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汐:我和張沛都是「龜型人格」,更願意在舒適圈往下挖丨角色

正在熱播的劇集《故鄉,別來無恙》(以下簡稱《故鄉》)里,任素汐飾演的張沛因為與父母的隔閡「逃離」故鄉(成都),獨自在北京打拚出一番事業。她本想著就此定居北京,又被公司派回成都開疆拓土。經歷了不適應到再熟悉的過程之後,她逐漸跟父母,也跟曾經的自己達成和解,並收穫了美好的愛情。

事業上張沛不求第一,但求第六。任素汐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她很大程度是衝著張沛的心態接演這部戲的。因為她跟張沛一樣,都屬於「龜型人格」,和「爭第一」比起來更願在腰部呆著。而這種選擇看上去淡定,實則是內心害怕失敗。她認為人應當追求卓越,但追求卓越並不一定要打破「舒適圈」,在舒適圈內深挖也是一個方案。「我選擇在我能演的人物里往下挖,做到極致。」

劇中張沛有兩條感情線,鬆弛生活的謝陽(任彬飾)和力爭上遊的劉楓(張弛飾)都對她有意。在任素汐看來,謝陽幫助張沛找回了自己,劉楓則是個內心非常赤誠可愛的人。劇集播出後,站謝陽和站劉楓的網民分成兩大陣營。任素汐的選擇是——「站我們仨」,因為跟任彬、張弛一起演戲是她近幾年來拍戲遇到的「最快樂」的組合。

任素汐飾演張沛。

職場戲

害怕自己做不到,所以選擇在腰部呆著

《故鄉》里的張沛是名保險經理人,職場上綽號「老六」。因為不管公司內部排名如何變化,她的團隊始終「焊」死在第六的位置。她常說,現在這麼卷,保持原地踏步就是進步。下屬提議把月末簽的大單報上去,衝這個月的業績第一,她總是笑著拒絕,更願意把大單延遲幾天再報,這樣下個月的KPI考核會輕鬆許多。任素汐表示,她很大程度是衝著張沛的這種心態接演這部戲的。「我總結張沛是一種龜型人格,她平時也養烏龜嘛。她就總想在腰部呆著,覺得老六的位置挺好的。如果這是一個年長的人,那可能是活明白了。但她不是,那這個心態就很值得探究了,是真的活明白了,還是不敢去爭第一?」

任素汐覺得自己跟張沛存在性格上的共性。「可能大家對我的第一直觀印象會覺得我是挺要強的一個人,其實我是龜型人格的人,我害怕失敗,這個必須要誠實地說。如果面對人物時我的內心不誠實,就很難跟她在一起。」因此,前期在分析張沛到底是什麼性格的時候,任素汐把自己深挖了一番,意識到「龜型人格」的內在其實是害怕自己做不到,害怕費那麼大勁兒往前衝了還不行覺得太丟臉,害怕真的衝到頂峰之後馬上面臨著走下坡路。「所以就會想:那在中間呆著吧,我就這水平了……其實這是一種很懦弱的心態。」

這種心態也跟演員這個職業的特性有關。任素汐感慨,做演員這行能出來、能被觀眾看見,主要還是運氣好。「演得好的演員多了去了,每個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優勢是不一樣的、能飾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樣的。某個人物你能演得好,別的演員也可以演得很好。這一行沒有第一、第二,能出來只是因為被大家看見了。」她的座右銘是「人要追求卓越」,但並不讚同追求卓越就一定要打破所謂的「舒適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起拓寬舒適圈,我覺得在舒適圈里往下深挖也是一個方案。我選擇在我能演的人物里往下挖,做到極致。」

任素汐身上有一種鬆弛感,她的表演也是。

感情線

劉楓因張弛變得可愛,謝陽讓張沛找到自己

《故鄉》對張沛回歸故鄉後的生活展現得非常細膩,對她的家庭關係也呈現得特別真實:比如張沛翻看媽媽記賬本的動容、和父母共住幾天之後的矛盾凸顯,飯桌上說起當年早戀誤會的爆發,以及Livehouse跟媽媽的和解等。劇名里的「別來無恙」被任素汐拆解成了兩個部分——「別來」是通過這次回鄉,跟分別多年的父母完成和解;「無恙」則是完成自己內心的和解。「拆分一下是想讓自己更清楚人物的脈絡。真正演起來我希望是鮮活的,知道這場戲演的是什麼,但別被台詞固定死。」她說,在表演過程中大家追求生活的「毛刺兒」,比如台詞說打嘴了,會聽從錄音老師的建議保一條,但也會建議導演留著打嘴那一條。「生活中誰沒有說錯話的時候呢,‘毛刺兒’是有生命的。」

回到成都之後,張沛遇到了中學時代有過一段緋聞的老同學謝陽,和總是跟她競爭的劉楓,兩人都對她有情意。剛看到劇本時,任素汐對這種「三角戀」關係是有點兒牴觸的。「張沛三十好幾的人,沒有貌比西施,也並非有錢有勢,雖然她是從北京回來的,但成都也同樣是個大城市,人家憑什麼義無反顧地都喜歡她?謝陽因為初戀情結,心裡一直沒有解開這個扣,劉楓為什麼也喜歡她?」創作團隊在一起商量,探討劉楓的人物柱蠆式是什麼?後來大家提出,能不能往有趣的方向走。「其實劉楓本來不是現在這樣的,張弛來了,把他變成了現在這樣。我覺得劉楓太可愛了,他的心理年齡是停留在十六七歲的,所以很多事情他幹出來都不覺得違和。」

隨著劇情的進展,劉楓對張沛的喜歡逐漸明朗化,一部分觀眾希望他和張沛在一起,另一部分站張沛和謝陽。任素汐站的是張沛、謝陽和劉楓三人組,因為跟任彬、張弛一起演戲是她近幾年來拍戲遇到的「最快樂」的組合,現場有太多的即興創作,大家都非常嗨。就張沛這個角色而言,任素汐覺得最終她選擇留在成都跟謝陽在一起並不是單純因為謝陽人好,而是謝陽幫她把鎖住的內心打開了。「與其說張沛選擇了謝陽,不如說張沛通過謝陽找到了自己。」劉楓雖然嘴上永遠在嗆別人,但內心是非常赤誠和單純的,他只是用嗆別人和比賽這樣的方式來緩解自己不會與人相處的一面。「競爭變成了他的一個保護殼,我很少看戲看哭,但最後張沛跟劉楓分別的戲,我哭得心都快碎了。」

對話】

不害怕歲數變大,想演缺點更多的人物

新京報:《故鄉》里張沛和苟丹丹(史策飾)兩個閨蜜在「齊茶館」吵架的戲很真實,有觀眾評價說你倆看著就像真有點兒事似的。生活中你也是個很擅長吵架的人嗎?

任素汐:我這人長這麼大就沒跟人吵過架,結果還老演那種吵架挺厲害,總能吵贏的人。我也不知道那一瞬間我到底是誰。但是真實情況是我在吵架之前自己情緒先崩潰了,然後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可是回家又能寫出好幾篇,覺得自己可以重新再吵一次,但已經沒有機會了。因為控制不住情緒,我沒辦法跟人吵架,所以我痛恨自己,在這方面真的是非常軟、非常菜。

新京報:最近的幾部生活劇,你演的角色都有很多複雜的、重情緒的戲。老演這樣的戲會累嗎?

任素汐:拍完這個戲我有快一年沒再拍了,緩不過來了。當然也不光是這個戲的原因,這個戲之前接連拍了兩三個戲,尤其《親愛的小孩》把我「打」得太久,波及的週期也太長了,會讓我有種被掏空的感覺。真不是在故意放大一些感受,今年年初我有一度都不想幹了,覺得不嗨了。當時我還勸自己要誠實面對,如果真的不喜歡(演戲)了,再演下去也沒有那麼多樂趣,要不然就演到這裏了吧。但是後來我發現,有時候我也沒那麼瞭解自己。突然之間冒出的念頭,我判斷不了那是個暫時的想法,還是一個長久的打算。等休息好了之後,我又活過來了,又很想繼續幹了。

任素汐在劇中唱歌,現實生活中她的歌聲也很動聽。

新京報:從《我在他鄉挺好的》到《故鄉,別來無恙》,你飾演的都是大齡女青年,有沒有擔心過角色重覆?

任素汐:其實我也不想總演大齡女青年,但我這個年齡段演什麼呢?關鍵我連孩子媽也演過了。我已經在能選擇的範圍里儘量選擇不太一樣的了,但還是順其自然吧,我不太糾結這個事。

新京報:你自己會有年齡焦慮嗎?

任素汐:我差兩年就90後了,經常看到有人說:「任素汐,我以為她都四五十了」,每次看得我血脈僨張,覺得真冤啊。可能是因為之前參加過一個競演類的節目,裡面我化老妝演了好幾次歲數大的人吧,所以大家會覺得我歲數就是不小了。當然我也沒有那麼在意,我這種臉型有個好處就是扛老。

現在還不焦慮年齡的事,因為我是一個很愛看世界的人,願意到處走走,去觀察別人,看看其他人都在幹什麼、都在想什麼。我認為自己可能比同齡人通透了一點點,就是我能夠理解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價值,這對我很重要。當我三十一二歲的時候,我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往三十五歲去了,內心並不害怕。我覺得三十五歲可能有很多三十一二歲沒有的可能性。我對接下來要度過的年紀是持期待的態度的。我不知道到了更年長的階段會不會有年齡上的焦慮,因為大家都是人嘛。但是我心態還挺開放的,無非就是評論里會說這人怎麼歲數這麼大,大就大唄。

新京報:現階段你有很想演的某一類女性角色嗎?

任素汐:之前我演的角色都還是比較正向的,現在想演缺點更多一些的人。如果人物的缺點更多一些,我覺得表演的切面就會更多。因為演一個人物,你需要挖掘她,需要理解她為什麼要做那些所謂的壞事,並且要認可她。這是很難的,但對演員的職業來說這是在往上爬坡,完成之後會讓人挺有成就感的。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