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如何?國務院這份評估報告披露重要內容

日前,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分組審議國務院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報告。

評估報告指出,《綱要》實施進展情況良好。國內生產總值(GDP)跨過120萬億元台階,人均GDP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實現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良好開局。

看點1

主要指標中16項基本符合或快於預期,4項相對滯後

評估報告顯示,《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目標,並從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五方面提出了20項主要指標。

這些目標和指標的實現情況基本達到預期進度要求,主要指標中16項基本符合或快於預期,4項相對滯後。

鄭柵潔介紹,綱要提出的20項主要指標中,16項基本符合或快於預期。其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4項指標提前實現。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森林覆蓋率等5項指標快於預期。7項指標基本符合預期,分別是GDP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城鎮調查失業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預期壽命、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評估報告指出,我國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品質穩步提高。《綱要》提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人的全面發展能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兩年多來,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促進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我國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進一步健全,城鄉社區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管理能力明顯提升。平安中國建設成效明顯,2022年起訴暴力犯罪人數為近二十年來最低。應急管理水平全面提高,2022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比2020年下降23.5%。

我國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國家經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綱要》強調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兩年多來,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糧食、能源資源、金融等領域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基礎更加堅實。

我國鞏固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面落實。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連續兩年實現耕地總量淨增加,新建改造一批大型灌區,糧食產量穩定在6.5億噸以上、連續兩年創歷史新高。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構建。

看點2

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20年的74.7%提高到2022年的82.9%

評估報告顯示,創新驅動發展步伐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成效初顯。現代產業體系加快開展,實體經濟根基鞏固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8%,佔GDP比重超過13%。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更加鞏固,國內國際雙循環水平進一步提升。兩年多來,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20年的74.7%提高到2022年的82.9%。

全面深化改革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進,發展的平衡性、協同性不斷增強。

綠色低碳發展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兩年多來,汙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積極穩妥推進。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互利共贏局面持續拓展。兩年多來,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打造,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拓展。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紮實推進,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拓展到11個省市。

評估報告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品質穩步提高,具體包括:實施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工程,全國城鎮兩年半累計新增就業3153萬人;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57億人、2.4億人、2.94億人。

看點3

擴大居民消費長效機制不健全,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

評估報告顯示,「十四五」以來,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重大深刻變化,給全面完成《綱要》目標任務帶來困難和挑戰。如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影響凸顯;擴大居民消費長效機制不健全;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汙染物和碳排放總量仍居高位;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和資源部分錯配並存;部分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

對此,評估報告提出了進一步推動《綱要》實施的主要舉措,著力攻堅克難,努力完成主要目標指標。根據《綱要》主要指標進展情況分類施策,對進度提前完成、快於預期、基本符合預期的16項指標,要繼續鞏固擴大既有成效,防止回落或反彈。對滯後於進度的指標,要優化調整政策,加大攻堅力度。

如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確保經濟加速恢復和保持穩定增長,具體包括:強化宏觀政策統籌協調,繼續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努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著力擴大消費投資;發揮好消費在擴大內需中的主動力作用;引導財政和金融資金精準投向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在用地用海用能環評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等。

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包括: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力推進重點領域和戰略性產品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實施等。

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深化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型開放,有效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著力推進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包括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持續推動標誌性疏解項目在雄安新區落地建設,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推進長三角軌道互聯互通和港口資源整合,加快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等。

此外,評估報告還在其他方面提出了建議,包括:著力加強汙染治理和碳排放管控,鞏固拓展生態環境質量向好形勢;著力推進公共服務擴面提質,進一步兜牢基本民生底線;著力築牢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屏障,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