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守護中小學生的「課間10分鐘」?

新華社深圳12月3日電(記者趙紫羽、王浩明)「讓我試試!」「該我了,該我了!」——下台鈴聲彷彿觸發了開關,孩子們衝出教室,嬉戲聲在校園里迴蕩,盡情享受著「課間10分鐘」的運動快樂。

日前,一場「課間微運動」全國現場展示暨研討活動在深圳市福田區新沙小學舉行。校園內,來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等業內專家到場觀摩,一場關於「課間10分鐘」的深入討論,也隨之展開。

校園里的「空間魔術手」

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王巍介紹,從2019年開始,深圳市各中小學積極探索實踐課間微運動,以多元化的課間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事實上,人多地少的深圳福田,中小學校往往非常袖珍,運動空間的安排和設施的設置捉襟見肘。

新沙小學是一家成立於1908年的百年老校,經歷過多次複建,2021年在原址進行了徹底的重建。

新沙小學校長陳誌華介紹,重建後,新沙小學的總建築面積約為37000平方米,其中運動場地的面積就佔了近15000平方米,佔比超過40%。

在城市中心樓房包圍的校園中,能夠做出這麼大的運動場地,可謂「空間魔術手」。

陳誌華說,學校為學生提供「樂園式」的運動場所,每個區域指定項目,孩子們無需下樓,走出教室就可以馬上開展活動。

在新沙小學,教室外的柱子上都安裝了AI互動鍛鍊屏,成為最受小學生們歡迎的運動設施,孩子們跟隨著屏幕指令完成深蹲、開合跳,通過人臉識別獲得積分,教室外的露台和連廊也成了孩子們的運動空間,跳繩、丟手絹、扔沙包,玩得不亦樂乎……

「形式豐富、安全有序,讓我大開眼界。」參與此次活動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評價。

自由式滑雪世界冠軍李妮娜也感歎:「看到這樣的運動設施和氛圍,我都想再上一次小學了。」

「課間10分鐘」為什麼重要?

最近一段時間,「課間10分鐘」成為了整個社會熱議的話題。「課間圈養」「中小學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快沒了」等話題頻頻衝上熱搜,「課間10分鐘」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到底有多重要?「課間10分鐘」如何保質保量?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研究員黃鎮敏認為,久坐少動、體育鍛鍊時間嚴重不足導致中小學生的近視率、肥胖率居高不下,慢性病、抑鬱等問題也隨之而來,目前僅僅靠體育課是不夠的,「課間10分鐘」的運動時間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十分關鍵。

黃鎮敏介紹,最新的國際研究發現,運動只要持續3分鐘以上,特別是3分鐘以上的中高強度的運動,就會對健康產生積極的效果,不可因為時間短,就忽視珍貴的「課間10分鐘」。

吳鍵表示,中小學的「課間10分鐘」受到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保護。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七條明確規定,「學校應當保證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文化娛樂等課外活動」。

如何保證「課間10分鐘」效果?

誰來守護中小學生的「課間10分鐘」?

「阻礙課間活動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律法規不完善的問題,而是學校制度設計問題,是時間、空間有限問題,是責任擔當問題。」吳鍵說。

目前,不少中小學的場地空間有限,特別是在大城市,不少學校面臨保證學生安全和開展體育活動的兩難境地。

新沙小學的做法值得關注——2021年,該學校在改造或翻新時,將課間活動的需求納入整體設計方案,從空中俯瞰,這所小學像一個S形的盒子,主體建築的外圍被運動場地所包圍。運動場地並非集中在一樓的操場,而是較為均勻地分佈在學校的各個樓層,特別是大大加寬了樓梯和樓道,增加了課堂外就近公共活動空間,在這些空間使用防滑材料並鋪上軟膠墊,盡最大努力減少學生們在運動中受傷的可能性,減少「課間10分鐘」的時間損耗。

此外,新沙小學還製定了精細化的制度,保障「課間10分鐘」的運動效果。新沙小學教研主任王亞瓊介紹,學校為「課間10分鐘」建立了專門的組織體系和遊戲庫,並對器材配置、區域劃分、班級管理和後勤協助等方面建立規章制度,確保孩子們的課間活動安全有序。

當然,除了空間和制度的保證,校園體育活動的風險保障機制仍需健全。也有業內專家建議,要進一步健全學校運動的意外傷害保險等制度。

而「課間10分鐘」的理念也需要得到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在內整個社會的認同和理解——我們在校園里聽到的,應當是琅琅書聲與歡聲笑語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