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畫|中國煤城山西陽泉:修復治理廢棄礦山 撫平2萬餘畝大地「傷疤」

中新網陽泉10月27日電 題:中國煤城山西陽泉:修復治理廢棄礦山 撫平2萬餘畝大地「傷疤」

作者 任麗娜

廢棄露天礦山複墾複綠,修復治理昔日大地「傷疤」。近年來,中國煤城山西陽泉,紮實推進地質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讓廢棄礦山披上了綠色的外衣,讓廢棄的耕地得到了恢復和利用,撫平了2萬餘畝大地「傷疤」,促民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江山如畫生動再現。

廢棄礦山變良田美景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冠山鎮石板坪村廢棄露天礦山經過生態修復治理,如今成為「湖美、景靚、田豐」的特色景觀區。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青山重披綠,土地煥新顏。中新網記者在山西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陽泉市郊區蔭營鎮東梁莊村看到,曾經滿目瘡痍的土地如今已是連片耕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過去,東梁莊村因無序開採耐火鋁礬土礦,導致山體破壞。經過不懈努力,「受傷」的大地被精心修復,曾經的廢棄礦山披上了「綠衣」,耕地連片面積達到了130畝,林地56餘畝,項目區總治理面積達到186.1畝。複墾後的土地可農耕、可造林。

東梁莊村新修復的130畝耕地,覆土選用土質為富硒土,十分適宜當地優勢農業產品紅薯、高粱、玉米等種植。2022年增加村集體年收益超25萬元,村集體居民人均可年增加收入約4000元,實現了生態修復和農民增收雙贏。

和東梁莊村一樣,生態修復後的陽泉市平定縣冠山鎮石板坪村廢棄露天礦山,如今礦區荒山已披上綠裝,採礦廢棄地變為耕地,尾礦庫積水變身景觀湖……通過生態修復整治,昔日的大地「傷疤」變為生態公園、良田美景、「金山銀山」。

修復礦山417個繪就生態畫卷

東梁莊村和石板坪村地質生態修復治理只是陽泉市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的縮影。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中心主任祖利軍表示,陽泉市承擔著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地區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全市共計修復礦山數量417個,修復總面積20698.99畝,涉及城區、礦區、郊區、盂縣、平定縣,共形成23個治理項目區。

祖利軍說,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實施後,有效地防治了地質災害的發生,保護了項目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同時,恢復了廢棄露天礦山的土地功能,有助於經濟發展。此外,生態修復工作採取護、整、填、植等方面的綜合治理措施對廢棄露天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治理,顯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

通過對廢棄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綜合治理,恢復耕地5013.97畝,林地11674.5畝,草地2722.01畝,其他1288.55畝,使破損的山體全部恢復,使廢棄露天礦山破壞的土地得以恢復,水土得以保持。

廢棄露天礦山治理後恢復耕地,促民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資料圖)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廢棄露天礦山治理後恢復耕地,促民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資料圖)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廢棄露天礦山治理後恢復的5013.97畝耕地,不僅可增加糧食產量,同時還帶動了社會資金投入,使得礦區及周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生態修復工程,並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參與礦區生態修復後的產業發展,共享生態修復收益。

據瞭解,陽泉市把生態修復與造林綠化、地質保護有效結合,將魏家峪、石卜咀、富山、前莊作為核心,把裸露的地質結構作為根本,對周邊進行綠化修整,儘量保留自然生態;將種樹和通路有機結合,既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又兼顧了社會效益。

陽泉市多舉措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生動再現江山如畫,造福人民。

27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國新聞網、山西省委網信辦主辦的「江山如畫」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山西)在臨汾啟動。(完)

【編輯:於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