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們追過的醫療劇:「真實」的召喚與迴響

    《白色城堡》劇照。劇方供圖    《白色城堡》劇照。劇方供圖

    健康,永遠牽動著日常生活中人們最關切的那根心弦。每個人都密切關注著自己與親人朋友的健康狀況,而醫院,就成了人們所有健康需求和情緒投射的場所,也容納了無數人間真實的故事以及萬千悲喜。因此,醫療劇在螢屏上始終佔據重要位置。在醫療敘事面前,我們既是當下的看客,更可能是過去與未來的深度參與者。

    2023年,國產醫療劇呈刷屏之勢:《白色城堡》《問心》《歡迎來到麥樂村》《非凡醫者》《後浪》……無論是題材廣度、創作品質還是演員演繹,都給觀眾帶來諸多驚喜,佳作迭出。

    在醫院敘事空間里,老與病,是生死之間的緩衝地帶,更是人間百態的窗口。今年,那些立足現實貼近生活的醫療劇,召喚「真實」,也因此產生巨大的迴響。這份迴響,幫助觀眾建立一種全新的視角看待健康,看待生死,理性對待醫患關係。

    以現實為筆,書寫真實的醫院故事

    今年獲得高口碑的幾部醫療劇,最顯著的共同之處是:對現實挖掘足夠深入,對醫療行業的展現相當真實。

    《白色城堡》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小說作者是北京市安貞醫院冠心病中心急診冠脈病區主任醫師王成鋼。他將日常工作、生活的體驗和觀察,融入小說創作中,也為該劇的藝術表達提供極為深厚的現實土壤。脫胎於急診一線工作現場的故事,讓醫療劇每一幀的影像都具有說服力,讓台詞紮實「落地」,避免出現懸浮、矯情的表達和演繹。

    王成鋼分享創作心得時說,醫生和文藝工作者都有非常敏感和豐富的內心,可以感知到他人的痛苦,因此會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醫學和藝術都是治癒人類的枴杖。醫者治身,文藝工作者治心。

    《問心》講述了擁有不同生活背景和職業理念的3位心臟科醫生,在醫院相識,產生摩擦碰撞,隨後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逐漸磨合達成默契,最終在搶救生命的戰場並肩作戰、醫人醫己的故事。

    《問心》劇組在籌備期間,安排主演進入真實的三甲醫院見習採風一個月。每個拍攝日,均有來自三甲醫院的專業顧問對醫學情節、台詞,乃至醫療器械的安裝方式、表顯數值進行把關,務求在醫學專業情節上的真實。在長達132天的拍攝週期內,劇組聘請了150餘位醫學顧問。

    歷經長期醫院考察採訪,《問心》篩選出了貼近生活的一系列醫患案例:不遵醫囑、零食上癮的樂觀大娘,是什麼支撐著她的樂觀與生命?007打工人連軸熬夜致突發心臟病,偏又遇人不淑,她的救命錢誰來墊付?為什麼明明醫生給出了最佳治療方案,病人卻依然想放棄生命?

    醫療劇呈現的每個事件背後,都交織著複雜情緒。或許看似有些「荒謬」,又是現實的別樣演繹。

    在多元題材里描繪群像,溫暖刻畫師徒傳承

    在2023年,國產醫療劇的題材維度得到豐富和拓展。既有聚焦特定科室醫生的描繪,亦有《歡迎來到麥樂村》展現援外醫療隊醫生、《後浪》刻畫中醫傳承者群體等作品。

    《非凡醫者》里,一個言行不同尋常、不擅長溝通的怪咖醫學天才陳輝進入醫院後,親曆複雜的醫患關係,面對生命的無常,屢屢受挫,在外科同僚們的幫助下,一步步突破自己「只見疾病不見人」的局限,成長為一名既可以醫人也可以醫心的好醫生。

    《歡迎來到麥樂村》主要講述了以馬嘉、江大祖、武梅等為代表的中國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救死扶傷、與當地人民建立深厚友誼的故事。這部劇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週年的致敬之作,描繪了非洲文化、中非差異與當地華人生活圖卷,體現了中國援外醫療隊的仁心與大愛。

    《後浪》講述了中醫藥大學教授任新正辭職創辦中醫傳承班,對個性不同、職業背景身份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最終帶領他們成長為傳承中醫藥的後浪。主演吳剛表示,接這部劇之前,他誠惶誠恐。因為他從來沒有演過醫生,更沒演過中醫。「中醫博大精深,這是咱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人家都問我,你拍《後浪》之後,是不是對中醫特別特別熟悉了?我告訴你,我只是推開中醫的大門往裡面看了一眼而已。」

    在多元題材里,國產醫療劇細緻描繪醫者群體,並用有溫度的現實主義風格來創作和拍攝,拉近醫生群體和觀眾的距離。在展現醫生群像時,今年劇集創作更加重視刻畫傳承感,並塑造出年輕一代醫生清晰有力的成長軌跡。

    《白色城堡》中新手醫生王揚鳴,進入急診科實習之後一路「闖禍」一路成長,在師父教導下收穫頗多,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急診科醫生;《非凡醫者》中存在溝通障礙的青年醫生陳輝,在別人眼中缺點甚多,但是他得到了身邊同事、領導的包容和理解;《後浪》里任天真不僅有著年青人的夢想和熱血,也有中醫人的執著與追求。

    2023年,醫療劇在師父對徒弟的「傳幫帶」、資深前輩和新人的共同戰鬥、醫生家庭兩代人觀念的衝突和理解等層面深入挖掘,以細緻入微的筆觸,為觀眾構築起充滿責任感和人情味、平衡理性和感性的複雜體系。

    不迴避現實醫患關係與人性側面,實現時代關懷

    今年這幾部醫療劇,都因為「不迴避」地呈現現實醫患關係、坦誠面對人性複雜而頗受好評。

    《問心》不修飾有的患者面臨最終救治時要「放棄」的決定;《白色城堡》詳盡刻畫了「救還是不救」的倫理之爭;《非凡醫者》則以犀利清醒的風格,道出醫生在「拚命救人」和「服從患者家屬意願」兩難之間的糾結,以及每個選擇都可能帶來一些麻煩、代價和精神困惑。

    例如在《非凡醫者》中,醫生不忍心放棄任何一個生命,他們把選擇權交給了患者的父親。這位父親面臨令人絕望的選擇題:是冒極大風險捐器官,救和前妻生的兒子;還是選擇不冒風險「保全」自己,和現任妻子及新生女兒過美滿生活。他最終決定聽從內心的聲音,義無反顧救兒子並付出生命代價,戳中了許多觀眾的淚點。

    現實題材作品的底色是真實,是常常無法用對錯來評判的複雜人性,是醫生在堅持專業判斷的同時也難以避免的脆弱和猶豫。

    《問心》對於生死的拷問觸動觀眾心弦:那些備受病痛折磨、終身都需要治療的先心病患者,他會如何面對命運的不公?「開機費5萬元,後續每天2萬元」,跪倒在高昂醫藥費面前的患者家屬,是無能還是無奈?

    《問心》編劇周藝飛表示:「我們不斷校準人物、篩選案例、琢磨分寸,希望用醫療這個社會切面,以醫生的理性去與感性的世界碰撞,來表達人世間的悲歡,從細緻的人間觀察,到體現人間真實,並最終實現時代關懷。」

    「只有淋過雨的人才會懂得給別人撐傘。」在《白色城堡》中飾演新人醫生王揚鳴的演員彭冠英表示,不少醫生因為自己的家人生病或者心懷理想,才走上醫生這個職業道路。師傅路易對王揚鳴說,每個人心裡都有根刺,它不會紮別人,只會紮自己。你現在覺得自己心痛說明你還有良知,你的良知就像這根倒刺一樣,會一直往里紮,直紮到你心裡。

    這根良知的「倒刺」,是貫穿於2023年多部醫療劇探討的核心議題。

    救與不救?勸與不勸?這些醫療劇全面呈現了每一種選擇,但並沒有給出一個答案。沒有標準答案,就是我們真正會面對的人生。在複雜而沉重的羈絆中,觀眾從螢屏回歸生活,尋找屬於自己的心聲,並因此感知到守護他人的力量。

    2023年的醫療劇還原醫療行業一線現實,描摹真實人生百態,用藝術手法闡釋生與死的中間地帶、人間的悲歡;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兼具的風格安慰著每一個人:只要還有愛和希望,人間就不會太糟糕,還有溫暖的陽光落在身上和心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2月26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