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是否假唱誰評定?半開麥、墊音算假唱嗎?業內人士分析

連日來,知名樂團五月天陷入前所未有的「假唱」風波。

針對上海等場次的演唱會被質疑「假唱」一事,五月天經紀公司相信音樂12月4日回應稱,五月天在巡迴演出中不存在任何假唱行為,公司正積極配合執法部門開展調查。

負責演出監管的上海市文旅局執法總隊二支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五月天在國內演出都已結束,此次調查以演出場地提供方為主,同時也將約談演出主辦方。按照相關法規,演出場地提供方有權也有責任對演出進行監管,對演出內容留存相關音影片內容。

演唱會是否「假唱」誰來評定?

此次爭議源於博主「麥田農夫」發佈影片稱,其根據網民拍攝的12首演唱會歌曲影片,通過軟件鑒定之後判定其中5首為假唱。此後,該博主又更新了2期影片,提出部分歌曲存在真假混唱或假唱。

今年以來,演出市場迎來了井噴式爆發。尤其是演唱會市場,一票難求的現象頻頻出現。「可以看到今年演唱會搶票難,黃牛肆虐,亂象頻生。在花費了時間、金錢好不容易搶票的情況下,如果還假唱,觀眾多少有些遷怒的心情。」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流行音樂舞蹈學院流行器樂專業負責人、青年作曲家李林說。

面對軟件鑒定結果,有網民表示錯愕,「五月天假唱不應該」。而有參加過五月天演唱會的觀眾表示,「我相信自己的耳朵」。也有網民認為,「僅憑一個博主的意見就認定是假唱,這樣的‘網絡審判’不可取。」「現場空間複雜,除非拿到音軌,飯拍不可能得到和唱片一樣的音軌。相信官方會有科學、客觀的調查結果。」

一位不具名的資深錄音師向記者表示,一般演唱會都會有「墊音」。「這種‘墊音’能不能說是假唱,不至於。如果分析出裡面有‘墊音’就直接把它歸為完全是假唱,有點製造話題炒作的嫌疑。」

李林認為,假唱和擁有眾多粉絲的五月天聯繫在一起,是一個具有衝擊性的話題。然而僅通過一些軟件手段去判斷整場演唱會是否假唱有些以偏概全。「演出現場的音樂製作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工程。這位博主未必親自到現場觀演,採用的影片是觀眾在演唱會現場錄製的,並不能證明五月天就是假唱,不如讓子彈‘飛’一會,等待專業機構的鑒定結果。」

根據大型營業性演出管理機制,演出期間,每每場平均有市、區兩級文化執法工作人員現場監管。另外,《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演員不得以假唱欺騙觀眾,演出舉辦單位不得組織演員假唱。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為假唱提供條件。演出舉辦單位應當派專人對演出進行監督,防止假唱行為的發生。

目前,五月天上海演唱會的原始影片、音頻已提交屬地文化市場稽查部門,有關部門將組織專家對提供的音影片內容進行科學的測評分析,並公佈調查結果。

「半開麥」「墊音」是什麼?算不算假唱?

隨著此次風波,「半開麥」「墊音」等名詞也走進大眾視野。到底什麼是「半開麥」「墊音」?

「在一些歌手的演出中,除了主旋律之外,可能會有一些其他的和音聲部。在演出現場,歌手本人是不可能完成多聲部演唱的。所謂的‘半開麥’,也就是‘墊音’,是指歌手有可能會把自己的其他幾個輔助的和音聲部預先錄製,現場演唱主旋律,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李林說,「還有一種就是現場也有和音的,但歌手本人也是錄了一些和音聲部,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事實上,演唱會上「墊音」「半開麥」現象並不是這幾年才有的。李林表示,上世紀90年代的一些演唱會,尤其是組合型或唱跳型的歌手,「墊音」現像是普遍存在的。「因為在一首歌曲創作、錄音過程中,為了有豐富的和聲效果,除了主唱之外,還會邀請伴唱歌手,配合不同的聲部組合會錄製多個音軌。由於成本、人員等各方面限制,在現場演出時會將不同音軌按照一定比例音量作為背景音樂,就是我們所謂的‘墊音’。尤其是唱跳型的歌手在演唱過程中有體力消耗,出於肢體運動、呼吸等方面考量,為了保證演出效果,是需要一定‘墊音’的。」

作曲家、音樂製作人安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般來說,所謂的真唱的標準比較多傾向於歌手本人是否全程演唱主旋律這個聲部,同時在主旋律聲部中間,歌手本人演唱的比例或者部分是主要部分。如果歌手事先錄好的聲音或者處理過的聲音的主旋律比現場的聲音還要大,這是不提倡的,容易引發爭議。

「墊音」比例多少取決於什麼?李林表示,應該取決於經紀公司或者演出者本人的職業道德。「該歌手演唱的聲部,要儘可能完整地由歌手本人來演唱。如果是現場偶爾唱兩句,或者大量時間就不唱,多少缺乏專業精神和職業精神。」

對於「半開麥」「墊音」現象,目前並未有相關法律規定。李林認為,如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角度,追求真理的心情。這次的輿論也充分說明了公眾對於假唱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對演出行業進一步規範可以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