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城市圖書館:144棵「銀杏樹」支撐、藏書量達八百萬冊

機器人館員、元宇宙體驗館、「無感書房」……12月27日,由144棵「銀杏樹」支撐起的知識空間——北京城市圖書館正式開放。自此,北京城市圖書館、首都圖書館華威橋館址、首都圖書館大興機場分館共同構成的「一館三址」服務新格局正式形成。

此次北京城市圖書館的開放區域為山間閱覽區、24小時圖書館、休閑閱讀區、元宇宙體驗館、庫本閱覽區和立體書庫。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10:00-20:00,其中,24小時圖書館將全年不閉館。

2023年12月25日,從高處遠望北京城市圖書館。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2023年12月25日,從高處遠望北京城市圖書館。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建有世界最大的單體圖書館閱覽室

從南門步入北京城市圖書館,一眼望去,兩座書山宏大綿延,超高通透的玻璃幕牆讓自然與建築融為一體,閃動的知識山丘,展示數字圖景,讓讀者在仰望間感受文脈傳承的震撼。

北京城市圖書館將中國傳統的「赤印」意象和新型公共空間設計完美結合,總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3層,地下1層,藏書量達800萬冊,打造出「臨山間 於樹下 勤閱覽」的閱讀意境。

玻璃幕牆是整棟建築最大的亮點,沒有龍骨,是世界上首座超高自承重式玻璃幕牆結構建築,通透開闊的視野將圖書館與自然融為一體。到了夜間,幕牆的反光會將圖書館延伸出去,既壯闊又魔幻。

館內建有世界最大的單體圖書館閱覽室、國內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體書庫、國內第一家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國內最專業的藝術文獻館、國內面積最大的少兒室外閱讀活動空間和元宇宙體驗館,是集知識傳播、城市智庫、學習共享等功能於一體的復合多元文化綜合體。

其中,山間閱覽區為讀者提供中外文圖書的閱覽和外借服務,亮點圖書專架設置文化和旅遊圖書、法律圖書、獲獎圖書和「閱讀之城」圖書四大專區,開館期間還特別點綴了「詩歌」主題的藝術家手作書,邀請讀者漫步書山,邂逅驚喜。

2023年12月25日,北京城市圖書館,舒適明亮又極具設計感的閱讀空間。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2023年12月25日,北京城市圖書館,舒適明亮又極具設計感的閱讀空間。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AI數智館員、機器人館員、「無感書房」亮相

「你好,小圖。」「在呢,請問有什麼問題?」

「請問北京城市圖書館的開館時間是?」「我想搜書,紅樓夢在哪兒?」

北門服務台前,一位讀者正在與AI數智館員「圖悅閱」對話,獲取書籍導覽、閱讀指導與個性推薦等服務。圖書館外,一名機器人館員正在巡航,招手即停,有問必答,可以實現自助借閱。

2023年12月25日,北京城市圖書館,AI數智館員「圖悅閱」可以與讀者對話。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2023年12月25日,北京城市圖書館,AI數智館員「圖悅閱」可以與讀者對話。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目前,我們在館內配備了4款機器人,能夠完成借書、還書、導覽、送書、送餐、環境消殺等一系列工作。比如,我身邊的這款AGV搬運機器人,能夠把圖書送還到館內的文獻轉流中心。搬運圖書這種工作,以往都由人工館員完成,有了AGV搬運機器人後,實現了館員分身、提質增效,能夠進一步解放人力。」相關負責人表示。

像這樣的智慧服務場景,已經深度融入北京城市圖書館的建設中。在國內單體藏書量最大、可存放715萬冊圖書的智能書庫,15分鐘內可精準定位取書,並由機器人配送至庫本閱覽區;館內配備智慧桌面,讀者可以輕鬆觸達各種閱讀服務,包括送書到桌;正在打造中的初代元宇宙圖書館,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出虛擬與現實交融的閱讀世界,讀者可穿行線上的平行世界,與數字人對話,盡情探索知識的無垠邊界;在全年不閉館的24小時圖書館里,有著京城首家實現「無感借閱」的文化空間……

何為「無感借閱」?工作人員介紹,「無感書房」可以實現對讀者的動態追蹤,當讀者將想要看的圖書拿出書架後,視覺盤點系統會被觸發。「通過圖書智能搜索,發現少了哪本書,就會將圖書自動綁定到該讀者身上,加入其讀書欄。如果讀者將書帶出閱讀空間,就能自動借閱。」

現場數字化屏幕上不僅可以顯示借還數據、人流量,還可以統計熱門圖書借閱類型,方便圖書管理人員進行運營和管理。

2023年12月25日,北京城市圖書館,一名機器人館員正在巡航。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2023年12月25日,北京城市圖書館,一名機器人館員正在巡航。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魔法圖書館」「黑膠殿堂」後續將開放

除此之外,藝術文獻館、少年兒童館、非遺文獻館、古籍文獻館等也將一一開放,依託豐富的館藏資源,推出主題展陳、古籍修復體驗空間、4D影院等,帶給讀者多重感官體驗。

孩子走進「魔法圖書館」,用智慧手環可以開啟「知識星球」「自然密碼」「故事熊」「沉浸場」「夢想森林」等互動場景,學習知識、觸摸科技、感受文學,手環記錄的閱讀軌跡和成長故事,都幻化為每個孩子專屬的閱讀森林。

三千年建城史、八百七十年建都史都將濃縮在「燕都印跡」的數字長卷中,讀者「一眼千年」閱盡北京城的前世今生;首都圖書館747幅珍貴館藏的舊京戲報將在「首圖有戲」場景中動起來、亮起來,開創文獻資源數字應用新範式;「聲遊北京」首展將唱響金代至今近800年的珍貴歌謠,「黑膠殿堂」將還原百年前復古旋律,譚鑫培的《賣馬》、四大名旦唯一合作灌製的唱片《四五花洞》等珍貴館藏將悉數亮相,高解析度自動演奏鋼琴首次引入圖書館,讓讀者在大師級演奏中沉浸書海。

每年將開展千場以上活動

開館期間,北京城市圖書館將在全市率先推出信用免押金讀者證,讀者持有效身份證件即可辦理讀者證,可在全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免押金借閱各類文獻,讓所有讀者零門檻借閱書籍。

此外,還將推出「搖籃書香大禮包」活動,向全市新生兒免費發放第一張讀者證、第一本書、第一份書單、第一張書籤,讓含書香的新生禮物陪伴孩子茁壯成長;推廣「閱享京彩」網借平台的服務範圍至京津冀三地,三地讀者可通過首都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閱享京彩」網借平台,借還首都圖書館的圖書;提供1000種「終身閱讀書單」紙電一體免費閱讀資源,並通過線上平台分齡分級開展閱讀活動,讓閱讀和學習成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

開館當日,風華國樂演奏會、漢服換裝體驗、國風主題留影、銀杏穀集章、祝福集「盒」等一系列沉浸式體驗活動,將讓讀者感受到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體會流淌的文化魅力。

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城市圖書館將以書為媒,每年開展1000場以上活動,包含「講+體驗」「講+展覽」「講+交流」「講+研學」「講+演出」等多種形式,串聯文化傳承、科技創新、人文社科、藝術鑒賞、城市生活等主題,讓全民閱讀深入人心。

其中,「森林閱讀季」將於春秋兩季面向少兒讀者舉辦名家講堂、森林故事會、童心舞台、繪本戲劇、cosplay、圖書漂流等活動;「書林隱語」圍繞《牡丹亭》和《山海經》兩大主題打造沉浸式閱讀,通過解謎體驗、實景探索等形式為讀者帶來年輕化、趣味化的閱讀體驗;「京城博談」「科創研講」「職業專談」「大家領讀」將邀請各界名家舉辦百場知識分享型活動;「百部經典傳習課」邀請專家系統講授《論語》《詩經》《史記》《紅樓夢》等經典典籍,同步開展線下授課與線上資源發佈;「典籍里的非遺」將邀約讀者體驗「品茶、讀書、看戲」的雅韻生活;「我們的節日——非遺陪你過大節」將在春節等7個傳統節日安排表演、技藝、雅集等不同形式的非遺活動。

■ 開館惠民政策

在北京城市圖書館開館之際,首都圖書館聯合各區圖書館推出八大文化惠民服務舉措,以滿足市民讀者文化閱讀需求。

1、推行信用免押金讀者證

2023年12月27日起,首都圖書館推出「北京市公共圖書館網絡聯合讀者證」(即「一卡通」讀者證)信用免押金辦證服務,讀者持有效身份證件即可免押金辦理讀者證,持證可在全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免押金借閱各類文獻。2024年1月1日起,全市公共圖書館範圍內推行此項服務,原押金讀者證借閱權限自動升級,讀者可在原辦證圖書館辦理退押金事宜。

2、開通文獻續借服務

為響應讀者延長文獻借閱週期的訴求,2023年12月27日起,免押金讀者證開通文獻續借服務,讀者可在文獻到期前14天內續借1次,續期28天。2024年1月1日起,全市公共圖書館範圍內實現文獻續借服務。

3、優化通借服務

2023年12月起,推出全市公共圖書館範圍內的通還圖書就地外借服務,讀者可在通還點直接借閱通還圖書,將自己愛不釋手的圖書帶回家。

4、支持電子支付服務

為順應數字化社會發展,滿足讀者非現金支付需求,2024年1月1日起,全市區級以上公共圖書館(門頭溝區圖書館和密雲區圖書館正在申辦中)開通電子支付功能,為讀者提供交納圖書逾期費等費用的便捷支付渠道。

5、增加預約圖書取書點

為增加讀者預約取書的便利性,2024年1月1日起,在現有服務網點基礎上,增加全市公共圖書館預約取書點54個,提升讀者圖書借閱體驗。

6、完善公共圖書館導航導引信息

為方便讀者便捷地找到身邊的公共圖書館,北京市各區圖書館指導區域內街鄉級圖書館已完成在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的位置標註,在地圖內搜索圖書館,即可顯示附近的三級公共圖書館,並有路線和導航。

7、延伸「閱享京彩」服務

2023年12月27日起,首都圖書館「閱享京彩」網借平台的服務範圍擴大至京津冀三地。三地讀者可通過首都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閱享京彩」網借平台,選擇「送書上門」服務方式借還首都圖書館圖書。

8、推出「搖籃書香大禮包」

為助力全民閱讀,營造終身閱讀氛圍,把豐富的少兒文獻資源推薦給讀者,新館推出「搖籃書香大禮包」活動,為新生兒定製人生第一張讀者證,讓閱讀從0歲開始。活動對象為2023年12月及以後新出生的嬰兒及家長,2023年12月27日起新生兒家長可通過首都圖書館官網、公眾號或首都圖書館少年兒童圖書館官網在線報名申請參與本次活動。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