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聯商廈、仲佰一店……《繁花》里的商業地標,藏著上海人的時尚密碼

一部《繁花》,一城繁華。近日,海派大戲《繁花》一經亮相就備受矚目。從黃河路、國泰電影院、和平飯店等城市地標,到蝴蝶酥、排骨年糕、凱司令蛋糕、光明牛奶等上海味道,都在電視劇里多次出現,勾起來上海人的集體回憶。

你知道劇中人物多次提到的「滬聯商廈」是什麼地方嗎?全國百貨零售業的龍頭,滬聯,在這條路上」「穿在滬聯」「一早到滬聯商廈門口」……「湖西針織廠」的範總成功正選T恤衫的地方,也是「滬聯商廈」。

其實你用上海話唸一唸,就能知道答案了。劇中的「滬聯商廈」,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南京路上的「華聯商廈」。

圖說:當時的上海華聯商廈圖說:當時的上海華聯商廈

講華聯商廈,上海人應該都蠻熟悉,但是不同年齡的人對於它的位置可能有所混淆。根據《繁花》劇情的推衍,劇中的滬聯商廈,其原型應該就是當時南京東路635號的華聯商廈。

上海華聯商廈的前身是上海永安公司,是解放前上海四大百貨公司之一。1988年1月18日,商店幾經更名後,經過全面整修竣工開業,更名為上海華聯商廈。直至2006年4月26日,又重新翻牌為現在南京東路上的「永安百貨」。

圖說:如今的永安百貨圖說:如今的永安百貨

上世紀90年代的華聯商廈,可以稱之為上海的時尚中心。

圖說:老永安公司外立面圖說:老永安公司外立面

劇中,寶總就是幫忙聯繫了「滬聯商廈」,還請來了大明星費翔「帶貨」,讓三羊牌在一夜之間一炮而紅,成為了上海名牌。劇外,當時的華聯商廈在南京路上就是這樣的地位,為上海人提供了成為時尚弄潮兒的機會。

而在劇外,華聯商廈為上海人提供了成為時尚弄潮兒的機會。早在70年代,商店與廠方先後聯合舉辦呢絨展銷和針織內衣展銷,品種有粘棉、華達呢、粘棉花呢、三合一花呢、涼爽呢、粗花呢、平厚呢等百餘種。

圖說:老永安公司二樓服裝櫃檯圖說:老永安公司二樓服裝櫃檯

到了改革開放之後,1988年,華聯商廈率先打出「穿在華聯」的旗號,在業務經營上集中力量創建特色,聚焦「穿」字,服裝銷售到達了全市第一。

圖說:80年代末的上海華聯商廈中庭圖說:80年代末的上海華聯商廈中庭

在經營方式和商品上,從加工訂貨型轉為經銷型,引入品類更加豐富,大膽引進牛仔、時裝等新潮服裝和高檔服裝,做到精品薈聚。

在經營手段上,推出時裝表演,周周舉辦展銷,還外延了「穿在華聯」的內涵,把皮鞋、包袋、化妝品、飾品也納入「穿在華聯」系列,舉辦系列配套展。

服裝商場的改革使整個商廈的營業額大幅度上升,也讓懂經的上海人有了個趕潮流的好去處。

講好「滬聯商廈」的故事,還要說一說劇中的「仲佰一店」。《繁花》中寶總和爺叔數鈔票數到手軟的時候,「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發票一閃而過。顯而易見,那就是南京路上的第一百貨商業中心。上海市民習慣稱呼為「市百一店」或「中百一店」,她的名字變化倒是不大,在改革開放後,創造了一系列「第一」。

圖說:《繁花》劇照圖說:《繁花》劇照

第一百貨商店開業時的第一批員工,後曾擔任第一百貨商店副經理馬導農介紹說:「今年75歲的第一百貨,是第一個引進進口化妝品,第一個舉辦商品博覽會,第一個引進私營個體戶「楊百萬」,第一個製作員工統一的工作服,第一個建立時裝表演隊……進入90年代後,商店抓住時機完成股份製改革,成為首批上市的國有控股商業零售股份製企業,打破了原來的單一所有製,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管理市場化。

大型國有百貨商店與國有品牌的成長髮展始終緊密結合、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第一百貨商業中心黨辦主任陸鴻冰對當年記憶猶新,他說:「在《繁花》那個時代,許多國貨品牌,例如杉杉西服、俞兆林保暖內衣、羽西化妝品、小霸王學習機、好易通和快譯通翻譯機等一大批國產商品,都是通過在第一百貨商店售賣而獲得巨大成功,甚至最終上市,比如當年在市百一店銷售非常火爆的琴島-利勃海爾電冰箱,最終發展成為中國製造名牌——海爾。」

據說《繁花》後面的劇情還會提到「上海服飾公司」,看劇中的門頭很像是上海時裝商店,這也是南京路上著名的老字號商業企業之一。這幢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古羅馬建築風格的大樓,端莊典雅中透射出時尚生活的勃勃生機和迷人魅力,現依舊是南京路步行街上著名的時裝特色商店和旅遊觀光景點。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