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靠專業賺錢,“性價比”更高?

實習生 鄧嘉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化工專業的李倫自學攝影后,接起了校內寫真的活兒,研究生成功轉到新聞學院深造,剛接的反詐宣傳片任務,收到了約兩萬元的拍攝酬勞;人文學院的沈駒憑藉自己出色的文筆被劇本殺老闆看中,已經寫完的短篇劇本拿了3萬元稿酬,目前正在創作新的長篇;美術學院的白微微和瞿希禾更多才多藝一些,美甲、染髮、設計LOGO、科研配圖修改……只要是與藝術相關的活兒,她們都可以做得很好。

利用閑暇時間賺錢補貼自己,是許多大學生都願意做的事情,但在普通的兼職和專業實習之外,不少大學生嚐試把賺錢和自己的專業技能結合起來——靠專業賺錢,性價比更高。

視覺中國供圖視覺中國供圖

專業技能過硬,大學生靠本事靈活賺錢

提起兼職,我們腦海中會浮現出一些畫面:咖啡店裡的店員,人群中發不出去的傳單,鍵盤劈啪聲中不斷刷新的宣傳廣告……這些兼職大多沒有技術門檻,但耗費時間長,薪水也不高。對於一些專業技能過硬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更願意靠自己的本事靈活賺錢。

白微微從大三開始做起了宿舍美甲,通過在小紅書上發帖和客人的相互推薦,她的生意很快就興旺起來,現在想要跟她預約做美甲,得等上1個月。與市面上的美甲店相比,白微微的收費不高,但月入3000多元補貼自己還是比較容易的。

為了讓顧客滿意,也為了提高效率,白微微趁今年暑假,在一家自助美甲店做了1個月的兼職。 她說:“我要做就要從最好的開始做,我不想讓別人說,你其實做得挺一般。”正巧這時,好朋友靠教韓語賺到了“第一桶金”,讓她有些眼熱。思慮過後,白微微準備好了材料,正式營業。

瞿希禾也做過宿舍美甲,但這隻算是她的副業之一,除此之外她還接過染髮、設計LOGO、修改科研配圖、拍寫真、畫插畫等活兒。有些是在他們院系的“美院發家致富”群中接的,有些是在學校中類似表白牆的公眾號接的。對於審美和動手能力雙雙在線的她來說,這些活兒都很輕鬆。

從大三開始,李倫做起了校內拍寫真的生意。和白微微一樣,李倫主要通過小紅書和客戶互薦招攬生意。到了大四,李倫一天最多能拍5單,每單大概賺1000元。為此李倫還專門做了一個文檔來安排時間,每天都滿滿噹噹。如今,李倫已經換上了3萬多元的相機,鏡頭也買了快10個。

李倫自學攝影時只拍風光。為了拍好人像,他開始瘋狂看各種教學視頻,並研究了大量的人像作品,手機相冊里塞滿了他覺得不錯的照片。好在他拍風光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試拍了兩個模特後,便開始有不少人約他拍寫真。

愛玩劇本殺的沈駒加入了推理協會,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學校一個公眾號上看到了一條廣告,招募推理協會的學生寫一部劇本殺短篇劇本。參與了一次小競標之後,沈駒憑藉出色的文筆拿下了這一單,獲得了3萬元的稿酬。

後來,與協會合作的一家劇本殺店想轉行成工作室,需要自創劇本,便聯繫社長在社團群聊中發佈招募廣告。在選拔之後,沈駒再次憑藉文筆拔得頭籌,開始了人生中首部長篇劇本的創作之路,目前已經寫完13萬字。

始於熱愛,“忠”於專業

想要靠專業技能賺錢,就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自身興趣和專業學習帶來的本領顯得尤為重要。

白微微第一次接觸美甲是在小學四年級。時尚愛美的媽媽帶著她去北京的一個小商品城逛街時,帶她做了一個帶手繪的粉色美甲,消費150元。“當時就覺得,哇,真的太好看了!”上了大學後,收費愈發高昂的美甲店讓白微微望而卻步,便開始系統地自學起了美甲。那時她並沒有以此賺錢的想法,完全是自娛自樂,順便給自己慳錢。

作為首飾設計專業的學生,白微微的動手能力很強,從未遇到過甲油膠開裂、塗不均勻等技術問題。專業訓練的審美能力也給了她很大幫助,“你知道什麼樣是美的,這非常重要。因為我一直在學美術、學設計,對於配色、構圖、美甲上圖案的佈局之類,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這些能力讓她能夠在模仿之餘,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甲款式,滿足客戶多種多樣的需求。所以,她的客戶從來都不只是校內的學生,還有許多校外的年輕白領。

作為班級宣傳委員的李倫在大二暑期實踐結束後,買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機——3250元的尼康D5300套機。李倫的初心只是宣傳需要拍照,沒想到卻在接觸攝影后沉迷其中,一發不可收拾。報廢了3台相機之後,手頭略緊的李倫決定想辦法賺錢——至少把相機錢掙回來。

李倫學的是與攝影毫不相幹的專業——化學工程。如果非要找一個化工專業對李倫學習攝影提供的幫助,或許就是課業難度太大,逼迫他必須通過攝影來發泄情緒,“拍圖是我唯一的負面情緒出口”。

沈駒曾經玩過一個名為《北國之春》的劇本殺。故事背景是切爾諾貝利事件,整個故事的曆史感、邏輯安排和矛盾設計都給了他很深的震撼,也讓他意識到,“劇本殺不是一個純粹娛樂性的東西,而且受眾更廣泛。如果寫得好,加上天時地利人和,能讓很多人看到我寫的故事”。

人文學院的學習不僅鍛鍊了沈駒的寫作能力,還給予他專業性的視角,讓他能夠把自己的研究誌趣融入劇本創作中,與市面上套路化、千篇一律的劇本區別開。他自己也足夠努力,為了更熟悉這個行業,看了近200個劇本。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必要、有時間、有精力在學習之餘賺錢。對此,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副主任來半分說:“家庭條件一般的同學希望賺錢來補貼自己,無論這份工作有沒有技術含量,都值得鼓勵。對於家庭條件不錯的同學,也可以通過兼職來接觸社會。”

賺錢不是主要目的,一切前提是不耽誤學業

白微微不只想做宿舍美甲,她還有更大的野心——打造屬於自己的新概念的美甲品牌。她希望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美甲結合起來,讓美甲像珠寶一樣成為一種現代的首飾。

她的這種想法得到了許多朋友的支持,一個學姐在創立穿戴甲品牌時,請她打了5個版樣,給了她1000元報酬,這增強了白微微自己創業的信心。對她來說,現在做的宿舍美甲生意不僅積累了資金和經驗,還積累了客源。她還花2980元在自己關注了很久的美甲師那兒報了班,準備寒假去進修5天。

在拍寫真之前,李倫便經常給學校的新聞中心供圖,一張圖版權費40元。那時他每個月會給新聞中心提供50-100張圖,後來版權費降到了20元一張,所以他每個月平均能賺2000多元。

對他來說,靠供圖賺錢只是順帶,重要的是利用官方平台打響自己的知名度。李倫對賺錢的看法向來都是“夠買鏡頭就行”。“像家教那種看似賺了錢,但你自己沒有提升,完全是在浪費時間。我覺得比較理想的狀態是能賺點錢,但這不是主要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李倫說。

沈駒對於劇本殺的情感則更加複雜一些。他非常熱愛這個新興行業,卻也對魚龍混雜的現狀感到心寒。“我之後可能還是會繼續創作,但不會把它作為正經職業。如果這部長篇反響不好,我想逐漸轉向原來的東西,寫一些本評之類的。”

瞿希禾不準備以此為職業,也沒有多熱愛這些副業,“做之前主要是想賺點零花錢,但是做了之後發現,精神方面的收穫要大於物質方面,我也認識了很多朋友”。

“靠專業技能賺錢的優勢很明顯,能在補貼個人經濟情況的同時獲得專業上的成長。但是,如果不是因為熱愛而僅僅是‘利用’專業,對個人成長的幫助也有限。”來半分說。

雖然兼職帶來的好處多多,但大學生兼職還須慎重。來半分提醒:“大一大二時,或許可以多花些時間在兼職上,到了大三大四,就一定要考慮後期的成長性問題,一切的前提就是不能耽誤學業。如果我們單純為了工作而工作,而不是為了更好地讀書而工作的話,那上大學就沒有意義了。”

(應受訪者要求,李倫、沈駒、白微微、瞿希禾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