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回顧基辛格外交戰略家生涯

【日媒#回顧基辛格外交戰略家生涯#】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11月30日報導,亨利·基辛格11月29日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基辛格曾在尼克遜和福特政府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務卿,執掌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外交。他是二戰後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外交戰略家之一,為推動越南戰爭停戰和中美建交作出了貢獻。2007年,基辛格發表聯名文章呼籲廢除核武器,對奧巴馬政府的核政策也產生了影響。#基辛格逝世# #基辛格曾上百次訪問中國#

報導稱,在戰後美蘇對立的背景下,基辛格實行兼顧大國平衡的外交戰略。1971年7月,他由巴基史丹轉道秘密訪問中國,並在兩次訪華過程中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為1972年尼克遜正式訪華做了鋪墊。1973年,基辛格因推動各方簽署結束越南戰爭的和平協定而獲得盧保和平獎。

基辛格推進緩和美蘇關係的政策,例如,1972年美蘇簽署《第一階段戰略武器限制條約》,旨在阻止增強彈道導彈力量。

基辛格1977年卸任國務卿後成立了諮詢公司,作為外交評論家繼續活躍在政界。據說他還在外交政策方面向小布殊總統提供建議,長期扮演著分析世界局勢的「直諫者」角色。今年,百歲高齡的他訪問了中國,最近還在智庫活動中亮相。

2007年1月,基辛格與美國前國防部長佩利、前國務卿舒爾茨等人一道,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聯名文章,呼籲實現「無核世界」。基辛格直接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建議稱,為了防止核恐怖襲擊,也應該以廢除核武器為目標。他推動美國政府出台關於縮小核武器戰略作用的新核政策。

基辛格是1923年在德國出生的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政權的迫害,他於1938年隨家人前往美國,並獲得美國國籍。他曾在美軍情報部門擔任翻譯兼情報官員,在歐洲開展活動。從1954年開始,他作為外交史和核戰略專家在哈佛大學工作。基辛格通過參加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深度參與安全保障問題。1969年,基辛格被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任命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進入政府核心。

基辛格撰寫了《大外交》《基辛格秘錄》《核武器與對外政策》等多部著作。他曾受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邀請,擔任世界和平研究所顧問。

1982年,基辛格接受心臟手術,後來也曾有輕微心臟病發作。2005年,他再次接受心臟手術,之後在家中療養。(編譯/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