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起訴四名“外賣媛”,用法律震懾擦邊網紅

網紅“小逗逗”拍攝製作的相關視頻圖片,引發網絡謠言。

11月23日,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維護外賣騎手群體權益,將對四名冒充騎手進行虛假擺拍、惡意造謠的網紅提起訴訟,要求對方向外賣員群體道歉,並賠償損失。

被起訴的這四名假騎手,都曾在網上鬧出過不小的動靜。她們有著高度一致的“畫風”:身著外賣工服搭配短裙、絲襪、高跟鞋,拍攝送外賣的擦邊視頻及照片發佈在網上,並多配發“深夜”等暗示性文字,唯恐網友不想歪,以此來吸眼球、賺流量。這些視頻和照片在傳播過程中,又被進一步加工強化成涉性謠言、虛假信息。

比如,被起訴之一的網紅“小逗逗”,其發佈的擦邊圖片經“二創”後,就曾以“外賣1400元牛雜湯提供非法服務”的謠言出現,後被警方證實為不實信息。另一“寶兒琪琪格”曾擺拍發佈“女騎手深夜被盜車後大哭”視頻,最終被警方以涉嫌編造發佈虛假信息擾亂公共秩序對其行政拘留。

這些被稱為“外賣媛”的網紅,讓人感到違和與不適,一方面是她們為了出名和獲利,毫無底線,劍走偏鋒,無所不用其極,著實讓普通人感到三觀炸裂;另一方面,是她們將暗黑的流量生意打在了外賣騎手身上,讓人氣憤。要知道,騎手掙的是辛苦錢,他們風雨無阻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辛勤勞動支撐起家庭的希望,為無數人帶來便利。他們的工作雖平凡,但一樣是值得尊重的勞動者。其中的女騎手,在工作中更面臨著諸多壓力和困境,需要社會關愛。

雖然人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女騎手不可能是短裙、絲襪、高跟鞋的裝束,但如果不戳破這些“外賣媛”的齷齪伎倆,就會有更多人模仿她們炮製“新黃色新聞”,有更多虛假信息滿網絡蔓延,最終不僅會損傷騎手群體,也會汙染正常的輿論生態,加劇不同群體對立和撕裂。這不是小事。

此前,“小逗逗”發佈過一封道歉信,稱“以後不會再犯”,但這種個人出於輿論壓力作出的輕飄飄的認錯,力度顯然是不夠的。提起訴訟,讓虛假擺拍、惡意造謠的網紅們負起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才能震懾和警示更多的“小逗逗”們。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直播的火爆,擺拍、P圖、編造虛假視頻等亂象,成為一些網紅爭先恐後效仿的套路,一時間,“佛媛”“病媛”“酒店媛”“外賣媛”層出不窮,只有網友們想不到的,沒有網紅們做不到的。打造人設吸引網友注意當然沒問題,但違背公序良俗甚至在法律的邊緣瘋狂試探,將正常的網絡傳播秩序和輿論生態攪得烏煙瘴氣,造成對某個群體的汙名化,就別怪終有一天會被反噬了。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治理一直在持續。今年1月,中央網信辦啟動專項整治,明確要求嚴管借低俗著裝、露骨動作等方式,打造“酒店媛”“景點媛”“雪媛”“農媛”“外賣媛”等各類低俗人設,進行炒作引流的問題。近日,中央網信辦又在全國範圍內啟動為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提出將集中整治7類問題,“對特定群體汙名化”名列其中。

“外賣媛”理應被依法追責,一些社交平台的“流量病”也要好好根治。對於“小逗逗”們發佈的擦邊視頻和圖文,以及由此衍生的虛假信息,平台理應做好審核,通過升級技術識別手段提高對此類信息的敏感度和響應效率,加強對相關賬號及內容的把關,該封號的封號,該報告給相關部門的就要報告。平台不能成為一些網紅“流量為王”的推手,依法規範治理才是根本之道、共贏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