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榜單調整 反映全球銀行業格局的發展與變遷

各地區或國家平均G-SIBs得分變動情況。資料來源:BIS各地區或國家平均GSIBs得分變動情況。資料來源:BIS

文|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

11月27日,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發佈了2023年版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名單。本次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榜單出現較大調整,我國五大行全部上榜。

G-SIBs榜單是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基礎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銀行業格局的發展與變遷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治理「大而不能倒」問題成為全球金融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國際監管機構推出了一系列監管改革措施。2010年,《巴素利協議Ⅲ》首次提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概念,並於2011年公佈首批G-SIBs名單。在此基礎上,2017年,《巴素利協議Ⅲ:危機後改革的最終方案》對G-SIBs提出了附加資本和槓桿率等要求。

G-SIBs評估框架包含規模、關聯性、可持續性、複雜性和跨境行為五個等權重維度,全面評估銀行的系統重要性水平。2015-2023年,全球G-SIBs平均得分由227上漲到231,總體呈現穩健上升趨勢。

分地區來看,北美地區G-SIBs得分由246下降到244,呈小幅收縮態勢;歐盟和英國G-SIBs得分下降較為明顯,分別由230和310下降到210和256,歐洲銀行業脆弱性逐步增加,全球競爭力有所減弱。中國G-SIBs得分從161上漲到242,與近年來中資銀行快速發展,全球競爭力穩步提升的發展趨勢高度契合。日本銀行業G-SIBs得分變動較為明顯,2015-2021年間由181上漲到235,隨後快速下滑至2023年的199,受限於本國市場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日本三大銀行集團均將國際化經營作為盈利的重要抓手,業務發展受全球經濟金融環境影響較為明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在G-SIBs得分的變化趨勢中。

本次G-SIBs名單調整較為明顯

組間變化與組內變化均有所體現

本次G-SIBs名單調整較為明顯,具體來看,榜單頭部銀行未發生重大變化。第五檔繼續處於空缺狀態。摩根大通位於榜單第四檔,G-SIBs得分上升至454。花旗、彙豐和美銀位於榜單第三檔,花旗和美銀G-SIBs得分上升,彙豐得分下降。

瑞士信貸、裕信銀行被移出榜單,交通銀行上榜。瑞士信貸得分由168下降到124,下降幅度高達26%。疫情以來,瑞士信貸深陷經營困境,2022年淨利潤虧損80億美元,各業務板塊經營問題全面暴露。裕信銀行得分由123下降到115,截至2022年末,裕信銀行總資產規模共計8578億歐元,同比下降6.5%,規模收縮或成為排名下降的重要因素。交通銀行得分由127上漲到134,成為上榜的第五家中資銀行。

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瑞銀集團由第一組升至第二組。近年來,在實體經濟運行承壓的背景下,國有大行顯著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通過增加信貸投放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融資需求,規模成為驅動G-SIBs得分上升的重要因素。其中,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規模得分分別上漲33和34。瑞銀集團較為特殊,得分為195,與第二組得分門檻(230)存在一定差距,上調其組別或由於其收購瑞士信貸後,系統重要性提高,需要對其進行更加嚴格的資本監管要求。

G-SIBs需要提升資本補充能力

滿足監管要求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G-SIBs榜單是對銀行重要性的認可,也意味著要面對更高資本監管要求。當前,中資G-SIBs資本補充壓力較大。

一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將分別面臨1.5%、1.5%、1.5%、1.5%和1%的附加資本監管要求,且必須由核心一級資本滿足。二是2021年10月,人民銀行會同原銀保監會、財政部聯合發佈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工、農、中、建四家銀行TLAC風險加權比率和TLAC槓桿比率應於2025年初分別達到16%、6%,2028年初分別達到18%、6.75%,從目前的資本充足情況來看仍存在缺口。

此外,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正處於復甦的關鍵時期,商業銀行尤其是系統重要性銀行要充分發揮頭雁作用,夯實經濟穩健復甦基礎,信貸投放的增加會帶來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2022年末,5家中資G-SIBs風險加權資產淨額共計87.02萬億元,同比增長6.83%,增加了資本消耗。未來,中資G-SIBs需要增強資本補充能力,從分子效應出發,通過定增和可轉債等工具的綜合使用,進一步補充資本金,緩解資本壓力。另一方面,從分母效應出發,加快業務轉型,大力發展理財、託管以及投行等表外業務,提高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水平,在擴大營收的同時放緩風險加權資產的增加,保證發展的可持續性。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