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個「49A」景區

提及安徽旅遊,就不得不提宣城。這裏毗鄰蘇浙,地近滬杭,是安徽的東南門戶。這裏有「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也有「天下四絕」之一的太極洞,是「自古詩人地」,亦是全國唯一的文房四寶之城。

要說宣城旅遊,就不得不說涇縣。這個地處安徽東南的小城,不僅是國寶宣紙的原產地,還是大黃山世界級休閑渡假旅遊目的地的核心區。這裏擁有7家4A級景區(28A)和7家3A級景區(21A),可謂是處處皆景。一個縣獨攬「49A」,猶如一個大景區,並不多見。

如果美景是詩,那麼旅遊則是遠方。

近年來,涇縣緊盯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目標,扛好「一面旗」、繪好「一幅畫」、撈好「一張紙」、寫好「一首詩」、鋪好「一條路」,用心用情,讓文旅更加溫潤;一心一意,讓文旅愈加誘人。

查濟古建築群。涇縣縣委宣傳部供圖查濟古建築群。涇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自然之美

從地圖上看,黃山北麓,九華之南,太平湖畔,巍然其中者,便是涇縣。這裏山多地少,因境內青弋江古稱「涇水」,故名涇縣,亦有「涇川」之別稱。

光聽這名字,就很有自然之美,境內不僅山高林密,溪澗縱橫,而且小橋、流水、人家點綴其中,素來享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美譽,也生動刻畫了涇縣獨特的地貌特徵。別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在旅遊界,卻是耳熟能詳。

為進一步打響「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品牌,近年來,該縣大力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遊客在此追尋「詩」和「遠方」。

遊客在月亮灣盡享夏日清涼。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遊客在月亮灣盡享夏日清涼。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俊美的自然風光,古老的鄉野氣息,濃厚的歷史底蘊……都成了不得不去涇縣一探究竟的理由。

涇縣的景點也是數不勝數,有國家4A級景區的黃田、桃花潭、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等,也有國家3A級景區赤灘、綠林穀和月亮灣,都令人難忘。

查濟是涇縣的代表景點,這裏依山造屋,傍水結村,古建成群,巧用園林藝術的借景、對景的手法,造就了「門外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的佈局,當你身處其中時,就像是走進了歷史畫卷里一樣。

皖南川藏線,因險峻的山勢和蜿蜒的山路,吸引無數自駕愛好者前來打卡,當你行駛在這條「山路十八彎」的山間公路時,窗外就是連綿起伏的綠意。

倘若夏季,比起山,更能震撼人心的,莫過於月亮灣那接連不斷的險灘和深潭,肆意飛濺的浪花給你的身心帶來無盡清涼。

桃花潭龍舟賽。聶方攝桃花潭龍舟賽。聶方攝

文化之韻

細數起來,最早為涇縣旅遊代言的,當屬詩仙李白,受邀來到涇縣後,便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佳句。

千百年來,涇縣依舊憑藉先天的自然優勢和文化稟賦,頻頻「出圈」。

提到涇縣,不少人會說:在這裏待上幾日,就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那種濃厚凝重的文化積澱。

一處博物館、一座古建群,一處文化園、一座軍部舊址,涇縣將時光刻印在房簷石路上,只需隨著腳步漫行,就會發現這裏的歷史不僅是可以看得見,也是可以摸得著。

宣紙小鎮夜景。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宣紙小鎮夜景。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開館不足三個月的中國宣紙小鎮,絕對是抵達涇縣不可錯過的「寶藏」小鎮。

這座「紙」做的建築,整體為白色清水混凝土的色調,與宣紙純白、千年不腐的特質完美契合。空中俯瞰,呈連綿起伏的山形結構,猶如片片宣紙形成的「紙山」,傳達了世界非遺宣紙的獨有韻味。

距離宣紙小鎮不遠的丁家橋鎮,安徽三希堂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藏書櫃里,宣紙古籍裝幀的原大影印經、史、子、集著實讓人驚歎,四部共計36375冊79309卷,分裝6144函,總頁數超238萬張,真實再現了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原始風貌。

「通過創新‘宣紙+古籍裝幀’‘國寶+國寶複製’的新模式,形成了從宣紙生產、到線裝書加工、再到文化創意產品製作的完整產業鏈,實現了從‘一張紙’到‘一本書’的蝶變。」公司總經理陳光蘭如是說。

「三丈三」宣紙製作。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三丈三」宣紙製作。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旅遊之約

去年國慶假期,涇縣各地景區開啟的旅遊活動豐富精彩,月亮灣玩水、黃田曬秋、查濟看非遺……獨具特色活動吸引了大量遊人,尤其家庭遊成為主基調。

延續暑假旅遊熱,親子家庭遊繼續在國慶黃金週扮演主角,桃花潭、宣紙小鎮、紅旅小鎮等景區景點處處能看到一家四口或是一家三代人的出遊場景。查濟、桃花潭景區單日接待量超萬餘人。

黃田曬秋。涇縣縣委宣傳部供圖黃田曬秋。涇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影響著一座城市的整體實力,是城市的「軟名片」,如何讓這張「名片」叫得響、能發光,把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涇縣一直在探索、持續在行動。

編製《涇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製定《涇縣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獎勵辦法》,出台《關於支持景觀農業和農業採摘旅遊發展的實施意見》……一系列支持政策先後落地,讓更多文化名勝走向大眾,也助推著當地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涇縣累計接待遊客1443.62萬人次,同比增長138.31%;收入90.65億元,同比增長125.72%。

旅遊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領域,也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生力軍。隨著旅遊不斷髮展,在涇縣,不少文化旅遊資源被發掘盤活,越來越多城市遊客慕名而來,在綠水青山之間詩意棲居,感受悠久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旅遊業態不斷豐富,越來越多遊客們‘留下來’,帶動了當地消費增長。」涇縣文旅局黨組成員張金泉信心滿懷,「過去是過境地,而今是目的地。越來越多的本地人成為旅遊從業者,也成為旅遊體驗者。」

胸有萬水千山,自能風生水起。

眼下,正值新年伊始,不妨背上行囊,約上親朋,走出家門,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涇縣,給你不一樣的「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