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產業鏈開拓新市場

員工在天津市北辰區的SMC(天津)製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桑治瑞 攝員工在天津市北辰區的SMC(天津)製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桑治瑞 攝

新華社天津12月8日電 題: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產業鏈開拓新市場

新華社記者邵香雲、王寧、桑治瑞

寒冬時節,位於天津市北辰區的SMC(天津)製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熱火朝天,30多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900多名員工各司其職,一個個減壓閥、溫控器下線後被成批搬進物流車間,等待發往世界各地。

生產車間外數百米的空地上,二期項目已準備就緒,即將開工。「新項目投資10億元,用於建溫控器生產車間和倉儲廠房。項目建成後,天津基地的年產值有望達到20億元。」公司總經理馬清海說。

總部位於日本的SMC集團是氣動元件研發與製造商,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落戶天津2年多,公司產值便突破10億元,持續為中國的半導體、液晶製造等高新技術產業提供裝備配套支持。

看中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和優秀人力資源等綜合優勢,包括SMC集團在內的外資企業紛紛加碼佈局,深度融入中國產業鏈。

丹麥企業丹佛斯集團正在進行區域化戰略調整,以增強其穩定性和韌性。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鍵說:「我們正在構建中國國內的區域化供應鏈網絡,運用本地原材料生產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

在丹佛斯全球製冷研發測試中心內拍攝的壓縮機自動化聲振性能檢測測試室(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在丹佛斯全球製冷研發測試中心內拍攝的壓縮機自動化聲振性能檢測測試室(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從事軌道交通塗料製造、高溫不粘炊具塗料研發生產的德企威堡塗料(天津)有限公司也正在拓展新業務。「我們的炊具塗料產品已經在中國站穩腳跟,並銷往全世界,目前正在瞄準中國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遊艇等領域,將產品和技術拓展到更大的市場。」公司廠長田夫說。

研發「本地化」也成為新趨勢。近年來,天津濱海新區已落戶萊爾德、緯湃科技、霍尼韋爾等一批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截至今年7月共有外資研發中心27家。

美國企業霍尼韋爾僅今年便在中國新設多家研發和創新機構。「我們長期看好中國‘雙碳’目標推動相關行業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機遇。」霍尼韋爾中國總裁餘鋒說。

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計劃進一步或完全將供應鏈放在中國境內,同比增加2個百分點。中國德國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22|2023》顯示,53%的德國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增加研發在中國本土化的職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此前,跨國企業打開中國市場的策略側重於產品生產、運營治理等方面;如今,外企從研發、設計到投資、生產管理等全鏈條都在進行「中國化」,這一策略已成為主要趨勢。

今年8月,星J.巴克宣佈將在深圳投資15億元人民幣,設立創新科技中心,專注孵化以人為本的零售數字化創新;9月,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的星J.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在江蘇崑山市正式落成投產。

「隨著持續加碼中國市場,到2025年,我們的總門店數量將達到9000家,預計將新增工作崗位約3.5萬個,員工總數將達到9.5萬人。」星J.巴克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政府事務副總裁周海冰說。

這是天津市北辰區的SMC(天津)製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桑治瑞 攝這是天津市北辰區的SMC(天津)製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桑治瑞 攝

隨著各級政府一系列穩外資和擴大開放政策的推出,中國市場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活力持續激發,吸引外資企業紛紛投資中國、紮根中國。

商務部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947家,同比增長32.1%。其中,製造業依然是重點行業,高技術製造業吸引外資增速達9.5%。

南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梁峰認為,新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高端製造、醫療健康等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當前部分外資加碼中國的重點領域。中國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也將助推外資在中國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自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