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基辛格的「穿梭外交」助美中之間建立信任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當地時間11月29日在位於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基辛格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國兩任政府中任職,其間為中美關係正常化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他致力於謀求「多個力量均衡穩定的國際體系」,不僅推動中美「破冰」,還緩和了美蘇關係。他是現實主義外交思想的堅定擁護者和踐行者,主張借助外交手段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基辛格國務卿最偉大的成就是打開了美中關係的大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傑出教授羅渣斯·史密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基辛格在美中關係發展中扮演了絕對關鍵的角色,他最初個人的、秘密的「穿梭外交」幫助建立了美中之間的信任,從而使尼克遜總統訪華成為可能。
史密夫表示,不管是作為學者還是作為政府官員,基辛格都是「現實外交」的堅定支持者,他也支持與所有人打交道並努力達成妥協。「對於當今世界的許多地區而言,顯然需要某種建設性妥協的精神,才能推動衝突的解決。」史密夫說。

美中關係中的關鍵角色
新京報: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去世,享年100歲。在你看來,基辛格給世界留下的最主要的遺產是什麼?
羅渣斯·史密夫:基辛格國務卿最偉大的成就是打開了美中關係的大門。當時,尼克遜作為總統,他有能力向美國人保證美中關係將是有益的。但正是基辛格個人的、最初是秘密的「穿梭外交」建立了美中之間的信任,從而使尼克遜總統訪華成為可能。
但我們需要警惕的是,美中關係現在正處於某種危險之中。兩國之間的信任已經被削弱,美國和中國需要再次建立更牢固、互惠互利的關係。

1971年10月,北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左前)在長城。圖/IC photo
新京報:基辛格不僅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此後也長期關注中美關係發展。今年7月,他以百歲高齡訪問了北京。你如何評價基辛格先生對中美關係的推動作用?
羅渣斯·史密夫:基辛格在美中關係發展中扮演了絕對關鍵的角色。如果沒有他向尼克遜總統倡導開放美中關係,以及他與中方領導人建立聯繫的技巧,尼克遜時代美中關係的突破就不可能實現。可以說,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他與中方領導人和中國人民保持良好的關係,對於美中關係無疑是有幫助的。
基辛格擅長個人外交
新京報:基辛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長期在美國政府任職,幫助設計了美國當時的外交政策。你會如何形容基辛格的外交風格?
羅渣斯·史密夫:基辛格擅長個人外交,他與世界各地當時和未來的領導人建立了關係,這些是他在擔任哈佛大學教授時邀請他們去哈佛大學慢慢培養出來的。
實際上,由於帶有濃重的德國口音,以及總是如學者般的說話方式,他並不是一個傳統的可以當選美國公職的候選人。基辛格讓很多人想起了電影中的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美國電影《奇愛博士》中的角色)。
新京報:基辛格離開美國政府後,仍在不斷就全球事務發表看法並寫作。你如何看待他退出政壇後對美國和世界的影響?
羅渣斯·史密夫:基辛格對美國兩黨(民主黨和共和黨)領導人、許多外國政府以及其他國際實體如跨國公司,都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但他的大部分建議都是保密的,因此很難判斷他對世界的總體影響。

建設性妥協精神有助於推動衝突解決
新京報:基辛格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動盪的世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世界許多地區再次陷入衝突動盪之中,我們可以從基辛格身上學習什麼外交智慧以推動衝突的解決?
羅渣斯·史密夫:基辛格對穩定的重視勝過對意識形態純潔性的要求,因此他支持與所有人打交道並努力達成妥協。而對於當今世界的許多地區而言,顯然需要某種建設性妥協的精神,才能推動衝突的解決。
新京報:基辛格在1973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後通過「穿梭外交」幫助穩定了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如今,以色列與巴勒史丹的衝突再起,基辛格當時的經驗能否幫助緩和當前局勢?
羅渣斯·史密夫:自1948年以色列在這片長期被巴勒史丹人和猶太人尊崇的土地上建國以來,沒有人知道中東這個衝突要如何結束。
我想以色列和巴勒史丹都希望可以為兩國人民提供和平、安全以及經濟發展的機會。目前尚不清楚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但減少暴力、推動合作的每一小步都會讓進步變得更可想像。
至於像基辛格的「穿梭外交」,即培養雙方的信任和友誼,對於衝突的解決可能會有所幫助,但現在也非常難以實現。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張磊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