口味有了新技術
在盧秀福的果園里,國光蘋果是山頭上最地道的本地品種,那種酸甜的口感,伴隨著一年又一年的秋冬記憶。盧秀福一輩子沒種過地,沒想到過了知命之年,卻從建築行業轉而從農,在家鄉種植果園。
今年的秋天是個暖秋,果園里的收穫季也比往年晚一些。11月的深秋,採摘的農人已經穿上棉衣,把紅彤彤的蘋果,從樹尖尖上摘下來,放進籃子,搬到旁邊的空地,再整齊地碼放進框子裡。儲藏在冷庫的蘋果,能放到明年五月份,依舊保持爽脆。
在種植高峰期,國光蘋果幾乎佔了承德蘋果的「半壁江山」。後來,隨著富士、寒富等品種的引入,國光蘋果維持在了相對穩定的水平。今年,承德市17.7萬畝的國光蘋果,已經全部採收進行儲藏。現在,若要走到一戶農家的土窖里,糧囤里裝的是滿滿的蘋果。至今承德國光蘋果仍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量,每年全國三分之一的國光蘋果產自承德。
五年,種出數百畝果樹
盧秀福的果園,坐落在承德市灤平縣長山峪鎮,這裏是全縣的最高點,海拔達到670多米,山上最高點接近800米。穿過橋洞和一片鬆樹林,大片的果樹呈現在眼前,立冬前夕,霜打過的樹葉顏色已經變深,紅透的蘋果掛滿了枝頭。
東側一小片果樹,枝條上掛著沙袋,直立的枝條也因此改變了生長方向,由向上改變成延伸,盧秀福正在給這片果樹壓枝。經過五年多的果樹種植,盧秀福從種地的門外漢,變成了半個土專家,他對比起兩棵不同的蘋果樹,「你瞧,沒壓過枝的幾乎不結果,壓過枝的就不一樣了,每枝都掛滿了果子。」
2015年,盧秀福從北京回到家鄉灤平,創建合作社,開始流轉土地,興建果園。三年後,流轉山上土地,開始種植果樹。盧秀福沒想到,這片果園的投入越來越大,果園種植的面積也從原來的200畝,增加到了如今的500多畝。
五年的時間,曾經荊棘叢生的山頭,變成了碩果纍纍的果園。為了建設園區,盧秀福先後投入9000多萬元。目前,山坡上3萬多棵果樹已經長成,進入盛果期,盧秀福預計今年產量可以達到十萬斤。
在山下的平地上,盧秀福修建了30多個大棚,種植了200畝的蔬菜和果樹,有葡萄、李子、桑椹、櫻桃、杏、桃等多種水果,以及多種蔬菜,每年從3月至10月,盧秀福的果園里持續不斷有果蔬上市,為遊客提供採摘服務。「今年蘋果的價格還不錯,一斤賣5塊錢。」盧秀福說,雖然產量上受開春寒潮和後期乾旱的影響,但好在價格比往年高一點,整體收入可以預期。
承德市農業經濟作物管理站主抓全市的水果種植技術推廣,站長王英俊向記者介紹,今年承德全市的蘋果種植面積52萬畝,其中國光蘋果佔三成。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酸甜的口味受到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區人們的喜歡。
今年秋長,國光蘋果更甜
只有經過霜,國光蘋果的皮才能變薄,糖分才能提上來。盧秀福順手摘下一個蘋果,「啪」一聲掰開,仔細看,從果核延伸出來了隱隱約約的糖心紋路。經過幾次霜的國光蘋果,已經上糖。
王英俊多年從事果樹技術推廣工作,他向記者介紹說,「今年比較特殊,前期乾旱和秋季溫度較高,因此國光蘋果比往年更好吃。」
在盧秀福看來,今年的秋長。通常來看,每年的5月初至9月中下旬是當地的無霜期,光照時間足,一天最長達到13個小時。今年的無霜期長,蘋果成熟上市的時間也晚一點,甜度就上來了。三米多高的樹上,農人踩著爬梯小心翼翼地採收,幹活的大爺向記者介紹,「這蘋果獨一份」。
在盧秀福看來,來吃國光蘋果的是行家,有的時候,還沒到成熟期,就有人開始給盧秀福打電話預訂國光蘋果。國光蘋果最經典的是帶點酸的口感,新摘下來的蘋果身上還帶著一層「白霜」,但這也是新鮮的象徵。當地人還有不同的吃法,在冰箱里凍一凍,上鍋蒸一蒸。
為了等最後一個採摘週末,盧秀福的蘋果也摘得晚一些,早起上山,蘋果里都帶著冰碴兒,到中午冰碴兒一化,這時候蘋果上糖最快,要是趕上幾天零下五六攝氏度的天氣,蘋果最好吃。果園只剩下不到一萬斤蘋果,盧秀福也安排農人們趕在上凍前,全部下樹採收,放進冷庫存儲。
現在國光蘋果的儲存技術也在提升,原來果農都是在土窖里儲存,最多能放到春節前後,目前,有的農業公司建設了氣調庫,國光蘋果能存儲到來年五六月。
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盧秀福的果園,上山下山的道路進行了硬化,經過晾曬,遊客上山採摘,農人運輸水果變得更加便捷。目前,盧秀福成立的綠康園果蔬農業專業合作社,每年帶動周邊碾子溝村、長山峪村、後營子村、安子嶺村四個村的五六十歲村民就業,「每年有40多人來園區務工,幹得好一點的村民一年能收入5萬多。」盧秀福說,他們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60歲。此外,合作社每年給300多戶村民分紅,去年分紅40多萬元。
國光蘋果之鄉,認證地標農產品
與灤平縣相鄰,承德縣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適宜國光蘋果生長,是承德市集中連片國光蘋果產區和全省國光蘋果保有面積最大的縣,也因此被譽為「國光蘋果之鄉」,這裏產出的國光蘋果,在2010年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承德縣也是最早種植國光蘋果的地區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發展至今,目前,在承德縣下板城鎮烏龍磯村,還保留著兩棵1953年栽植的國光蘋果樹,也是本地最大的兩棵國光蘋果樹,被當地人稱為「國光王」。
目前,承德大部分農戶種的國光蘋果樹平均十年以上,至少也有七八年,涉及農戶400多家,普遍是五六十歲的果農。承德縣21個鄉鎮都屬於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的地區,產出的國光蘋果打上地理標誌農產品的標誌,產品的影響力提升,價格也能賣得更高一些。
相比承德縣,灤平縣國光蘋果的種植面積雖不大,但這份老口味也得以保留。盧秀福當時引入國光蘋果,就是想種出小時候的味道,「從小吃國光蘋果長大的,現在,人們吃國光蘋果,更多的是情懷。」
為了好好打理果園,盧秀福特別花高價僱用當地的技術員,每天在果園里管理這些果樹。今年年景整體偏乾旱,露地種植的果樹上毛毛蟲多,大棚里出現了紅蜘蛛等病害,由於前期乾旱,果樹上也出現了一些蚜蟲,收成有所影響。
「今年國光蘋果有所減產,主要受到春季倒春寒的影響,花凍掉了一部分,個別地區出現了雹災,加上今年夏季整體比較乾旱,產量上有所下降。」王英俊表示,不過,今年國光蘋果的價格較高,農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種植的收入基本和往年持平。
目前,盧秀福果園大部分的果蔬都是通過採摘進行銷售,暫時也沒有進行線上銷售,今年已經62歲的盧秀福,逐漸讓兒子們接手果園,按照他的計劃,還要把線上的店舖開起來,讓承德的口味蘋果,走向北京乃至全國。
新技術,留住「老口味」
如今,種出小時候的味道、讓人們吃上健康放心的農產品的創業初衷,正在盧秀福果園里一點點實現。
每當豐收季,盧秀福就喜歡到山上轉一轉,「看到這些果樹,是豐收的幸福感。」現在,盧秀福的果園種植的農產品,已經得到了有機認證,果園里產生的果蔬殘餘也不浪費,通過喂養黃粉蟲養殖蛋雞,明年養殖規模將達到6萬隻出欄量。
在盧秀福種植的300畝山坡上,國光蘋果只佔了一小部分。個別國光蘋果樹出現腐爛病,仔細看,果樹根部已經發黴,有的還從下邊冒出了新枝枒,盧秀福對這些樹頗為心疼。
王英俊向記者分析,以前果農聽到腐爛病擔心沒得治,隨著種植技術的推廣,國光蘋果的腐爛病可以得到科學治理,已經研究得比較透徹了。目前,國光蘋果產生腐爛病的原因主要在於天冷造成的凍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疏花疏果不到位,造成果樹負擔重。一旦遇到腐爛病,果農需要格外注意,避免由於操作不當導致病害傳播。
盧秀福打算明年把有腐爛病的國光蘋果進行改良,嫁接新品種,增加果樹的抗病性。
在承德地區種植70多年,國光蘋果的技術也正在迭代更新。原來國光蘋果基本上不套袋,後來套袋技術引入,蘋果的顏色更好看、皮也更薄。不過,近年來,免套袋的理念也正在回歸,主要還是看消費者的需求。
「以前果農通常會把果樹下的草除掉,果農以誰家最乾淨為榮,現在果園生草的技術正在推廣,這是一種全新的理念,果園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在營養、蓄水、防害蟲等方面發揮有益作用。」王英俊表示,目前承德縣、寬城縣、平泉市等南部地區,正在推行新理念,並且通過帶頭人的示範效應,許多農戶也開始嘗試果園生草,「未來,利用果樹修剪、水肥一體化、果園生草等新技術、新理念,繼續提升國光蘋果的品質,留住老口味。」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周博華
編輯 唐崢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