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漲得太貴,不敢給患者開」

秋冬季節,多種呼吸道疾病「來勢洶洶」,不少人「盯」上了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川貝。

但由於近年來國內中藥材價格進入上行週期,如今的川貝價格也讓不少人為之一驚。「想買點川貝放到家裡用來蒸雪梨,結果要10元一克,現在這麼貴了嗎?」

為何川貝等中藥材價格上漲如此厲害?

中藥材價格翻倍,

醫生稱不敢給患者開

「現在川貝(鬆統)市場價5600元/公斤,爐貝會便宜些,每公斤也要4700元。」安徽亳州以盛產中藥材而聞名,近日,亳州某中藥材批發商楊女士向記者表示。

記者在中藥材天地網搜索發現,前幾年,川貝(鬆統)的價格多維持在每公斤3000多元,今年價格不僅漲至4000多元,部分月份高達5000元以上。以亳州藥市為例,8月份川貝(鬆統)報價一度高達5200元,現在雖有所回落,但也維持在5000元。

亳州藥市上,鬆統(四川)川貝價格圖。截圖自中藥材天地網。亳州藥市上,鬆統(四川)川貝價格圖。截圖自中藥材天地網。

相較一直處於價格高位的川貝,楊女士稱,「浙貝漲幅更為明顯,現在每公斤180元,較去年漲了幾十塊。」「不僅是浙貝,亳州中藥材市場里,1000多種中藥材中,幾百個品種價格都出現了上漲。」楊女士補充道。

據相關行業協會6月發佈的報告,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國、四川成都、廣西玉林等幾大中藥材批發交易市場,相比去年同期,有超200個常規品種漲幅高於50%,25個常用大宗藥材漲幅超200%,個別品種甚至漲價4至9倍。

這波中藥材漲價,北京某中醫院皮膚科醫生深有體會。「酸棗仁、黃芪等中藥材漲價比較厲害,像治療失眠焦慮的酸棗仁,都不敢給患者開。就這一味藥,僅開1付(30克),都要31元,7付需要兩百多元。如果患者用量大的話,價格更貴。」

貓爪草也是漲幅居前的中藥材品種之一。10月底,小金(化名)出於治療肺結節的需求,去當地藥鋪抓藥,就被貓爪草的價格「刺了一下」。

「醫生稱,藥房的貓爪草0.85元一克,這意味著,不到一個月,貓爪草一克漲了0.35元。」小金錶示,「上回21付藥,不加貓爪草花了400元左右,這次若加上貓爪草,可能要近1000元。」

從中藥材天地網監測數據看,這幾個月,貓爪草漲勢尤為迅猛。安國藥市上,一季度每公斤還停留在85元至90元,進入10月份,每公斤已漲到420元。上述醫生提到的酸棗仁,2022年下半年以來,價格一路飆升,如今價格維持在每公斤八九百元。

中藥材漲價為何這麼「凶」?

今年以來,當歸、黨參、柴胡、甘草、白朮、貓爪草等常見中藥材價格出現明顯漲幅,引發廣泛關注。

此前中藥材酸棗仁每公斤漲至千元,就被人調侃,「本來是治失眠的,看完價格更睡不著了。」近期,河南周口馮塘鄉一藥材種植戶收割白朮時,被百餘人哄搶,當事人也提到,今年白朮收購價格較高。

為何這波中藥材上漲如此之「凶」?在楊女士看來,這裡面既有部分中藥材減產、日常養生保健需要,亦有人為操作等因素。

以當歸為例,2022年由於當歸減種疊加天氣原因,使得當歸產量大幅減少。市場供不應求下,導致今年當歸價格持續攀升。

價格週期性循環以及下遊消費需求復甦亦是重要影響因素。

亳州市中藥飲片產業促進會此前提到,週期規律影響下的旺銷期,往往購銷活躍,貨源緊缺致藥材價格上揚,個別品種出現暴漲。本輪中藥材市場價格的普遍上漲正處週期性的高點位。「而近年來中醫藥在國內外的認可度和應用範圍不斷擴大,也導致中藥材的需求量持續增加。」

資料圖:柴胡花開。曾令剛 攝資料圖:柴胡花開。曾令剛 攝

市場需求增加下,受製於部分中藥材種植困難、供應鏈短缺、藥材質量標準提升等因素,導致中藥材供應不足以及成本上升,進而推高中藥材價格。

此外,不管是記者近期採訪的藥材批發商,還是各地相關協會此前發佈的報告中,都指向一個因素:資本湧入炒作。

「資本缺乏投資渠道,從而促使大量業內外資本流入農產品炒作,特別是中藥材領域,人為造成貨源壟斷價格暴漲。」中康科技中藥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賈海彬表示,而一些金融和投資機構也趁勢而入,開展供應鏈金融、倉單質押,甚至「加槓桿」為囤貨炒作提供便利。

河南禹州市是中國四大藥都之一。禹州藥業商會會長賈少偉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曾透露,受炒作資金影響的藥材有一個共同特點——產地集中。他以貓爪草為例進行解釋,貓爪草主產於河南淮濱一帶,別的地方產量非常小。炒作資金從產地購買囤貨後,便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中藥材定價。

為此,中國中藥協會7月發佈的倡議書中就明確,堅決反對、也絕不以任何形式參與到哄抬和操縱藥材價格、投機炒作等擾亂藥材市場秩序的不正當乃至違法行為中去。

瘋漲之後,

中藥材市場能迎來「降溫」嗎?

常見中藥材價格上漲,會推高中成藥原料成本。但醫療機構藥品招標採購價格和終端價格短期內難以調整,導致藥企在原料採購、生產銷售中「兩頭受擠」。

記者注意到,多家藥企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對公司生產成本有一定壓力。康美藥業還提到,受國內中藥材原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產地減產等多重因素影響,在醫療機構採購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公司中藥飲片銷售毛利同比下降。

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藥企也紛紛採取經濟批量進貨、加大戰略性採購儲備、建立藥材種植基地等措施。

資料圖:西洋參在「隔熱棚」里生長。蒼雁 攝資料圖:西洋參在「隔熱棚」里生長。蒼雁 攝

但如亳州市中藥飲片產業促進會所說,原材料價格走高下,不僅會使生產企業產能下滑,為中藥質量下降埋下隱患,從大的層面講,還會使中藥飲片價格上漲,加重醫保基金負擔,資本炒作更是會導致供求和需求嚴重失衡。隨著中藥材逐漸產新,市場供求比例嚴重失調,中藥材價格指數隨時面臨急劇下降,最終導致中醫藥全產業鏈受到嚴重衝擊。

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日)指數顯示,2023年8月份升至高點以後,該指數震盪下滑,截至12月3日,指數已較8月份高點下跌約6.8%。

隨著近月跌價品種增加,有分析稱,「這也是在提醒業內,即使是市場普漲,下跌風險也依然存在,一旦產能過剩,需求又沒有大的提振,市場終歸會回到正常行情。」

在賈海彬看來,隨著國家高度重視中藥材價格暴漲問題,短期內中藥材價格「失控」態勢有望得到遏製。但如果不解決產業鏈結構失衡問題,中長期來看,中藥材價格仍將大幅波動。

為應對這個困局,賈海彬認為,還須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中藥產業大數據中心,進一步發揮市場調控作用。同時,建立不同需求維度質量標準,需求端加速與產銷對接,配套服務也需快速落地。

從相關行業協會倡議來看,加快建設中藥材戰略儲備庫,打造中醫藥指數發佈平台,鼓勵企業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延伸中藥產業鏈,以及加強對中藥材市場的監管等,也成為「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