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在書寫成長的真相中療愈青春

    簡潔,中山大學碩士,出版文集《少女與霓裳》《於是我問我的心》。

    「我要寫一部小說,並且非這樣寫不可。」在這樣一種強烈的想法的推動下,2023年8月,簡潔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數千個像我一樣的女孩》在磕絆中面世。

    2019年4月,簡潔敲下了這本書的第一行字,但是直到2022年11月,《數千個像我一樣的女孩》還不到兩萬字。對於這部小說創作上的長時間停滯,簡潔形容其狀態為「剛生長出來時的混沌、自由、沒有邊際」。

    就像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所說的那樣:「一個不願動的人,一旦動起來,就會持之以恒地動下去。」因為這部小說在簡潔的腦海里已經盤旋得足夠久,於是在創作後期的8個月裡,她以每天更新2000字的速度,完成了40多萬字的寫作,也為讀者打造出了一個獨特的張小莫宇宙。

    攝取回憶,探尋個體和世界之間的聯繫

    最初,《薩岡的1954》里的一句話,「經驗是不可傳遞的,我們唯一可以留給別人的東西,就是自己的生活經歷」,讓簡潔觸摸到了近幾年寫作慾望的實質——即通過書寫讓自己有限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些印跡。文集《少女與霓裳》、採訪集《於是我問我的心》,都是在這樣的創作心理中完成和出版的,也意味著它們帶有更多的私人色彩。

    但在書寫《數千個像我一樣的女孩》時,簡潔完成了從本能的書寫到小說創作的質變。透過張小莫的身體,簡潔得以跳脫到第三人稱的視角,對過往的記憶進行觀察、提純和書寫。「回憶的動人之處在於可以重新選擇,小說的迷人之處是可以對現實世界進行改造。」簡潔如是說。將那些毫無關聯的往事重新組合起來,獲得全新的過去和對人生的不同經歷,簡潔正在寫作中開展著此類實踐。

    「數千個像我一樣的男孩兒,沒有鬍子或鬍鬚濃密,但所有的拉美人,都在把自己的臉和死亡緊緊相連。」這是智利詩人波拉尼奧《二十歲的自畫像》中的一段詩,描繪了一類文學青年的群像。把一個長時間被主流社會所忽視的群體展示在讀者面前,波拉尼奧的做法深深打動了簡潔。於是,她選擇了化用詩句後的「數千個像我一樣的女孩」作為小說書名。在簡潔澄澈細膩的筆觸下,生於1987年的張小莫的日常生活緩緩展開,呈現了80後、90後的獨生女在成長中一些被忽視的人生橫截面,記錄那些好像十分幸運,但其實還是在和生活鬥爭的成長故事。

    挑出成長的倒刺,在逃離中完成療愈

    《數千個像我一樣的女孩》中,以家庭線與校園線並行,描繪了主人公張小莫成長過程中作為女孩兒所面臨的困惑和挑戰。簡潔通過張小莫的眼睛,以成年後的視角,審視像張小莫一樣的女孩兒們經歷的一些事、遇到的一些人,以及表象之下的特別之處,追問當年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在簡潔的筆下,張小莫的校園生活同樣不算順利。每到一個新集體的第二年,她就會面臨被孤立的事件。對於這些童年的創傷和隱痛,簡潔將之形容為手指嵌入了一根「倒刺」。要把它挑出來,也許會剖開更大的傷口,但把它清理出來時內心會有一種強烈的舒爽感。從8歲到18歲,張小莫10年人生的所有努力,都只是為了離開家去往遠方。逃離之後,又該如何完成對童年和青春期的療愈?簡潔把筆鋒指向過往經歷里讓自己痛的那部分,把這場療愈完成得既堅定又懵懂。

    通過高考遠離原生家庭的束縛,到遠方自由生長。成年之後的少年們,也許能用更成熟的思考和更多的能力去改變家庭的相處模式。不要停止讀書,不要停止思考,不要停止進步,始終保有打破桎梏的勇氣,當「張小莫們」因為成長中的「倒刺」苦惱時,這是簡潔為他們指出的一條有關抗爭和療愈的路徑。

    持續的熱情和滋養,建立起寫作的信心

    時間線倒回到小學五年級,彼時的簡潔在《少年人生》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文章,標題叫《我是女孩》。她為這篇文章手寫了藝術字體,還配了插畫寄出,之後很快就刊登了。這次經歷讓簡潔第一次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文字是可以被發表的。她也自此走上了寫作之路。

    在當前出版的作品中,高中生活的確是簡潔主要的書寫題材。2019年出版的《少女與霓裳》里,有很多她在母校貴陽一中學習和生活的記錄和感觸,「就像路內老師一直在書寫17歲的路小路一樣,我也永遠對書寫那段青春充滿激情。」

    「今天看來,記者和編輯這兩個身份,都在反哺我的寫作。」簡潔表示,作為編輯,可以從另一個視角瞭解到什麼樣的稿件才會被採用、編輯喜歡什麼樣的作者、文章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對自己的稿件形成更為客觀的評價。

    而記者的身份,讓她能採訪到許多人物,見識許多不同的人生,特別是採訪了許多她所尊敬的作家。在採訪過程中,簡潔會加入一些自己對寫作的理解和困惑,和作家們進行討論。他們常常能透過簡潔的採訪肯定她的文字,這讓簡潔收穫了莫大的激勵。在一次次和作家們的對話中,簡潔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的「寫作課」,於她而言起到了基石作用,同時也讓她的閱讀和寫作得到了進一步的滋養,一點一滴地建立起如今寫作的信心。

楊文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宛霏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2月0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