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劇評:《繁花》「劇」有腔調

正在總台央視電視劇頻道(CCTV-8)熱播的開年大劇《繁花》,收視節節高漲,引發了觀眾熱議。

「腔調」不僅是劇中頻繁出現的台詞,更是這部電視劇《繁花》的標籤。

上海腔調、阿寶腔調、玲子們的女性腔調,共同成就這部有「腔調」的電視劇。

「腔調」說不清道不明,是不卑不亢的氣度,是不聲不響的尊嚴,或許是不遠不近的情誼,是有理有情的態度,更是一種卓爾不群、傲而不嬌的氣質。

這一切,既體現在《繁花》的人物和主題上,也體現在劇中的上海氣息里,同時也具化為了一種獨特的電視劇魅力,許多觀眾都評論說,觀劇之後似乎沉浸在一種既陌生又親切的氛圍和情緒中,沉浸在王家衛所創造的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上海腔調、時代腔調之中……

阿寶腔調

行之以誠,取之有道

劇中主人公阿寶,人們對他最多的評價,就是上海黃河路上最有「腔調」的「寶總」。

聰慧、果敢、銳利,剛中帶柔、靜中有動,多情多義、言而有信,正因為這種難得的腔調,成為親朋好友、男女老少信任、親近,甚至可以為之赴湯蹈火的對象。

阿寶的存在,確定了全劇陽光向上的基調,也奠定了這部劇的傳奇性和浪漫性。

阿寶驅動了身邊人的命運和情感。

他與玲子的同甘共苦,他與汪小姐的春光乍現,他與李李的惺惺相惜……

每一組關係都「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既有心心相印的纏綿,也有天各一方的歎息。

即便是他與老法師爺叔的師徒之情,與陶陶等眾多朋友的兄弟之情,也都是拳拳之心、情真意切。

某種意義上,阿寶既有傳奇性的經歷,也有傳奇性的人格,雖然他不是橫空出世的超級英雄,也不是無慾無求的道德楷模,但卻是一個帶腔調光環的大主角。

這種光環,與上海灘上形形色色的張總、王總、小K、癟三、小職員、服務生、小攤販、街頭混混的交互,似乎都帶來了某種人性的光彩。

上海腔調

要面要里,有情有調

《繁花》並不只是圍繞一位男人、三位女性講述了一個悲歡離合、人生沉浮的故事,同時它還體現了一種濃厚的上海地域的「腔調」文化。

南京路、黃河路、進賢路,和平飯店、至真園、夜東京……

從工作環境、生存空間到城市景觀、生活習俗,在劇中都帶有「歷史」,帶有情緒,帶有一種精緻和講究的調調。

日常、實用但不湊合、不忽悠,熙熙攘攘、吵吵鬧鬧,依舊吃有吃相、衣有衣樣,觀眾能感受到上海灘獨特的氣象和味道。

這部劇既具有「海派」劇的「腔調」,同時也體現了一種獨特地域性文化的魅力。

時代腔調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無論是人物氣質、海派風格,還是王家衛烙印,最重要的還在於它們共同體現了一種「時代腔調」。

電視劇的核心故事發生於上海的1992—1994年,正是中國市場經濟改革風雲際會、大開大合的歲月。

正如劇中常常使用的一首歌,「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幾乎成為那個時代每個人追夢尋夢心態的寫照。

挑戰與機遇、變化與奮鬥,日新月異地改變著人和社會。

在黃河路那不過755米長的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所呈現的這種社會變革與自我價值重塑的時代腔調,體現了大時代的澎湃。

這種時代腔調,也帶給觀眾一種物是人非、時光不再的懷舊感和紀念感。

「江湖再見」與「時代再見」,在劇中多次出現的《再回首》歌曲陪伴下,共同創造了一種往事已矣、悲喜交集的審美體驗。

「劇」有腔調,使這部作品與傳統電視劇的敘事方式、視聽方式、美學追求有了明顯「差異」,對於觀眾來說,這種差異可能就是一種陌生感。

這種腔調,有利有弊。何妨有更多與眾不同的腔調——在講故事的同時突出人物的精氣神,在寫人物的同時體現時代的精氣神,在反映時代的同時蘊含一種美學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