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戲曲變成「流行曲」?

    幾乎每天進行直播的劉書含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京劇梅派傳人曹祖瑜

    北京京劇院言派老生傳人王寧    北京京劇院言派老生傳人王寧

    戲曲的魅力正在感染年青人,年輕從業者也在努力「煥新」古老戲曲文化。

——————————

    「上戲416女團」又在舞台上合體演出了,演繹她們的成名曲《探窗》。

    兩年前,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生楊淅、邊靖婷、朱鹮、程校晨、朱佳音,憑藉京劇戲腔歌曲在網絡走紅,相關短影片累計獲讚量破2000萬。以宿舍號為名,五人組成「上戲416女團」,繼續傳播傳統文化。

    畢業兩年後,這個宿舍無一人轉行。很多00後粉絲也因為這個特別的「女團」愛上京劇。

    90後王寧是北京京劇院的言派老生傳人,兩三年前在線下演出中斷的時候,和劇團同事「把直播間當成練功房」,對戲、練唱,結果意外打開傳承言派的新方式。如今,他除了線上和豫劇崑曲等同行連麥PK、進行京劇表演,每週還會上直播課,連麥想學習的粉絲,一字一句教學京劇唱段,現在有100多位粉絲學會了唱《定軍山》。

    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的B站UP主「祖瑜兄」曹祖瑜,師從梅派傳人王誌怡。她一直致力於京劇藝術在當代年青人中的推廣和普及,將京劇與當下流行元素結合進行創新,因用戲腔演繹流行歌曲走紅網絡。

    2023年,戲曲變成了「流行曲」,戲腔出圈,網民成了票友。

    戲腔歌曲出圈,直播間里唱戲

    曹祖瑜很早就察覺到了戲曲的破圈。

    她在影片平台上傳的第一首歌曲,是用戲腔演唱《紅塵客棧》。「一個京劇生用平時所學的專業去演繹流行歌曲並得到了大家的喜愛。」曹祖瑜說。

    曹祖瑜最近cos芙寧娜,用中文戲腔演繹了法語歌曲《輕漣》,網民驚歎原來戲腔也能演繹這樣一首偏歌曲曲風的法文歌。

    除了演唱,曹祖瑜自己也出過一些歌,比如將民謠和戲腔結合起來的《原諒歌》、國風電子的《二十四橋》、「戲腔+Rap+R&B」風格的《梅》。

    在曹祖瑜看來,戲曲文化、戲腔歌曲出圈,是因為大家的包容性變強,以及中國年輕一代人的文化自信日漸增強,「希望我們青年一代能多瞭解多嘗試非遺文化,並且帶到世界各地」。

    據介紹,「上戲416女團」的抖音粉絲中,超過一半是30歲以下的人群,小於23歲的接近25%——在以往大眾的印象中,這是戲曲藝術很難覆蓋的群體。

    你在直播間會看到「上戲416女團」這幾個女孩耐性地講解荀派花旦、筱派花旦、程派青衣各自的門道。她們一遍遍答疑解惑,比如「老生」是男性角色,「老旦」是中老年女性角色,「即使才22歲,也可以演一位老人」。

    劉書含已經學習戲曲12年。她在本科期間學的是京劇表演專業,主攻花衫行當。花衫行當是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行當。

    讀研期間劉書含有機會學習崑曲《牡丹亭》,扮演杜麗娘這一角色。「杜麗娘是非常典型的閨門旦,這類角色大多性格內向、靦腆,扮演的是未出嫁的閨閣少女。」

    因為好奇,劉書含開始在抖音發佈平時在練功房跟同學練功、唱戲的影片。剛開始,她有些緊張和不適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現直播平台的魅力。

    從粉絲基數很少,到後來收穫大量粉絲,一條影片的瀏覽量能達到1100萬,點讚也上到了56萬,劉書含更有信心更新影片,打開直播與粉絲互動。「我現在幾乎每天都播,白天有演出,晚上也會抽出時間去和粉絲互動。直播內容主要是唱戲和演唱戲腔歌曲。」

    戲曲不再只是一部作品,而成為維繫關係的媒介

    武漢大學教授、中國戲曲學會顧問鄭傳寅認為,戲曲直播為我們想解決但長期沒有解決的兩個重大問題提供了思路和啟迪:一個是戲曲如何吸引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另一個是戲曲如何提高票房?這是關乎戲曲前途命運的兩個大問題。

    鄭傳寅表示,戲曲直播「把評論權交給了觀眾」,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戲曲直播不是埋怨觀眾,而是去瞭解和理解觀眾,按照觀眾的需要來進行創作和表演」。

    在錄音棚里專注演唱,是曹祖瑜的B站帳號「祖瑜兄」頁面影片日常呈現的狀態。

    之前也有人好奇地問:「錄影片不是很簡單嗎?架一個手機唱一遍就錄好了。」曹祖瑜說,其實錄製過程還是比較繁瑣的,她會先去錄音棚錄音,音頻製作好之後錄影片,然後再把音頻和影片結合在一起,進行後期剪輯。為了保證更好的音質,她儘量去棚里錄製每一首歌,不斷調整打磨。

    王寧和粉絲連麥進行京劇教學,此前教過《定軍山》《讓徐州》《二進宮》等十幾個難度由淺到深的唱段。「粉絲對於學習京劇的熱情也出乎我的意料,一些粉絲帶著孩子聽我的直播課,孩子也會積極連麥學習」。

    「我在直播過程中每表演一段,都會有觀眾評論說‘我欠京劇一張戲票’‘聽了你的戲我想走進戲院去看一場戲了’,我沒想到真的有觀眾從直播間走到劇院看一場京劇演出。」王寧有次在吉祥大劇院演出《打漁殺家》,得知現場有七八十位都是他的直播間粉絲,有人是第一次進劇場聽京劇。

    「作為京劇藝術的傳承人,我一直有種危機感,總怕這麼好的藝術哪天就消失了。」但通過直播等新渠道,他看到自己不是孤獨地輸出。「大家一起學唱,共同走進劇場看戲是最好的互動。」

    在直播的過程中,劉書含也經常收到網民的提問,比如:「戲腔歌曲和傳統戲曲有什麼樣的不同?」

    劉書含會解釋,戲腔歌曲是融合了戲曲元素和流行音樂元素的一種歌曲類型,主要以演唱為主;而傳統戲曲是結合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一門綜合類的藝術,在舞台表演中不單單只有唱段,還有鮮明的人物、完整的故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波認為,戲曲本身不再只是一部作品,而是維繫關係的媒介。

    「相比現實空間,戲曲在虛擬空間中獲得了更多的文化再生產,文化表達的機會創造了戲曲專業規範之外的粉絲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彼此相互交流,建立情感連接和對戲迷身份的認同感和某種歸屬感。」單波說。

    「煥新」戲曲文化,傳承需要更多人努力

    戲曲的魅力正在感染年青人,年輕從業者也在努力「煥新」古老戲曲文化。

    劉書含提到,在她直播的版塊當中,有與其他主播進行PK互動的環節,主要是為了增加直播間的互動和活躍氣氛。

    「與我PK過的戲曲主播,來自各個劇種和行當,有崑曲、越劇、川劇、豫劇、黃梅戲等。他們的精彩表演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一些主播為了更好地呈現表演,畫好了戲妝,扮好了頭面,服化道非常精良用心,以最佳狀態為粉絲觀眾們表演。」劉書含說。

    王寧也嘗試過和其他戲曲演員進行連線PK,一般選擇《定軍山》《沙家浜》等大家熟悉的京劇唱段,希望讓那些不瞭解的網民對京劇有一個初步認識。一次活動的直播間,京劇的生、旦、淨、醜4位表演者輪流不間斷演唱各自行當的唱段,引發大量觀眾來直播間圍觀、喝彩,大家直呼「過癮」「聽不夠」。

    曹祖瑜曾在參加一檔戲曲類電視節目時,為了完成一場戲服大秀的創演,前往蘇州拜訪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劇裝戲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榮森,探訪歷史淵源深厚的蘇州劇裝戲具廠。

    曹祖瑜說,當時去蘇州劇裝戲具廠,看到那些繡娘年紀最小的都有50歲。「這就意味著這一門文化正在面臨著斷層的階段,很多非遺文化的傳承都面臨這個問題。我希望更多人重視起來,能為非遺傳承盡一份綿薄之力。」

    在曹祖瑜看來,雖然現在很多年青人對戲曲感興趣,但是傳承依然需要更多人投入。「學戲曲太苦了,如果學的人越來越少,傳承就是一個大問題。」

    曹祖瑜認為,傳播戲曲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歌曲,日常生活很多方面都可以融合戲曲,比如穿搭、妝容等。「戲曲文化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文化: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服化道都非常有講究。我盼望能和網民多討論,有更多方法傳播戲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2月09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