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週六訪港內地客超10萬人次!文娛盛事推高港澳遊客流量

消費「灣」引力系列報導

買爆山姆Costco,反向代購奶茶,什麼吸引了港人北上?賞新年煙花,來一場City Walk,什麼讓港澳遊魅力重現?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推出「消費‘灣’引力」系列報導,從港人北上、港澳遊進階、軟硬聯通、大格局大市場等四個方面展開解讀。大灣區跨境消費雙向奔赴,實則是消費共贏。粵港澳三地如何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體驗,進一步活躍跨境消費?三地消費市場如何進一步融通,在更大的格局中謀劃「灣區大市場」?

第二篇聚焦「港澳遊進階」,看港澳吸引遊客拿出了哪些新招。

「為了一場跨年煙花,特意來了一趟香港。」剛在香港過完元旦假期返回廣州,小陳就激動地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她的遊玩攻略,「維港的煙花太浪漫了!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和小陳一起,當晚在維港兩岸觀賞煙花迎接2024年到來的市民和旅客總計約有48萬人。歲尾,在煙花秀等活動助推下,港澳兩地旅客雙雙迎來全年高峰,僅12月31日跨年日當天,內地訪港旅客人次超19.5萬,入境澳門旅客人次高達17.5萬人次,均創全面複關以來最高紀錄。值得注意的是,複常這一年,除了購物,內地客遊港澳開始逐漸轉向City Walk、戶外遊、藝術展和演唱會等深度體驗項目,每月不斷的大型盛事活動吸引著遊客重返港澳。

元旦假期超90萬人次入境

跨年日赴港澳客流創新高

全面恢復通關後,港澳遊的火熱逐漸回升,在2024年的元旦假期到達巔峰。

在多場跨年活動的帶動下,元旦假期三天,港澳兩地總計入境旅客超90萬人次。其中,香港特區入境事務處數據顯示,元旦假期三天(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訪港旅客共計52.9萬人次,內地遊客佔81.9%。2023年12月31日跨年夜當天達到全年巔峰,訪港旅客達22.7萬人次,內地遊客超19.5萬,佔比86.1%。而澳門特區元旦假期三天迎來入境旅客超過39.9萬人次,澳門特區治安警察局數據顯示,跨年夜當天,澳門入境旅客超過17.5萬人次,為2023年及疫情後單日入境旅客新高。

據瞭解,為迎接2024年,香港旅遊發展局(以下簡稱「香港旅發局」)於跨年日舉行曆年最大規模「香港跨年倒數」彙演活動,呈現以「新年新傳奇」為題的跨年煙花,曆時長達12分鐘,這也是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跨年煙花秀。澳門旅遊塔頂也綻放煙花,還有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的澳門跨年倒數演唱會,陪伴市民和遊客共同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實際上,除了元旦假期,2023年各大公眾假期,港澳入境旅客數量均出現峰值。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每日出入境人次統計數字梳理髮現,2023年4月29日(即五一黃金週假期第一天),內地訪港旅客在年內首度突破單日15萬人次大關,隨後的中秋國慶「雙節」假期、聖誕小長假和元旦假期,單日內地訪港旅客人次均超15萬人次,並不斷刷新紀錄。聖誕小長假期間,港澳兩地文旅活動也精彩紛呈,在香港,每晚上演的「冬日維港水上煙火」吸引了大批內地遊客。儘管並非內地法定公眾假期,但剛好逢週末,訪港旅客數據創新高,2023年12月23日,內地訪港旅客約16.2萬人次。澳門聖誕假期旅遊表現亦相當突出,2023年12月23日-26日期間的旅客總量超越疫前,日均旅客約11.4萬人次。

根據香港文旅局最新統計數據,從2023年全年來看,有超2650萬人次訪港旅客來自內地,另據澳門特區政府網站消息,2023年入境澳門旅客約2823萬人次,日均7.7萬人次。

內地客赴港澳度週末回歸

六成週末訪港人次超十萬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公眾假期,內地客赴港澳度週末的習慣又回來了。從數據來看,2023年全年,單日內地訪港旅客超10萬人次的天數有69天,其中有60.9%都是週六週日,另有10天為內地公眾假期。總體而言,2023年逢週六訪港人數飆升,全年52個週末中,有31個週六訪港內地旅客人次超10萬,佔比近60%。尤其是下半年,7月、8月、11月和12月的每個週六,訪港內地旅客人次均超10萬。

此外,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民調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在去過港澳旅行的內地受訪者當中,每季度去港澳1-3次以上的受訪者佔比達到44.16%,每月去1-3次的受訪者也有近20%。相比2020年前,2023年前往港澳次數「更多」的受訪者佔比最高,接近四成(38.5%),前往港澳頻率跟疫情前差不多或者更多的受訪者佔比近七成。

深圳市民秋秋對南都記者表示,雖然僅一海之隔,但疫情三年沒去香港,非常懷念以前週末去香港逛逛的日子。「去年(2023年)通關後,週末去吃吃逛逛的日子又回來了,‘一週一行’簽注政策對深圳居民來說也非常方便。」秋秋說。據瞭解,持用「一週一行」簽注的深圳市戶籍居民可在每個自然周的週一至週日前往香港1次,每次可在港逗留7天。

香港市民Annie也感受到了內地遊客週末來港的熱情,她從事保險業,2023年週末過來香港跟她面談諮詢的客戶也多起來了,她告訴南都記者:「感覺基本上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不過,我也更頻繁地回內地見客戶了,總體而言,交通方便,工作效率也變高了。」

去年暑期8月港澳遊最熱

內地訪港客日均11萬人次

根據數據統計,暑期8月內地客港澳遊達2023年流量巔峰。當月,訪港內地旅客數量超343.53萬人次,訪澳內地旅客超232.26 人次,均為年內各月內地訪客數量巔峰。其中,8月內地訪港旅客日均超11萬人次,其餘各月日均內地訪客數量最高未超過10萬人次。如果按單日內地訪港旅客超10萬人的天數來統計,8月單日內地訪客超10萬的天數高達25天,遙遙領先於其他月份。

暑期是傳統旅遊旺季,在西九文化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兩大重量級文化場館每天人流如織,香港書展也吸引大批家長和學子前來購書、聆聽名家講座。澳門也在暑期推出一系列亮點活動,比如「澳門創意美食齊體驗」「玩轉官也街」等。澳門科學館8月無休天天開放,並舉辦一連串科普活動,帶領參觀者體驗科學趣味,成為親子遊的好去處。

廣州市民鍾女士就熱衷於安排港澳遛娃之旅,她告訴南都記者,去年下半年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有去港澳遊玩,其中暑假就去了2次。她認為港澳兩地獨特的城市文化氛圍,能讓小朋友在家門口感受東西方文化的多元碰撞。「澳門科學館的天文科普活動很吸引小朋友參與,可以辨識星座、看超級月亮,特別適合親子遊。女兒還很喜歡去迪士尼樂園看玲娜貝兒和可琦安,也帶她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打卡了,香港的展覽非常注重與觀眾的連接,能引導孩子主動參與互動。」鍾女士這樣說。

在深圳念大學的佳琪同學去年暑期也多次赴港澳遊玩,對她來說,去香港欣賞藝術展、看幾場電影、逛逛博物館,仍然具有難以替代的吸引力。「每次去都相當於一次藝術補課,暑假期間經常一天打卡兩個展,日行兩萬步,腿差點沒了,但精神食糧吃飽了。」她還向南都記者強烈推薦了香港故宮,「策展邏輯非常值得學習,比如用‘占士的一天’來引導參觀者進行沉浸式的體驗,跟隨起床到就寢的時間線,展出涉及的物件,令人印象深刻。」

據佳琪介紹,去年的香港書展她也跟著在香港唸書的朋友一起打卡了。據瞭解,此次書展期間,深港兩地還開通香港書展直通車,從深圳市的深業上城出發,可以直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以此拉進深港共讀的距離。數據顯示,2023年7月19日-25日香港書展舉辦期間,共有76.5萬內地遊客訪港。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代表曾沂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香港書展有將近一百萬人次入場,有不少是深圳的朋友。」

文娛盛事吸引內地客赴港

受訪者迷上港澳City Walk

內地旅客訪港還明顯受到大型文化娛樂和展會活動所驅動。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交叉對比了2023年每週內地旅客入境香港流量變化數據與大型文化娛樂與展會活動舉辦時間發現,從3月起,大型文化娛樂活動往往成為推高內地旅客訪港流量一大因素,無大型文化娛樂活動期間,客流量往往有所回落。

比如,去年3月倒數第二周,林俊傑演唱會、巴素利藝術展香港展會、第八屆Art Central相繼啟幕,吸引了大量內地和國際旅客前往。4月中旬、5月中旬分別有五月天、周杰倫演唱會兩次推高內地旅客訪港流量。容祖兒、鄭秀文和(G)I-DLE演唱會,還有香港書展在7月中下旬延續了兩週的客流高峰。8月,S2O亞洲潑水音樂節2023、溫拿50週年告別演唱會、Super Junior-D&E演唱會等疊加暑假文旅熱潮,形成內地旅客訪港的全年高峰期。隨後,9月中秋大坑舞火龍,10月國慶煙花彙演、香港美酒佳餚巡禮、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11月的新世界維港泳、香港繽紛冬日巡禮和12月31日的跨年煙花彙演,一浪接一浪,令香港又再成為盛事之都。

此外,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民調數據還顯示,過半數(51%)受訪者迷上了在港澳城市漫遊(CityWalk),超四成(44.5%)受訪者選擇主題公園遊,逛藝術展、博物館(36%)和徒步爬山等戶外運動(29%)也頗受歡迎,還有18%的受訪者選擇赴港澳參加音樂節、演唱會等觀演娛樂活動。有34%的受訪遊客表示,2023年重返港澳旅遊,就是因為大型文化藝術活動吸引力強。

在重慶工作生活的Nicole就是其中的代表,2023年她和朋友們赴港澳追演唱會,從上半年的林俊傑、五月天,到下半年的王嘉爾、(G)I-DLE、張學友,她都沒有錯過。「每次去香港,第一晚看演唱會,第二天睡醒去徒步,麥理浩徑我走了兩次,海岸線無敵了!」Nicole回憶起這些假期,依然難掩激動,「要是在澳門開唱,第二天就可以City Walk一下,總之非常chill。」在她看來,如今從非沿海地區內地省市南下去港澳旅遊,也越來越方便了,從重慶西站開往香港西九龍站的高鐵從4月1日恢復開行,國慶節前這趟高鐵的運行時長還進一步縮短了94分鐘,南下香港更快了。 

內地客在港人均消費超疫前

在港過夜比例上升近10%

疫情前,內地旅客一直是香港特區旅遊收入的最重要來源,複常的2023年,內地旅客仍為特區旅遊收入帶來真金白銀。香港旅發局數據顯示,疫情前四年(2016-2019年),過夜內地旅客在香港的年均總消費開支超過1200億港元,年人均消費支出超6800港元,人均消費除2019年外皆超過所有其他地區來源的過夜訪客。

若論入境不過夜旅客,則內地訪客無論總消費還是人均消費在疫情前四年皆高居第一。2023年上半年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過夜內地旅客在香港的人均消費支出超7600港元,超越疫情前水平,在2016年-2023年間人均消費達到最高。

是否在港過夜是能帶動多少旅遊消費的重要考察指標。根據香港旅發局公佈的2023年上半年旅遊消費數據,從全部市場旅客來看,過夜旅客的消費金額是不過夜旅客消費金額的6.7倍,內地過夜旅客的消費是不過夜旅客的5.1倍。內地過夜旅客消費金額佔全部市場旅客的67.5%,在不過夜旅客中,內地旅客消費金額佔比更是高達88.7%。

在過夜和不過夜旅客中,購物都是大頭,內地過夜旅客購物消費金額佔比在52%左右,不過夜旅客購物消費金額佔比達77.7%。內地旅客助力香港零售業市場在通關後逐漸復甦,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2023年上半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額同比顯著增長20.7%。其中,受旅客歡迎的品類增長最為迅猛,珠寶首飾、鍾表及名貴禮物同比升幅高達74.3%,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同比大增 50.4%,藥物及化妝品同比上升39.1%。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還顯示,2023年1-11月,內地旅客在港過夜的比例相較於疫情前已經大幅上升,從2019年的37.23%提升至2023年的46.67%,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這或許得益於香港特區政府於去年9月啟動「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截至目前已推出超過25個項目,另有超過80個商場延長營業時間並推出優惠活動,吸引市民和遊客消費。

對此,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表示,「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越來越多的旅客願意留在香港過夜。‘香港夜繽紛’活動開展以來,酒店入住率已經超過八成,有時接近九成,已經和疫情前相近。」

建議提升旅遊體驗留住過夜客

放寬內地訪港客免稅購物額度

需要看到的是,儘管港澳遊旅客數據不斷刷新紀錄,但仍有一些值得提升之處。

比如跨年夜當天,內地訪港旅客創新高,但看完煙花秀後的淩晨,出現通關口擠塞,滯留排隊等待的情況,引發討論。

有不少觀點認為,香港留客過夜的吸引力還不夠,內地旅客即日折返的比例仍較高。從全部市場旅客來看,不過夜旅客中來自內地客的佔比仍然維持在85%以上水平。

對此,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在採訪中表示,香港要進一步提升旅遊體驗並留住過夜旅客,確實需要一些巧思和策略。首先是要豐富夜間旅遊項目,其次,優化酒店住宿體驗也是關鍵;再者,加強旅遊宣傳同樣重要;此外,改善通關效率也是提升旅遊體驗的關鍵環節。

港澳還應當如何優化跨境消費環境、提升消費體驗?在受訪旅客們來看,港澳兩地三年來為普及移動支付作出的努力對內地遊客已經越發友好。「沒想到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幾乎已經覆蓋全港,確實比以前更方便了,臨走前我充值的八達通幾乎沒用到。」三年多沒去香港的小徐感歎道。 不過,在採訪中,也有好幾位內地遊客提出,「移動支付在港澳已是大趨勢,但還是有部分餐廳、大部分的士堅持只收現金,希望能進一步普及。」

此外,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梁熙接受大公報採訪時指出,「目前仍有不少地方值得特區政府繼續爭取,例如要爭取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提升內地旅客免稅額、推出更多‘一週一行’甚至‘一簽多行’等政策,吸引更多內地旅客來港。」其中,提升內地訪港旅客免稅額這一建議已有多位專家提出,如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瓊籲放寬內地訪港旅客免稅額至三萬,全國政協委員、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也曾建議香港免稅購物額度放寬至10萬元。在朱克力看來,放寬免稅購物額度首先可吸引更多內地遊客前往港澳旅遊購物,其次有助於增加旅遊收入。此外,放寬免稅購物額度還有助於推動港澳地區零售業發展。零售業是香港經濟重要支柱之一,放寬免稅購物額度將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購物,進一步促進零售業繁榮發展。

樣本說明: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於2023年11月30日至2023年12月25日發起本系列網絡問卷調查。其中,內地受訪者佔比為80%,港澳受訪者佔比為20%。從年齡段來看,00後佔14.9%,90後佔28.6%,80後佔30.9%,其餘佔25.6%。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監製:戎明昌 劉江濤

策劃:王衛國  鄒瑩

統籌:張純 關健明

采寫:南都記者 熊潤淼 

支持機構(排名不分先後):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 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 珠海大華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 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 佛山市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

數據來源:問卷調查、香港旅遊發展局、香港統計年刊、香港入境事務處、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澳門旅遊局、澳門旅遊業統計報告等

編輯:熊潤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