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後 空手道如何走近青少年

    空手道世界冠軍龔莉(左)進校園和青少年互動。中國空手道協會供圖    空手道世界冠軍龔莉(左)進校園和青少年互動。中國空手道協會供圖

    練了7年空手道,05後選手冀天賜、冀天宇兄弟倆第一次站上全國賽賽場,在近日於海南舉行的2023年全國青年空手道錦標賽上,他們和隊友張紫恒一起為河北隊奪得團體型亞軍,「以前我們的對手僅限於省內,這個成績已經超出預期,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和全國選手同場競技。」

    全國青年空手道錦標賽作為中國空手道協會本年度舉辦的最高級別青少年傳統項目賽事,其主要目的是不斷提高青少年運動技術水平,同時培養和造就國家高水平後備人才。本次比賽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6支代表隊,近300名運動員參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中國空手道協會瞭解到,今後,這樣具有選拔後備人才性質的高水平賽事不僅會面向更多專業梯隊人才,也將為來自市場和校園的青少年選手敞開大門。目前,為了讓空手道觸及更多中國青少年,一條本土化、專業化的發展路徑正在探索中延伸。

    主動講好空手道的中國故事

    賽事期間,空手道世界冠軍李紅、龔莉及亞運會冠軍李巧巧,與空手道示範團一起先後走進陵水黎族自治縣中山小學、海南省瓊海市第一小學,通過示範團表演展現空手道的運動禮儀和魅力,並將「空手道起源於中國」的認知帶進學校。

    「空手道原名‘唐手’,是一項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以格鬥對抗和型演練為運動形式的武道項目,全球習練者超億人,涵蓋五大洲200多個會員國家與地區,是世界上最受青少年喜愛的武道項目之一。」中國空手道協會秘書長李向東表示,新修訂的體育法已明確體教融合的內容及發展戰略,希望通過項目進校園,讓冠軍榜樣的力量不斷激發更多青少年參與體育的熱情,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同時,「讓更多青少年瞭解到空手道背後有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

    「據史書記載,400多年前,南拳廣泛流傳於長江以南的福建、廣東、浙江一帶,是南少林等拳種與中國南方各地拳種相結合的產物,也是空手道技術的根源。」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空手道分會副秘書長、北京體育大學跆拳道空手道教研室副主任於海龍介紹,14世紀末到19世紀末的近500年間,琉球曆代國王都以進貢的方式與中國保持交流,民間則多有商業貿易往來,雙方交流密切,也就在這一時期,「中國拳法」與琉球當地的格鬥技「手」得以結合,形成「唐手」,習練者會通過手抓瓦罐、單手挑棍、短叉的輔助練習,達到提高功力的手段,「‘空手’意為‘不持有武器的手’,強調了空手道的非暴力性質和技巧」。

    空手道和中國的淵源通過示範團的表演徐徐鋪陳。「空手道比賽有個傳統,賽前會有節目表演,但在此前的10多年間,在國內推廣空手道,這個表演成了戲曲、廣場舞等地方特色展示的舞台,所融入的表演元素跟空手道幾乎無關。」於海龍表示,因此,集中一批優秀運動員成立示範團,就是為了用「秀」的方式,直觀、正確地告訴大家什麼是空手道,這樣具有創新色彩的主動表達將成為項目進校園及重要賽事中的「標配」。

    此前,像這樣準備充分地進校園,在我國的空手道項目上並不常見。國家體育總局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張智透露,空手道在國家體育總局立項至今不到20年,遠遠短於拳擊、跆拳道,因此,項目在我國基礎相對薄弱,尤其在校園,缺乏認識、瞭解的渠道,偶爾能在校園社團中瞥見空手道的身影,也是市場化球會出於生存發展主動探索的結果,「缺乏成體系地推進」。

    張智表示,以往空手道項目難以觸達更多人群,原因不乏市場上習練場所陳設、教學方式未能體現該項目和我國的淵源,加上影視劇中對「空手道」和「日本文化」的強關聯,導致很多人對這一項目存有偏差的刻板印象,而這也是長期以來空手道進校園遇到的一個現實障礙,「所以,我們需要主動講好空手道的中國故事」。

    空手道進校園,要發揮的正是該項目在培養青少年全面發展、傳播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引領時尚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在張智看來,真正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做好空手道本土化、專業化的工作,「一方面要追根溯源,從歷史脈絡上捋清中國和空手道的關係,廣而告之;另一方面,要統一製定教材,進行國語教學,加強對教練、球證的培訓與考核等問題」。

    因此,「進學校」不能成為「一錘子買賣」。於海龍強調,除了更新師生對「空手道」的認知外,示範團還會針對學校面臨的師資、教材等問題給予解決方案,「可以通過內引外培的形式,引進空手道退休運動員進學校,或是通過我們培訓在校體育教師,結合教材,幫助項目在校園紮根落地」。但他強調,打通校園通道並非和市場上的球會形成競爭關係,而是基於「普及和提高」的合作共贏,「希望在每個省都能打造示範團,對當地需要項目發展支持的對象提供相應服務」。

    適應被「2000台攝像頭」對準的時代

    相較學校而言,我國習練空手道的人群更多出自市場化球會中。起初,一些跆拳道場館在獲得日本道館的代理權益後才新增了空手道項目,會員佔比少、教學也不夠規範,缺乏更專業的指導,「尤其實戰性更強的全接觸空手道,從長期發展角度,從業者也很期待通過‘本土化’帶來改變」。中國空手道協會賽事活動部部長周濤表示,今年市場上的球會已歷經篩淘,「在摸清家底後,我們要樹立服務意識,重新激發會員和市場的積極性」。

    優化固有賽事帶來的改變最先凸顯。「針對青少年的U系列比賽實現了爆發。」李向東透露,往年U系列賽事參賽者至多一兩千人次,比賽分區少而固定,不利於選手靈活參賽,但2023年全國青少年空手道U系列賽共設8站分站賽和1站總決賽,選擇多了,便躍升至5000人次參賽,其中還包括77名來自港澳地區的青少年選手,「真正起到了推廣青少年空手道運動、提升青少年身體健康、培養後備人才的作用」。

    U系列比賽改變是全方位的。除了專門針對青少年選手特點設計的獎牌和紀念品,頒獎儀式的順序、球證的溝通語氣和措辭等細節都有明確調整。「比如說,在專業隊的比賽中,通常全部比賽結束才頒獎,但參賽主體全部是從球會和學校出來的孩子,家長就希望比賽結束盡快頒獎,不能佔用孩子更多時間,我們就根據需求進行了調整。」周濤坦言,「服務對象不一樣,咱就得變。」且在專業性上,還必須有更高的要求,「對球證來說,其實U系列的比賽最有挑戰,一個孩子背後至少是兩位家長,每場比賽都像有2000台監控攝像頭對著你,專業必須過硬才行」。

    在周濤看來,想要真正走近年青人,必須轉變思維,由管理向服務轉變,「今後除了搭建好賽事平台,還可以和酒店、景區以及賽前培訓等業態聯動起來,為參賽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務,提升參賽體驗。」他表示,正因為項目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包括世界冠軍在內的所有中國空手道人,都願意俯下身去參與項目的普及與推廣,「大家都有清醒的認識,希望齊心協力讓更多人受益於這個項目」。

    「空手道經歷了進奧運、出奧運,現在是盼奧運,但對我們來說,沒有奧運,一樣要把普及與發展做好。」李向東表示,空手道是一項通過攻防轉換,巧妙運用技戰術來探究勝負、展現自我精神的項目,其技法豐富,融拳、腿、摔於一體,每招每式既可用於進攻亦可用於防守,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和觀賞性,安全可控,點到為止。因此,當務之急是為大眾創造更多條件感受項目本身的魅力,「提升了社會對空手道的正確認知,自然會有更多人被吸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璿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2月26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