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那飄蕩在煙火氣里的川劇味道

新華社重慶12月3日電 題:特寫:那飄蕩在煙火氣里的川劇味道

新華社記者王金濤、周文衝、萬誌雲

一場冬雨過後,重慶的氣溫驟降,人們穿上了越冬的厚衣服。但雍溪河畔的老街上卻像過年一樣熱鬧,人們摩肩接踵地走在青石板上,伴隨著咚咚鏘鏘的鑼鼓聲,穿過充滿煙火氣的豌豆餅店、麻花店、小麵館。

12月2日,第三屆川劇旅遊文化藝術節暨首屆雙城「梅花」盛典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古鎮的古戲樓開幕。「三度梅」獲得者沈鐵梅、「二度梅」獲得者陳智林、劉芸等14位獲得過中國戲劇梅花獎的川劇名角兒齊聚古鎮,為觀眾帶來一場文化盛宴。

12月2日,演員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古鎮表演川劇《貴妃醉酒》。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12月2日,演員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古鎮表演川劇《貴妃醉酒》。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開幕禮前,取票處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當地的男女老少手持宣傳單踴躍兌票。他們爭先恐後地說,川劇演員說的是家鄉話,唱的是家鄉曲,要說看戲,咱們當然最愛看川劇!

古戲樓有180多年的歷史,四合院式,上下兩層,可容納近500名觀眾。在節假日,古戲樓經常舉行川劇演出。這次藝術節,古戲樓將展演10多場川劇,包括《拾玉鐲》《貴妃醉酒》《八郎回營》等名段。

12月2日,演員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古鎮表演川劇《貴妃醉酒》。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12月2日,演員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古鎮表演川劇《貴妃醉酒》。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川劇展演開始,戲迷和觀眾坐滿了劇場。戲台上演著《梅龍鎮》,「李鳳姐」給「正德占士」斟酒上菜;戲台下,觀眾們定睛欣賞,叫好連連。

78歲的丹恩廣純和77歲的何勝銀哥倆都是戲迷,從臨近鄉鎮坐車來看戲。「上次國慶節,來古戲樓看了兩段摺子戲,不過癮。今天喊都喊不走,還要再看一場。」何勝銀說,從小就在這座古戲樓看戲,對他來說川劇就是家鄉的味道。

觀眾中也有年青人。學設計專業的大一學生侯雨霞和彭璐第一次看川劇。彭璐說,川劇有趣有故事,四川方言的對白風趣幽默。兩人還注意到演員的服裝和頭飾,在燈光下一閃一閃,「很好看」。「在古戲樓沉浸式看戲,很有體驗感。今後我們還會走進劇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侯雨霞說。

12月2日,觀眾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古鎮觀看川劇展演。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12月2日,觀眾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古鎮觀看川劇展演。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川劇流行於川、渝、黔、滇等四省市,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感覺川劇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國家一級演員劉芸說,近兩年,川渝兩地聯手推廣川劇藝術,她在學校里現場演繹川劇經典劇目、分享川劇知識,發現不少青少年被中國戲曲瑰寶的魅力所吸引,學川劇、聽川劇成為時尚。

12月2日,小朋友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古鎮表演川劇變臉,引來不少遊客駐足觀賞。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12月2日,小朋友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古鎮表演川劇變臉,引來不少遊客駐足觀賞。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大足區萬古鎮中心幼兒園學川劇的小朋友也在觀眾面前露了一手。5歲多的陳海瑞和餘昕怡學了一年多川劇,兩人穿著行頭表演,身法、動作一板一眼,還展示了變臉絕活。

重慶市大足區戲劇曲藝協會主席譚冬鳴說,近年來,雍溪鎮作為「川劇之鄉」,著力打造川劇文化傳承基地。川劇傳承人和愛好者在教育和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展川劇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以及川劇展演等活動,持續為川劇傳承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