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浙江三門:柑橘林結出「致富果」

新華社杭州11月30日電 題:浙江三門:柑橘林結出「致富果」

新華社記者張曉潔、袁野

浙江三門,最是橙黃橘綠時。山坡上、大棚里,碩果掛滿枝頭;共富工坊里,工人們忙著分揀裝箱;電商直播間內,主播們不停推銷不同品種的柑橘和加工產品……第六屆鮮甜三門·柑橘節正如火如荼舉行,一派收穫的繁忙景象。

柑橘是三門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靠山依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地理氣候,為三門柑橘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三門是浙江省柑橘主產區之一,全縣種植面積8萬畝,產量8萬噸,產值超3億元。」三門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俞明全說。

俞明全介紹,全縣目前有近3萬名柑橘產業從業者,一些人依託浙江大學、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幫扶指導,成為柑橘種植的鄉土專家,由他們給更多種植戶培訓,發揮傳幫帶作用,助農增收。

三門縣浦壩港鎮金家峙村黨支部書記羅炳撐就是柑橘種植的鄉土專家之一。在他的帶動下,全村80多戶村民種植了300多畝「紅美人」,年產值超2000萬元。

「今年是柑橘的豐收年,產量比去年多了三分之二。」三門縣花橋鎮山灣桔共富工坊內,正和姐妹們一起分揀柑橘的花橋村村民潘夏花說。她家裡種了約400棵柑橘樹,前幾天將早熟的柑橘全部賣出賺了4萬元,現在在共富工坊里分揀柑橘增加收入,每天能掙150元。

一旁,不同大小、糖度的柑橘通過自動化智能分揀機進入不同果筐。共富工坊負責人林進友望著今年新購置的設備,算了一筆效率賬:「以前一個人純人工分揀50筐共2000多斤柑橘,需要8個多小時。現在有了數字化技術助力,這些柑橘1小時就能分揀完,品質檢測也更加精確,便於分級處理、分批銷售,提高山灣桔品牌影響力。」

三門縣花橋鎮山灣桔共富工坊內,村民們在柑橘自動化智能分揀機前工作。新華社記者張曉潔 攝

據介紹,在三門縣,許多共富工坊依託「合作社+專家+橘農」模式,整合農業龍頭企業、種植大戶、高校專家等力量,組建黨員幫扶團隊,從種植技術、銷售品控等方面為橘農紓難解困。同時通過創新加工產品、建立小型柑橘博物館、開發柑橘文創產品等方式,促進柑橘產業品牌化發展。例如,健跳鎮三十柚三共富工坊將柑橘與柚子結合,於11月中旬研發出一款桔柚汁,目前已入駐台州多個區縣近千家門店,一週時間線下銷售額超40萬元。

沿浦壩港大橋向南跨海而過,來到浙江百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的三門縣浦壩港鎮鮮甜共富工坊。三門縣浦壩港鎮鶴井村村民陳善寶正將一箱箱柑橘搬運到集裝箱車上。一車裝滿後,貨物將運往上海。

三門縣浦壩港鎮鮮甜共富工坊內,工人們將一箱箱柑橘搬運到集裝箱車上。新華社記者袁野 攝

共富工坊負責人林鵬今年36歲,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原先在浙南、福建、廣東等沿海一帶工作。如今,他選擇返鄉創業。「小時候看爺爺、父親種柑橘,長大了就想能做點什麼把家鄉的土特產發展起來,讓柑橘成為百姓的‘致富果’。」林鵬說。

搭建柑橘大棚,開發柑橘採摘、觀光、住宿、餐飲等為一體的農旅項目,建立數字化分揀中心,打造本地柑橘品牌……在林鵬的努力下,去年公司帶動100多名當地村民就業,幫助當地百姓平均每戶增收1萬元,並為村集體經濟增收60萬元。

浙江百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柑橘大棚。新華社記者袁野 攝

近年來,三門大力發展柑橘產業,不斷提升種植技術和規模,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柑橘實用培訓工作,加快良種工程和機械化設施化建園提升改造工程建設,加強基礎設施條件和綜合保障能力,打造三門柑橘特色品牌,助推三門柑橘產業更好發展。」俞明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