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現新型騙局:數百商家一收貨款就涉詐,銀行卡遭凍結有人還被取保候審

來源:上遊新聞

電詐分子以購買手機、菸酒等商品為名,索要商家的銀行卡號,然後欺騙受害者向商家提供的銀行卡轉賬付款,電詐分子在拿到商品後銷贓,完成洗錢。而商家卻被認定涉詐,銀行卡被凍結……

近日,全國多地商家發佈影片稱遭遇類似上述新型騙局,導致名下銀行卡、支付寶等,被異地公安機關以涉詐為由凍結,且需要本人去異地配合警方調查。大部分商家為了盡快正常營業,在未能追回手機等貨物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退回「贓款」,成為唯一的受害者。而部分事發地和凍結地警方對此不予立案,也讓商家們的後續維權陷入困境。

河南一位遭遇騙局的手機商家接受上遊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採訪時發出疑問:「如果客戶的每一筆貨款來源我都要去核實是不是贓款,那以後還怎麼做生意?」

據上遊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類似受騙商家已經超過300多人,重慶也有商家中招。近日,四川宜賓破獲一起類似案件,抓獲50多人,購銷手機1100多台,涉案金額超千萬元。

正常收貨款被認定涉詐,還被異地警方取保

「這個年怎麼過?」在一個「凍卡交流」群中,一位銀行卡被凍結的手機商發出哀歎。

1月9日,在成都龍泉做手機生意的桑治先生(化名)向上遊新聞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受騙經歷:2023年12月30日,一個加他微信的客戶稱,要購買兩部蘋果15PROMAX手機,並約定31日上午送貨。

成都手機商桑治先生在「退贓」後,還收到警方出具的一份《取保候審決定書》。受訪者供圖成都手機商桑治先生在「退贓」後,還收到警方出具的一份《取保候審決定書》。受訪者供圖

「我當時堅持送貨當面交易,交貨之前差不多11點,銀行卡就收到了2萬元的貨款,我就把貨給了對方。」桑治先生回憶,他當時覺得這是一筆正常交易,沒想到,2024年1月1日卻收到銀行短信,「說卡被凍結了,查詢了才曉得是收了不明(來路)的錢,被廣西桂林警方凍結了。當地派出所說,這是正常線下交易無法立案,只能進行協查。到成都這邊的反詐中心查詢後,建議我到凍結的警方去說清楚情況。」

因直接收到詐騙贓款,屬於一級涉案卡,桑治先生的銀行卡遭凍結後,被反詐中心打上了涉詐的標籤,隨後其名下的其他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也被陸續凍結,「最近我聽說成都太升南路手機批發市場那裡,有好幾個老闆也中招了,現在只能靠‘刷臉’進貨。」

上遊新聞記者詢問了成都太升南路轄區派出所。民警表示,類似情況確實處理不了,「如果是你被騙了,反詐中心給你凍結,是保護性支付30天后解除。我們也給你出不了證明,如果想提前解封,只有去凍結的那邊派出所。」

1月2日,桑治先生帶著相關材料和證據前往廣西桂林,「從下午5點一直待到晚上11點多,說明了情況,警方並不認為我是來報案的,反而認為是來投案。雖然能證明(我)不涉詐,但要求我先退還當地被害人被詐騙的錢,才給我解凍銀行卡。」

桑治先生送貨時,行車記錄儀拍到了來取手機的人。受訪者供圖桑治先生送貨時,行車記錄儀拍到了來取手機的人。受訪者供圖 

「諮詢了律師,建議我不要退還(錢),只要證明自己不涉案,就能解凍。」桑治先生說,因為(被凍結)銀行卡是自己的主卡,為了盡快恢復使用,他不得不進行「退贓」,還收到了一份《取保候審決定書》。儘管如此,桑治先生還是很慶幸,「我算是解封最快的了。」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桑治先生所在160多人的凍卡交流群中,受害者來自全國各地,銀行卡被凍結時間最長的已經近一年,損失金額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初步估算總額超過千萬元。

回到成都後,桑治先生又奔波於派出所、反詐中心、銀行之間說明情況。今年1月4日,名下銀行卡才開始逐漸解封。

被迫返還「贓款」還要簽承諾書

河南焦作手機商朱先生稱,自己2023年12月7日被騙了3部蘋果15手機,經歷與桑治先生如出一轍。

由於焦作當地警方對此不予立案,在反詐中心建議下,焦急的朱先生趕到江西贛州,在退賠了一位受害老太太13000元,拿到了對方的收條和諒解書,「警方說即便我不退賠,他們也可以從我的賬戶上直接劃撥。」

手機商朱先生給受害人退賠後收到的收條。受訪者供圖手機商朱先生給受害人退賠後收到的收條。受訪者供圖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還若干規定》,被害人提出申請,經查明凍結資金確屬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權屬明確無爭議的,由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準並出具決定書進行返回。

讓朱先生無法接受的是,江西贛州警方不僅讓他返還「贓款」,「還讓我寫了一份謹慎使用銀行卡的承諾書和一份‘認罪書’,才進行解凍。雖然我回來諮詢了焦作警方,這些材料對我沒有什麼影響,但讓我很不舒服。明明我才是最終的受害者,為什麼卻被當成了‘罪犯’?」

朱先生表示,自己最關心的是能否破案挽回自己的損失。但截至目前,贛州警方還沒有跟他溝通,「如果最後的損失全部由我來承擔,我會提起訴訟。」

湖北武漢的手機商肖先生(化名),在2023年10月14日售出一部1萬多元的蘋果15PROMAX,5天后銀行卡也被江西贛州警方凍結。在退賠後,又折騰了3個多月時間,賬戶才被完全解封。

「最後一張卡是在1月8日才解封的。」肖先生告訴上遊新聞記者,去年12月14日,他拍攝了一段影片,詳細講述自己的受騙和(銀行卡)解封經歷,觀看量達到40多萬。

朱先生銀行卡被凍結後,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受訪者供圖朱先生銀行卡被凍結後,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受訪者供圖

肖先生也證實,自己和河南焦作的朱先生一樣,也簽了一份承諾書,「大概就是承認我是收到了涉嫌詐騙的錢,但我感覺就像認錯書一樣。」

近日,上遊新聞記者多次聯繫贛州警方的刑偵、反詐中心等部門瞭解情況,但截至發稿時,未得到明確回覆。

河南山東四川為重災區

肖先生介紹,「之後估計有100多位被騙者聯繫我,最多一天有70多人打我電話。也有十多位網民發私信感謝我,說及時看到影片避免了損失。我也建了一個群,目前有30多人,看起來被騙者以河南、山東、四川、廣東較多。」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各地類似案件報導,也以河南、山東、四川居多,其中部分案件也被警方破獲。

2024年1月9日,據山東電視台報導,濟南一手機店主賣出3部蘋果15PROMAX,收到約2.7萬元貨款,買家叫了跑腿來取走手機。隨後,店主發現銀行卡被濰坊警方以涉詐為由凍結,原因是當地有市民被「刷分」手段詐騙。

店主稱,周圍已經有3個商家被類似手段詐騙,目前已向警方報案,但遇到了「一案不能兩立」的情況。

上遊新聞記者從重慶警方瞭解到,目前,手機商家較多區域還未發現類似立案信息。不過在1月11日,石橋鋪一位二手手機商謝先生向記者證實,他在1月2日遇到類似騙局,損失4999元,隨後銀行卡也被凍結。目前,銀行方面建議報警,自己會在這幾天到當地派出所報案。

據洛陽日報·洛陽網報導,孟津區一手機店老闆賣了兩部手機,2023年9月30日,買家向其銀行卡轉了1.5萬元手機款後,其銀行卡因涉嫌詐騙被凍結。這筆錢是從廣東彙來的,下達凍結指令的是廣東警方。隨後,洛陽警方順藤摸瓜將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根據供述,詐騙分子使用未實名認證的微信添加手機商家為好友,稱要購買兩部蘋果手機,隨後謊稱收款碼有問題,讓老闆提供銀行卡號,緊接著銀行卡號轉發給「上線」。「上線」騙取廣東一受害人的錢財後,將其中一筆1.5萬元資金轉到商家銀行賬戶,拿到手機後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完成了贓款「洗白」的過程。

除手機商家外,高檔菸酒、黃金首飾等商家也有中招,2023年12月,據河南都市頻道報導,鄭州市二七區、金水區、龍湖鎮共27家菸酒店老闆反映,最近遇到一個大客戶,只通過微信聯繫,就用銀行卡轉賬購買了大量高檔煙,甚至叫了貨拉拉來拉走。一個商戶展示微信收款賬單顯示,轉賬的都是不同的人,不過商戶們都不以為意,但隨後自己名下的賬戶,被廣西南寧警方以「轉移贓款」名義凍結。

背後有境外詐騙團夥影子

這些詐騙分子的「上線」來自哪裡?根據警方調查,類似騙局背後,有境外詐騙團夥的身影。

宜賓警方抓獲相關電詐犯罪嫌疑人。圖片來源/四川省公安廳宜賓警方抓獲相關電詐犯罪嫌疑人。圖片來源/四川省公安廳 

2024年1月8日,據四川省公安廳反詐中心通報,宜賓市區兩級公安機關成立了聯合專案組,破獲了一個涉案人員眾多、交易速度快且流竄全國多省市,專門通過購買高價手機進行洗錢的犯罪團夥。截至目前,已抓獲犯罪嫌疑人52人。現查明,犯罪嫌疑人袁某、郭某等人受僱於境外詐騙團夥從事洗錢活動,共購銷新款蘋果手機1100餘台,涉案資金高達1000餘萬元。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區分局成功破獲一起境外不法分子以「高佣金」,利誘在校大學生幫助購買高價值手機再低價轉賣的洗錢案。據瞭解,該犯罪團夥共購銷全新手機23台,涉案資金高達20餘萬元,串並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數十件。

警方介紹,類似詐騙洗錢的伎倆比較新,目前不多見。自「斷卡」行動開展以來,公安機關對出售銀行卡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做好反詐宣傳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出售銀行卡屬於違法行為,詐騙分子可用於洗錢的銀行卡少了,「另闢蹊徑」打著購買商品的幌子,設法獲取交易者的銀行卡號等信息,然後用於洗錢。

兩種方法可避免「入坑」

警方提醒市民,使用銀行卡等進行交易,一定要注意核實對方身份,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詐騙分子「當槍使」,如果發現購機人異常情況,請立即選擇報警。

不過朱先生質疑,作為一個正常營業的商家,「如果每一筆貨款來源都要去核實是不是贓款,那以後我還怎麼做生意?」

對於防範此類騙局,肖先生表示,反詐中心也告訴他兩個簡單的方法:首先,堅決不給陌生人銀行卡號碼,甚至親戚朋友都不行,因為他們也有可能被騙;其次,是支付寶微信收款,儘量讓購買者到店裡來當面支付,儘量減少遠程轉賬甚至跨省轉賬。

多位受騙的手機商家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他們通過此事,也感受到了國家反詐的決心和力度。目前為避免上當,「走銀行卡的貨款」全部不收,「陌生人找我買手機也基本都拒絕了,但這也給現在的生意帶來了很大影響。」

「已經退賠的話,就不太好維權了。」對於商家們遭遇的困境,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沈誌剛律師表示,由於刑事立案的問題,類似情況目前還沒有太好的辦法。「我的建議是,如果金額小就退賠,畢竟生意還要做;如果金額太大,就堅決不退賠。因為按照法律規定,如果提交證據能證明對詐騙不知情,相關部門就應該依法(對銀行卡)解凍。如果不解凍,就可以通過申訴、投訴維權。」

上遊新聞記者 湯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