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設在山東!長島「藍色糧倉」經略海洋

近日,全國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山東。

12月17日,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正式獲批

12月19日,煙台舉行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成立暨招商推介會,標誌著園區從籌建階段進入實質推進階段,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就此揭開"面紗"。

今年8月,8部門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的意見》,圍繞深遠海養殖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出全產業鏈全環節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的重點任務,這是我國首個關於深遠海養殖發展的指導性意見。

"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

"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

"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僅用不到6個月就從探索性謀劃階段邁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園區實行"1+N"產業佈局,集中推介12項支持政策、26個招商項目……

開全國先河,為什麼是長島?跟隨小編,我們一起重溫長島的發展足跡。

上世紀90年代,以櫛孔扇貝為主的海水養殖成就了長島"海中撈金"的輝煌,長島成為山東第一個"小康縣"。

但大面積無序養殖讓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為了重塑碧海藍天,長島巧用"加減乘除"打造"零碳島",以生態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做加法——首創"金融+生態修復+碳彙"模式,發放全國首筆碳彙貸;植樹造林和退化林改造5000多畝,總綠化面積增加72.31萬平方米;修復海岸線,自然岸線和旅遊岸線佔比由38%提升到87.7%。

做減法——100%拆除風力發電機組,全面完成5萬平方米基座生態恢復;100%實現集中供暖清潔能源改造,建設空氣源供熱站22個,年減少煤炭消費4萬餘噸,實現溫室氣體減排7萬多噸。

做乘法——投放人工魚礁130萬空方,增殖放流戀礁型魚苗3000餘萬尾,90%以上近岸海水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五星級漁家樂民宿獲評數量居全省各縣市區首位,海島全域旅遊領跑全國。

做除法——實施工業退島,推動工業全控停、零增量、消存量;100%淘汰燃油公交車、禁止旅遊車輛進島,城市公交和旅遊公交全部實現新能源化;在全省首次實現了垃圾分類全覆蓋,污水處理全覆蓋,推動無廢海島建設。

這些鮮活的數據,足以證明長島的變化翻天覆地。

2018年6月,山東正式批複設立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

自長島綜試區啟動建設以來,生態環保理唸成為全體長島人最大的共識。長島堅持一張生態藍圖繪到底,全域打造綠水青山,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通過驗收,國家公園創建納入全國總體佈局,國際零碳島建設有序推進……

2019年11月,長島縣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長島成為了探索實踐"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實踐者和排頭兵。

長島地處膠遼半島之間、黃渤海交彙處,是渤海生態系統運轉的關鍵"泵站"和重要的生態屏障,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自然條件優越。擁有187.8公裡海岸線、3541平方公裡海域, 95%以上海域水質達到國家一類標準,水深流大、氣候溫和,不易受颱風等極端天氣影響,適合大規模布設深遠海養殖設施。

海洋資源豐富。盛產600多種魚蝦蟹貝藻,擁有上百種浮遊、底棲生物,餌料資源充足,是天然深遠海養殖牧場,被譽為中國鮑魚之鄉、扇貝之鄉、海帶之鄉。

完整島鏈支撐。擁有151個島嶼,園區周邊任何方位都有臨近島嶼,提供碼頭停靠、物料運輸、物資補給、應急避險等服務。

長島不僅沒有辜負這一系列先天優勢,還通過後天的不懈努力,把這份優勢發揮到最大,探索出可複製推廣的"長島模式",在全省全國都走在了前列。

深海裝備搶先佈局。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率先應用亞洲最大量產型深水智能網箱、國內首座深水海珍品智能網箱、5G+全景海洋牧場應用深水智能網箱等一批新裝備。已投用深水大型智能養殖網箱13座、養殖水體100萬立方米,養殖網箱體量和技術裝備水平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龍頭企業領正選展。集中打造裝備製造、養殖運營龍頭企業,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的大型智能網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培育了經海漁業、煙台天安、長島弘祥等領軍企業。

海洋牧場引領示範。煙台市委、市政府在長島大力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五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6.5億元,已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6處、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8處,合計35.4萬畝。長島依託海洋牧場建設,逐步摸索出一個全省乃至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海洋牧場建設"長島模式"。

根據規劃,力爭到2035年,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核心區實現水產品產量16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60億元,拓展區實現水產品產量27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50億元……

經略海洋,是國家對山東、對煙台寄予的深切厚望——

近年來,山東堅持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海洋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山東海洋生產總值佔GDP比重18.6%,穩居全國第二,國家級海洋牧場佔到全國的近40%,初步形成了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台、煙台看長島"的發展格局。

依海而立、因海而興。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的誕生背後,是長島得天獨厚優勢的凸顯,更是向海圖強"山東速度"的生動詮釋。

走不死的長島路,難不倒的長島人。海洋的未來,就掌握在這群新時代的"闖海人"手中,堅定走向海洋、經略海洋,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大眾新聞客戶端 葛思琦 策劃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