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行俠不再穿「小鞋」,純手工打造鱗衣,三叉戟備用十幾把|揭秘

導演溫子仁和傑森·莫瑪在《水行俠2》拍攝現場交流。

由溫子仁執導、傑森·莫瑪、帕泰利克·威爾遜、艾梅柏·高治德、妮可·傑特曼等主演的《水行俠2:失落的王國》(後文簡稱《水行俠2》)正在熱映。《水行俠》系列最大的看點莫過於電影呈現的海底世界視覺奇觀,在這一部中更是做了全面升級,讓觀眾再次感受到了溫子仁獨樹一幟的視覺風格和才華橫溢的超凡想像。導演還像《水行俠》拍攝時那樣「心疼」演員嗎?水行俠、海後的「亮眼」鱗甲是特效生成還是手工縫製?章魚機器人為何看起來「栩栩如生」?這麼多三叉戟交相輝映,會不會「搶戲」?新京報獨家揭秘《水行俠2》幕後製作花絮,帶你掀開「王」的新衣。

這次托技術的福,游泳不再是體力活

溫子仁透露,曾經在拍攝《水行俠》時,為了讓演員在大銀幕上看起來像是在海底世界游泳,他們必須被綁在非常複雜和不舒服的安全帶和裝備中表演,這確實是一件又累又容易受傷的苦差事,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專心表演更是難上加難,「心疼」演員的溫子仁在《水行俠2》開拍之前就要求視覺特效團隊必須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進行特效場景的拍攝,這樣演員們就可以專注於表演,並且不必擔憂他們身體受到「委屈」。最終,特效團隊想出了新方法,把演員放在特製隔間里,用多台攝像機包圍他們。數百個小攝像機拍攝演員,然後把它們專製成3D版本的游泳畫面。溫子仁也感歎,第二部畫面升級,是得益於巨大的科技進步,至少這次演員的體力消耗相比第一部小得多。溫子仁吃到技術甜頭後,如今再也不想回顧拍攝《水行俠》有多難,有多苦。

因為技術的提升,傑森·莫瑪在拍攝《水行俠2》中的水中戲時,可以暢快地「遊」了。

而對於《水行俠2》中技術進步的「照顧」,「水行俠」傑森·莫瑪對此更是特領情,他說拍攝《水行俠》的時候真的很難受,他也真的受了傷,而這次則是更有底氣地回歸到第二部中,托新設備的福,身為彪形大漢的他終於不用一整天都穿《水行俠》中特製的楔形小鞋了:「很多東西都在進步,我們也在不斷髮展,這次沒怎麼受傷,我們也能安心去呈現更美好的畫面。」

三個章魚機器人是真傢伙,各司其職

溫子仁特別強調《水行俠2》中水下的視覺效果會較《水行俠》更上一層樓:「我希望追求復古的美學風格,失落的王國來自數千年前,這給了我重返漫畫白銀時代的機會。」同時,他還在電影中加入了許多克蘇魯風格系海洋生物,它們外表獵奇、姿態各異。比如,片中為了展現亞特蘭蒂斯王國的頂尖科技水平,特意設置了有著章魚般金屬長臂的水陸兩棲機器人載具,彰顯出新蒸汽朋克美學。

這些章魚機器人都是實體制作。

12名劇組成員花費4個月時間構建了3個完全不同的實體章魚機器人,每個章魚機器人都由45個模塑部件和1個金屬內框構成,第一個章魚機器人有整套可運行的內部結構;第二個章魚機器人是為了水下戲份度身定做,為了支持特技鏡頭拍攝,它的內部結構是柔軟的;而第三個章魚機器人是專為拍攝外部定製而成,所以僅有完整的外部設計。

章魚機器人在六軸動作系統中移動,該系統支持沿著前後軸、橫向軸與垂直軸以及三個旋轉軸進行滾動、俯仰,甚至偏航進行的所有運動。第一副導演李·格魯梅特指導著三位演員將章魚機器人玩得栩栩如生。演員們都將拍攝時的翻滾騰挪運動比作過山車般的極致體驗,這也使得電影的拍攝在極具挑戰性的同時,也為團隊帶來了工作時的愉悅。

水行俠鱗衣純手工打製,雜兵只能穿「魚皮」

《水行俠2》中水行俠、海後和黑蝠鱝等幾位主要人物的服裝都很有個性,或威嚴華麗或走黑暗系,據悉,這些戲服都沒有借助特效生成,而是手工縫製。

水行俠的金綠色鎧甲上的鱗片都是手工製作。

電影服裝設計師李察·賽爾對水行俠的經典造型進行了升級更新。在忠於原本威嚴風格的設計基礎上,他和團隊在設計中運用了更為輕薄的材質,令傑森·莫瑪穿上王的新「聖衣」後,能夠更自如地進行特技與打戲的拍攝。另外,水行俠金綠色鎧甲的設計中使用了大量的鱗片——這些鱗片是三名工匠歷經三個月的時間,一片片手工製作並逐片鑲入戲服。

海後湄拉與女王亞特蘭娜在拍攝亞特蘭蒂斯議會戲份時都身著特製的華服,亞特蘭娜的緊身禮服上綴有1100多片彩虹色鱗片,這些鱗片全部由服裝團隊手工縫製;而湄拉繁複奢華的短上裝之上點綴的貝殼以現實樣本為靈感,由聚氨酯材質製成,在經過手工著色與貼綴金箔之後熠熠生輝,遠看像一棵聖誕樹。

黑蝠鱝的戰衣大量使用黃銅材質,很有黑暗質感。

最大反派黑蝠鱝的「黑暗聖衣」堪稱一大亮點,誰看到都會「眼紅」。據悉,一名鐵匠花費數週時間,大量使用黃銅材質,並在祖傳的中世紀鐵砧上經過手工錘製,才製作出黑蝠鱝的戰甲。隨即,金屬配件被模製,終被轉化為聚氨酯材質同形狀的配件,這是為了提高戰甲的穿著舒適度並同時減少拍戰鬥戲時的噪音,設計師再使用皮革與其他傳統手法將聚氨酯材質的配件連接在一起,並最終形成銀幕上展現的黑蝠鱝戰甲,充滿黑暗和危險的氣息。

說完主角的披甲,配角「小雜魚」的外掛也值得一提。電影服裝設計師李察·賽爾受到巴西巨型巨骨舌魚的啟發,這種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魚身長度最長可達3米。在保護動物、不使用巨骨舌魚的魚皮前提下,精準複製出它們美麗的鱗片,服裝團隊通過製模,將一張巨骨舌魚的魚皮「衍生」出數百張魚皮;而這些「魚皮」也被融入了古代亞特蘭蒂斯戰士的服裝之中。

古代亞特蘭蒂斯戰士的「魚皮」戰服設計靈感來自巴西巨型巨骨舌魚(上圖)。

三叉戟「芯」中有碳纖維拍攝時仍被折斷

影片的道具組一共製作了15個不同版本的水行俠黃金三叉戟,26個不同版本的黑蝠鱝黑暗三叉戟,以及5個不同版本的涅柔斯王三叉戟。數名手工匠人創製了不同的三叉戟,其中尤其離不開CAD 3D設計師、3D打印師、道具製模師、道具建模師以及油漆工的集體努力,一支完整的三叉戟在配備給英雄或反派角色之前,需要經過至少10雙巧手的共同打造。

而在這些不同版本的三叉戟之中,為了更加方便特效使用,道具組的工作人員使用了玻璃纖維、橡膠、與軟泡沫等不同材質。當拍攝重場動作戲,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道具三叉戟,道具組工作人員還製作了非常強韌的碳纖維芯,但一部分三叉戟道具在拍攝過程中仍然很容易被演員與特技演員折斷。可見打鬥戲之「激烈」。

水行俠黃金三叉戟對戰黑蝠鱝黑暗三叉戟。

道具組製作了一把經過全機械加工的鋁製英雄版水行俠三叉戟,也製作了一把全機械加工的鋁製黑蝠鱝黑暗三叉戟;為黑蝠鱝還配備了專門折成兩段的三叉戟,這支三叉戟包含了隱藏的刺刀部件,折斷後會隱隱露出藏在內部的刀鋒,妥妥的凶器。

涅柔斯王的三叉戟被設定成能夠發光的樣式,以便演員們在使用道具拍攝時就能展現出奪目的光亮,而不是在後期製作的過程中加上光亮效果。另外黑蝠鱝的激光槍、涅克魯斯人的長矛,以及海洋領主奧姆的斧子也被加入了燈光設計。所以,當這幫漢子們掄起武器廝殺時,似乎有旋律哼起: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

推薦到全國百老彙院線觀看影片《水行俠2:失落的王國》。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