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殘疾人也能玩轉「新職業」

新華社天津12月3日電(記者尹思源)聽力殘疾人花文濤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幾秒鍾就做好了一張圖片的標註工作。他是天津創美助殘基地的一位人工智能訓練師,從事這一行業一年多來,已經承擔了數十個項目的汽車標註項目任務。

「通過標註圖片中的車輛,可以判斷行車過程中往來車輛體積大小,識別路面障礙,從而幫助自動駕駛系統更好地掌握車輛間距和行車安全。」經過訓練,他和多位聽力殘疾人已經能夠與人正常溝通,在辦公電腦前,他為記者介紹起了人工智能訓練師的工作內容。

花文濤介紹,助殘基地中的人工智能訓練師有五十多位,大部分都是聽力殘疾人,經過訓練,每個人都能熟練使用專業軟件進行圖片標註。團隊從成立至今,處理過的圖片已超過200萬張,工作效率和成績得到了廣泛認可,團隊接單不斷。

人工智能訓練師正在進行數據標註。記者尹思源攝人工智能訓練師正在進行數據標註。記者尹思源攝

「一些人對殘疾人存在刻板印象,覺得殘疾人能夠勝任的工作範圍較窄,最初接到訂單時也會聽說客戶對我們的工作能力有所顧慮,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這些偏見。」花文濤說,「人工智能訓練師需要對大量圖片進行數據標註,工作內容枯燥乏味,但我們處理的海量數據是人工智能準確度提升的關鍵,在這項工作中能體現我們的價值。」

人工智能的不斷髮展催生了諸多新職業,也讓殘疾人的就業範圍進一步擴大。除了人工智能訓練師,無人售貨機審單員群體中也出現了不少殘疾人的身影。

今年45歲的李修鋒是聽力一級殘疾,他面前的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是數百公裡外無人售貨機內部視角售貨前後對比圖,記者還在認真尋找著兩幅圖之間的差別,他已經完成了這一單的審核。

「聽力障礙人士往往對圖像更為敏感,也能更快地進行審核。」李修鋒說,「智能無人售貨櫃審單員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通過審核無人售貨櫃反饋的影片、圖像、重量等信息來判斷顧客購買物品的種類、數量,核對無誤後生成商品訂單並扣取相應消費費用。」

無人售貨機審單員在工作中。記者尹思源 攝無人售貨機審單員在工作中。記者尹思源 攝

回憶起4個多月前第一次接觸這個項目時的場景,李修鋒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從事這項工作的最初幾天,他們對系統並不熟悉,為了減少錯誤率,會選擇通過影片重播仔細辨認顧客拿走了哪些商品。「一段影片只有15秒,往往審核一單需要看好幾個影片,效率很低。一天下來只能審核一百多單,和客戶的工作要求相去甚遠。」

為了提高審單效率,團隊小夥伴一起想辦法、找對策。團隊中的王洪媛、王洪良姐弟倆都是聽力一級殘疾,他們在工作中發現,通過開櫃前後圖片對比能夠更高效地進行審核。但有些時候,鋪貨員鋪貨過滿會遮擋住攝像頭,審單員無法通過圖像直觀地看到貨櫃內的商品信息。姐弟倆又慢慢摸索出根據貨櫃所在地點進行判斷的技巧。

「不同的場所通常會有不同類型的暢銷產品。」王洪媛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經驗積累,哪怕是無法準確看到影片、圖片,單憑開櫃前後的重量變化也能鎖定被選中的商品。

在工作中,他們發現應用於遊戲領域的連點器能夠簡化重覆的操作流程,只需要進行提前設定,就能進一步簡化審單流程,通過這種方式,兩人只需要3秒鍾左右就能完成一單的審核。

「客戶要求審單員的準確率在99%以上,如今我們不但質量上能夠達標,數量上也比很多團隊要高。能夠靠雙手證明自己的價值,我覺得特別自豪。」李修鋒說。

(本文來自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