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是一個機會,糖尿病前期干預非常重要

    糖尿病前期干預,請管住嘴、邁開腿。視覺中國供圖    糖尿病前期干預,請管住嘴、邁開腿。視覺中國供圖

    「年青人在糖尿病前期進行干預非常重要,尤其是超重肥胖的年青人,或是合併高血壓的年青人,干預效果非常顯著。」近日,「2023第四屆中國減重糖尿病論壇」在浙江寧波舉辦,會議期間,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分泌科學科帶頭人、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首席專家李光偉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說。

    糖尿病前期又稱糖耐量受損,是血糖出現異常但還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狀態,是進展為糖尿病前的高危血糖代謝異常階段。包括孤立的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減低,是進展為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糖尿病前期是關鍵時期,如果在這一階段進行干預,就有可能轉歸正常;如果不加以干預,其中很多人可能很快開展為糖尿病,因而對這類人群進行風險教育非常重要。」李光偉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生活方式干預可以預防糖尿病

    李光偉曾參與並主持了中國糖尿病預防(大慶)研究(以下簡稱「大慶研究」),該研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稱為世界糖尿病預防的里程碑。

    2019年發表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的大慶研究30年隨訪數據表明,6年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使糖耐量受損人群的糖尿病發生風險降低39%,糖尿病發病延遲近4年。干預使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降低26%,復合嚴重微血管病變發生率降低3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33%,全因死亡率降低26%;平均預期壽命增加1.44年。

    「大慶研究證明,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以降低糖耐量受損人群的心腦血管事件和微血管病變風險,減少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但如果不加管理,糖耐量受損人群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可避免地罹患糖尿病。糖耐量受損人群不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還是心腦血管疾病、腎病和癌症的高危人群。」李光偉說。

    今年7月,李光偉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和孫寧玲教授主導設計及實施的中國糖尿病預防研究的論文在知名期刊《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誌上發表。研究結果表明,二甲雙胍+生活方式干預比單獨生活方式干預,能夠更有效地延緩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人群進展為糖尿病。

    「你對身體做的好事,身體一定會回報你」

    「研究結果證明,糖尿病的預防越早越好。」李光偉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糖尿病前期患者,用二甲雙胍+生活方式干預的方式,比單獨的生活方式干預能夠額外降低17%患糖尿病的風險。對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能夠降低35%患糖尿病的風險,對肥胖合併高壓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能夠降低45%患糖尿病的風險。其對於年輕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效果也比老年人群顯著。」

    「然而,現在很多年青人不知道降糖和控制體重的重要性,相當多的人也不知曉自己是糖尿病前期,已經有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李光偉說。他指出,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正在導致越來越多的年青人,甚至是學齡階段青少年和學齡前兒童肥胖或超重,使他們成為糖尿病的後備軍。

    「45歲之前得糖尿病非常糟糕。」李光偉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他透露,他即將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糖尿病診斷年齡越早,患者得癌症概率越大。45歲之前得糖尿病的患者,患癌症的風險比45歲以後得糖尿病的患者增加了一半還多。

    李光偉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生活方式干預的好處不僅是延緩罹患糖尿病的時間,也會減少人們患心腦血管疾病、腎衰的風險。不過生活方式干預需要有耐性,要等到20年後才會看到效果。」不過你對身體做的好事,身體一定會回報你,雖然需要等待,但益處是非常大的。李光偉說,「年輕是一個機會,越早干預,越早受益。錯過這個機會,就永遠也找不回來了。」

    「不解決減重問題,降糖的任務永遠都完成不了」

    李光偉認為,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減重和降糖同等重要。「不解決減重問題,降糖的任務永遠都完成不了。從糖尿病患者全生命週期看來,不解決肥胖的問題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糖尿病極其嚴重的致殘致死併發症的問題。在早期血糖不是特別高的時候,應以減重為主;而到了晚期,血糖特別高,不降血糖會有生命危險,這時僅僅減重來不及,所以要以降糖為主。」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是全世界肥胖人數最多的國家。預計到2030年,中國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將高達65.3%。超重肥胖人數不斷增加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但不同地區和醫療機構的水平參差不齊,患者認知度不足且缺乏科學的防治知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影響了防治效果。

    目前肥胖的防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肥胖患者主動改變生活方式,少吃多動,減少熱量在體內的聚積;另一種是醫學干預,通過減重代謝手術治療病態肥胖及其併發症。

    「預防是最好的辦法,減重手術很有效,但是畢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李光偉說,「生活方式干預永遠是第一位的,就是要‘管住嘴,邁開腿’。」

    預防糖尿病「多早都不嫌早」

    李光偉強調,糖尿病的預防「越早越好」「多早都不嫌早」,甚至應該從兒童開始。他說,有些兒童在六七歲的時候是朗尼子,到青春期長高了,有些人可能就不那麼胖了。但如果在青春期後仍然肥胖,就要特別關注,尤其是有糖尿病、肥胖或高血壓家族病史的人,可能有遺傳傾向,要特別小心。

    年青人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患糖尿病的風險呢?李光偉說,黑棘皮病可能與肥胖、糖尿病相關;血糖、血壓、甘油三酯指數過高都有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此外,有脂肪肝的人也容易發展為糖尿病。「所以年青人要關注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比如如果出現脖子發黑,洗不乾淨的情況,要留意是否是黑棘皮病;還要注意定期檢測血糖、血壓、甘油三酯;要留意自己是否有脂肪肝;關注自己的體脂率,14歲-35歲的年青人體脂率應在21-23之間。」此外,他還建議進行胰島素檢測,「空腹胰島素測定值應小於15,高了就會有患糖尿病的風險,應進行生活方式干預」。

    李光偉總結說,生活方式干預無非就是「管住嘴」「邁開腿」。「管住嘴」就是為了保持健康,要提供能量平衡的飲食,遠離甜食和油炸食品,遠離含糖飲料;「邁開腿」就是要長期堅持有規律的鍛鍊,跑步、游泳、跳舞……任何一種鍛鍊方式都可以,一個月要運動5天,每天需要活動30分鐘。

    「年青人特別要珍惜自己的健康。很多人年輕時不知道健康有多重要,只有得病的時候才明白健康是第一位的。」李光偉感慨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2月12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