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體河道生態受損,戰國趙長城遺址遭破壞——河南輝縣市衛輝市違規採礦挖砂調查

新華社鄭州12月8日電 題:山體河道生態受損,戰國趙長城遺址遭破壞——河南輝縣市衛輝市違規採礦挖砂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張泉

無證挖砂破壞河床生態環境,越界開採破壞自然山體和林地……日前,記者隨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河南新鄉發現,輝縣市、衛輝市等地違規採礦挖砂問題突出,不僅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還導致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戰國趙長城遺址部分受損。

屢屢無證或超範圍挖采致山體河道受損

輝縣市、衛輝市的礦山石料、河砂等礦產資源豐富,是河南省重要的砂石骨料供應基地。督察組通過明查暗訪,發現了多起違規挖砂採石事件。

石門河流經輝縣市中西岸,河道內砂石資源豐富。《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規定,河道采砂實行許可制度。但督察發現,自2021年以來,輝縣市瑞祥機制砂有限公司等製砂企業,未獲采砂許可,在屬於西土樓大橋下遊2000米禁采區範圍的石門河河道內無證采砂約160萬噸。

瑞祥機制砂有限公司無證采砂產生的采坑。(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供圖)瑞祥機制砂有限公司無證采砂產生的采坑。(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供圖)

記者隨督察組暗訪時看到,在這段不寬的河道內,赫然分佈著兩個10多米深的巨大采坑。采坑周圍,挖砂作業產生的大量賸餘廢料淩亂堆存在灘地上。

經核查,這兩個采坑面積分別約為36畝和27畝,其中,約19畝和20畝為此河段被劃定為禁采區以後新增開採形成。

督察組成員告訴記者,相關企業長期私挖濫采河砂,且未按規定及時修復河床、恢復生態,挖砂產生的廢料隨意堆放,嚴重破壞了河床生態環境,影響行洪安全。

此外,督察組還發現了其他違規採礦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

——2022年6月以來,新鄉市和輝礦山工程服務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任何用地、採礦手續情況下,借道路建設之名,擅自佔地並開挖石灰岩等礦產資源約46.8萬噸,破壞自然山體面積約190畝。

督察組暗查發現衛輝市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四車間違規越界採礦。(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供圖)督察組暗查發現衛輝市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四車間違規越界採礦。(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供圖)

——衛輝市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在未辦理佔用林地審批手續的情況下,在採礦證許可範圍外長期越界開採礦石。其中,該公司四車間2018年以來越界開採共計破壞自然山體和林地面積約295.2畝,包括林地35.3畝。

缺乏文物保護意識破壞趙長城遺址

河南戰國趙長城遺址於2000年被公佈為第三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督察發現,衛輝市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四車間除違規越界開採礦石外,還對當地趙長城遺址造成了破壞。

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因特殊情況需要進行的,必須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並經核定公佈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批準,在批準前應當徵得上一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同意。

然而,2018年,衛輝礦山主管部門為衛輝市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四車間辦理採礦許可證時,未按規定徵求文物行政部門意見,將趙長城遺址唐莊2段長達651米的遺址劃入採礦範圍。該公司在此後的採礦過程中,未能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對450餘米趙長城遺址造成了破壞。

衛輝市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四車間礦區內的趙長城遺址。(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供圖)衛輝市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四車間礦區內的趙長城遺址。(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供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礦區內的趙長城遺址位於一座小山崗的山脊上,可見長度約200米,山崗周圍區域礦石開採作業的痕跡十分清晰。根據這段現存遺址,已難以辨別趙長城的原本走向。

督察組還發現,此前還有其他企業在違規採礦過程中曾對趙長城唐莊1段和常村1段造成破壞。數據顯示,2012年,河南省認定趙長城唐莊1段、唐莊2段、常村1段三段長城實際共存在3010米,截至目前僅存在855米。

加大監管力度 遏製私挖濫採行為

督察組成員告訴記者,無證、越界等違規採礦挖砂行為對自然山體和林地產生了嚴重破壞。輝縣、衛輝一些企業為謀取非法利益,長期違規採礦挖砂破壞生態環境,反映了地方相關部門監管不力。

督察組表示,趙長城遺址被劃入採礦範圍並遭到破壞,反映出地方相關部門文物保護意識不強,製定採石挖砂規劃未統籌考慮文物保護工作;同時,相關企業缺乏文物保護法治意識,未能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

督察組表示,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