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膏方捕獲年青人的「養生胃」

    管樺樺講授「中醫膏滋藥方略思維與臨證運用」。廣東省中醫院供圖    管樺樺講授「中醫膏滋藥方略思維與臨證運用」。廣東省中醫院供圖

    「讀研以後,我把手裡的‘肥宅快樂水’(可樂)換成了‘膏’。」都說「立冬進補」,李恩早在兩個月前就化身「膏方一族」,陸續買了市面上不同的幾種酸棗仁膏,希望在繁重的學業任務下,通過服用中藥膏方改善自己的睡眠質量。

    近年來,膏方作為古老的中醫調補方式,在百花齊放的現代養生潮流中倍受青睞,嘗試中藥養生飲食逐漸成為年青人熱衷的生活方式之一。「中藥酸梅湯」熱度剛消,年青人又盯上了「冬天的第一瓶膏方」。

    今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次開的膏方課就受到大批學生歡迎,兩個校區選課人數達到210人。授課老師之一、廣東省中醫院醫師管樺樺認為,這是膏方自帶的魅力和「流量」。每週三、週四晚上,師生們一起針對膏滋方源流、方略及運用展開探討。

    11月23日晚,膏方課坐滿學生。這一週的課程進度由醫師徐福平負責,他著重講起自己研究膏方治療失眠的心得。徐福平認為,年青人的失眠現像往往只是一時的失衡和紊亂,老年人失眠則和自身生物節律關係更大。在膏方的作用下,年青人能夠慢慢調整好自我的身體調節機能。

    「作業非常簡單,就是上課好好聽課,下台回去有時間就閱讀《楊誌敏嶺南膏方菁華》這本書。有興趣、有時間的同學會自己熬製藥食同源膏方,如梨膏、桑椹膏等。」管樺樺認為,無論是膏方在年青人中的流行,還是膏方選修課的搶手,都是好現象,體現了年青人願意為健康花時間、花精力、進行投資,而在這個過程中,也能關注和繼承中醫藥文化,更是對膏方這種傳統技藝獨特功效的認可。

    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辦的「2023年嶺南膏方節」現場,市民衝著名醫義診、體質辨識、養生諮詢而來,也有更多年青人對體驗膏方感興趣。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誌敏也發現了這一趨勢。她表示,現在職場人面臨壓力大、工作忙、吃不好、睡得少、運動少等問題,容易手涼、臉色發青,一有壓力就會失眠、情緒波動。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是由於人體氣血的物質基礎不足。「一旦工作多點,速度提快一點,他就感覺自己的‘發動機’跟不上了,產生焦慮。」

    膏方隸屬於膏劑,是中藥傳統劑型之一,通常由30至50味中藥熬製而成,調理面廣,是一種以補益為主要功效的製劑,是養生治未病和慢性病調理需求者的不錯選擇。楊誌敏介紹,職場的年青人們用了膏方之後,抗壓能力增強,身體的穩定性、應急能力也會改善。

    膏方能捕獲「年輕胃」,也因為它符合都市「懶人族」的生活節奏。楊誌敏解釋,讓年青人每週來找醫生不方便,有了膏方這一選擇後,他們來醫院拿藥很快就可以走。此外,服用膏方只需要晨起一調羹,免去中藥湯劑煎煮的過程,口感還很好。在這種便利性的加持下,年青人調養一兩個月,就會慢慢感覺到自己的狀態提升。

    李恩就是被膏方的便利性和口感「俘獲」的新晉「膏粉」。原本她會服用褪黑素來對抗失眠,直到無意中發現了膏方。她最喜歡吃酸棗仁膏,勝在味道好。她表示:「既然能自己在市面上買到,它就不是處方藥,於是試著吃了。」

    對此,管樺樺解釋,需要對幾種膏方加以區分。藥店裡可以買到的「成藥膏方」是預先製作好的,其中補益的藥物較少。而膏滋藥(方)是在膏方門診開具的,補益的力度比較大,醫生會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定製,「一人一方」。

    管樺樺提醒,膏方需要長期服用,因此一定要和個人體質、病症相吻合,這需要依賴醫生的判斷。雖然人們可以根據說明書選擇適合自己的膏方,但仍應以醫生辨識和診斷為前提,避免適得其反。比如,「如果是陽虛、痰濕體質,長期吃梨膏可能會雪上加霜,滋生痰濕;如果是陰虛體質、長期抽菸、口燥咽干、痰熱較盛,吃梨膏多能有獲益」。

    「膏方不是越貴越好、越補越好。」楊誌敏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膏方適用於體弱的人群及注重調養的健康人士。多年臨床研究發現,現代人常見的失眠、肥胖、神經衰弱等症狀,在冬季堅持服用對應的膏方後,能得到改善。

    「膏方調理和煲靚湯、喝涼茶一樣,已經成為很多廣東老百姓的健康習慣。」2003年,楊誌敏在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的教導和幫助下,將在江浙地區盛行的膏方技術帶回嶺南,受到了嶺南地區廣大群眾的青睞。目前,楊誌敏帶領團隊根據嶺南氣候特徵和人群體質差異、常見健康狀態,精心研發推出了15種嶺南特色協定膏方。

    膏方需求正旺,但管樺樺表示,一直以來,大家似乎只重視學習中醫湯劑。《方劑學》中主要講的是湯劑,無論是《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還是《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等課程在介紹治療方案時,均以湯劑為主。楊誌敏也認為中醫藥教育存在「短板」:「我當了十幾年醫生,才能學到這個(膏方)技術。」

    今年,由楊誌敏領銜,廣東省中醫院多位老師合作,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開設了名為「中醫膏滋藥方略思維與臨證運用」的選修課,借此向年輕的中醫學子們普及「湯劑以外尚有膏方」。楊誌敏希望「從學生就開始培養膏方的理念和能力,讓學生們出來當醫生的時候可以嘗試使用這個製劑和手段,不像我等了這麼多年才學到」。

    同時,管樺樺也提醒年青人,關注到膏方是好事,但年青人的身體機能和潛力其實是無限的,與其求助於藥物,不如先對不良的生活習慣加以改正和調整,效果比起藥物會來得更快。「不要‘朋克養生’,這邊你吃著膏方,那邊你又有壞習慣,那再多、再好、再貴的藥物也是白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實習生 陳宇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1月28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