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龍少年》:一個不一樣的高三故事

    《鳴龍少年》劇照    《鳴龍少年》劇照

    在拚命刷題衝刺的高三,有些看似成績不好的「問題學生」,真的只是因為「態度不端正」嗎?有些難言的困境,是否能被看見?

    最近播出的電視劇《鳴龍少年》,給我們講了一個不一樣的高三故事。

    《鳴龍少年》講述雷鳴、桑夏等教師成立全新的「高三11班」,幫助學生迎戰高考的故事。

    李燃自幼失去父母,一直跟奶奶相依為命,奶奶拖著病體打工,堅持讓他考大學實現自己的機器人夢想。孝順的李燃為了給奶奶治病,打算退學賺錢養家。雷鳴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想盡辦法阻止李燃退學,並將其和程雨杉等有各種困難的學生招入11班。

    在這個被人質疑的小小的11班,每個學生多多少少都掙扎於青春的「至暗時刻」。

    雷鳴和桑夏從教育和心理輔導等角度,因材施教,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每個學生直面困境、改善家庭關係、建立樂觀的心態、重拾夢想。

    《鳴龍少年》的特別之處在於,這一段看起來組團「打怪升級」的征程,並非只為「逆襲」,而是讓孩子們學會開始面對一生漫長而複雜的「考試」。

    日前,《鳴龍少年》導演丁黑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說,這部劇刻畫了大多數高三學生都會經歷的狀態,但他們希望將高三呈現為一個「起點」,讓每個人思考更長更遠的事情。

    生活劇可以把高考經歷拍得像懸疑劇一樣

    丁黑曾執導過《長恨歌》《警察榮譽》《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劇,此次是他第一次拍攝校園題材作品。

    丁黑表示,《鳴龍少年》的劇本引發了自己的共鳴。

    「人有兩次投胎。第一次是自然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完全不可預知會擁有什麼家庭、父母,會有什麼命運。」丁黑說,「第二次投胎」則是以考大學為代表的「命運第二次選擇」。

    原劇本的內容和特點,讓丁黑對故事構建產生了諸多想像。

    《鳴龍少年》作為一部校園劇,卻讓觀眾看出了「懸疑味兒」。看似尋常的學校生活和人際關係,充滿了懸念和反轉。11班每個曾經讓老師、家長頭疼的「問題學生」,其實都在經歷著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的隱秘的煎熬、迷茫和痛苦;而大人們對此一無所知,還會作出孩子完全排斥的行為。

    例如劇中有一個男孩參加一場有多名學生和家長的飯局。他進門時,觀眾和他一起愣住了:大圓桌上氣氛十分詭異,所有大人都非常魔怔地盯著手機,滿臉寫著緊張,然後忽然又恢復正常。等到懸念揭曉,真相令人啼笑皆非,原來大家都在搶一位名師的課程。

    生活劇可以把高考的一段人生經歷拍得像懸疑劇一樣,甚至是有某種驚悚的感覺。

    人物本身也有神秘感。劇中帶領11班往前衝的雷鳴,看似掌握「逆襲」的通關秘籍,但是觀眾能看到這個角色自身也要面對和克服內心的困境。

    「每一個老師也是從學生走過來的。」丁黑說,劇中老師也在不斷的相互「對應」和「對照」中,去理解人生和人性。

    在高三成績逆襲和身心健康,哪個更重要

    開拍前,團隊曆時近一年,與300多名師生及其背後的家庭進行了深度訪談,走訪10餘所學校,劇中採用的教學方式、人物設定等都來源於採風和田野調查的真實素材。

    在《鳴龍少年》里「高三11班」往前奔跑的這一段征程中,學生們不只擁有一個能推動他們好好學習的雷鳴,性格陽光開朗的心理老師桑夏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劇中,桑夏服從安排成為雷鳴的助理,幫助他組建了由「問題學生」組成的11班。與雷鳴成績至上的教育理念不同,桑夏堅持育人為本,認為學生的出路不只有高考折桂這一條。桑夏能敏銳注意到每個學生課業之外的負面情緒,更理解和尊重學生不願說出口的糾結和迷茫。

    劇中一開始,聰明漂亮的女孩程雨杉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都遇到諸多困擾。桑夏沒有指責她軟弱,沒有直接揭開傷疤,而是講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從而安慰和鼓勵程雨杉。

    「因為裙子穿得短而受到侵犯,不是你的錯;因為你性格開放、思想獨立,又或者情感豐富,但是遭到排擠,也不是你的錯;暫時還很弱小,還不能反抗,不是你的錯;本應該保護你、愛護你的人,卻並沒有這麼做,更不是你的錯;身為一個女孩,絕對絕對不是你的錯。」劇中,桑夏老師的這段台詞,引起觀眾強烈共情。

    編劇陳舒提到,在採風調研過程中發現,如今在很多中學里,心理教師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

    有一所中學的90後心理教師給陳舒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非常年輕、漂亮、活潑,對工作充滿了熱情」。

    陳舒發現,這所中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棟樓的一整層全是心理活動教室,非常大,裡面有學生的「秘密樹洞」;學校每學期用心理劇、冥想等方式幫助學生調節心理狀況。

    「我們對於桑夏這個角色的一些細節和感受,來自我們在實際調研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心理教師。」陳舒指出,桑夏是那種不管別人對自己怎樣,她都能自行發光的「小太陽」。「到了後半程,雷鳴和桑夏的教育觀有一個轉換和融合。他們倆一個是‘狼性’的,推崇唯分數論、成功論;一個更在意學生人格的完善,更在意學生的成長體驗,關心學生到底想要什麼,到底開心不開心。他們倆進行了很微妙的轉換和融合。」

    迎接會貫穿我們一生的考試,保持不掉隊

    不少網民評價,《鳴龍少年》的「孩子視角」值得肯定。電視劇以11班學生為主體時,鏡頭並不以客觀講述的方式聚焦在他們身上,而是直接將鏡頭轉為私人目光,讓他們用未成年人的視角凝視著整個成年人世界的規則。

    主創真正和這些懵懵懂懂經歷人生關鍵節點的孩子站在一個視角,揣摩和審視「大人的世界」。

    《鳴龍少年》每一集開頭都設置了一個「序」。這個小小的序幕,揭開了劇中多個人物內心深處的「那個角落」。這個序幕有很多類型和風格,有的偏現實主義,展現他們童年的真實回憶,例如幼時李燃目睹父親的葬禮、程雨杉回憶母親的改嫁、禹洋總是想起以前那堂導致自己嚴重口吃的語文課。

    序幕也有小劇場一般「假定性視角」的超現實演繹,例如一段「rap+舞台」,暗示邊曉曉和江晴朗的雙面人生。甚至還有一個「古裝劇」序幕,讓雷鳴老師和學生們穿古裝表演,問夫子「何為學而不思則罔」。

    丁黑說,那個「序幕」就是每一集的精神內涵、情緒內核,既表達了主題,同時也是一個隱喻,甚至是對命運的預示。

    一位95後觀眾對記者表示,這部電視劇拍出了「人間真實」,比如同學們對於「打雞血」的激勵反響平平,控制不住自己對手機的依賴,遇到有意思的事情一定要發個「狀態」,甚至開個直播,期待大家關注。

    「這種碰撞和討論又很有趣:對於家庭、環境不能為自我成長提供助力的孩子而言,高考究竟是不是逃離當時處境的唯一方式?真的考上劇中人人神往的‘清北’一鳴驚人後他們的困境是否能夠消解?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否衝突?教育路徑要不要根據學生及其家庭的現實情況考量?」

    在劇中,雷鳴老師有一個金句:「如果一出生的那場考試,你沒能考贏,那不是你的錯。你可以把高考當成一次補考,這一次我不會讓你輸的。」

    而丁黑覺得,從一個更深遠的角度回看,這段經歷的最大意義,並不在於你能否考得上某個學校,而在於終於明白了一件事:我們這一生都在考試。

    迎接會貫穿我們一生的考試,並努力保持不掉隊。在丁黑看來,懂得塑造自己,完善自己,這件事更重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2月25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