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乘風破浪,書寫了不起的中國「船」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15日發佈的我國造船業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國際市場份額首次全部超過50%,成為2023年全球唯一一個三大指標實現全面增長的國家。中國造船業「上大分」,標註的正是中國製造新高度,描繪的正是高質量發展新航跡。

以科技為帆,從一窮二白到領軍全球,大國造船勇立濤頭,邁向星辰大海。可以說中國造船業的發展過程充滿艱辛和挑戰,20世紀50年代,中國迅速發展起了造船業,建立了現代化造船廠。從起步開始,中國便意識到獨立自主研發的重要性,面對技術理論缺乏,中國咬緊牙關,向別國學習經驗的同時,建立自主研發機構、注重人才培養。一路向前,中國始終沒有滿足過去的成就。正是這份勇立濤頭的決心,堅持科技創新的恒心,讓大國造船行穩致遠,締造了了不起的中國「船」說。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零部件數量超過2500萬個,5年時間里,發佈了777項工藝、設計標準和143份作業標準書,大型郵輪、LNG船、國產航母,中國成為唯一摘下造船工業三顆「明珠」的國家,每顆「明珠」都閃耀著科技之光。

以奮鬥為槳,從深淵到山巔,一路奮楫篤行,折射著大國造船勇攀高峰、乘風破浪的氣魄。造船業技術要求高、複雜程度大,考驗著一個國家的產業體系與供應鏈服務能力,唯有長期的技術積累與不斷的產業升級,方能厚積薄發。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除了技術積累遠不夠,還需要更多從「0」到「1」,從「1」到「100」的跨越。以LNG船為例,今年,我國交付了全球首艘93000立方米的超大型液化氣船,將中國造船業推向了高端領域。這艘船打破了日韓的技術封鎖和壟斷,並且從技術、噸位等方面實現了對日韓的超越。不甘落後的壯誌雄心,賦予大國造船乘風破浪的勇氣,強勁的中國製造實力成了大國造船勇攀高峰的最大底氣。

夢想為岸,乘勢而上,必將大有作為。放眼未來,中國造船業仍面臨許多挑戰,面對競爭越趨激烈的市場、國外更高技術水平的競爭,中國唯有鍥而不捨,持續奔跑,方能保持競爭優勢。除此以外,在可持續發展中,更當適應時代大局,推動造船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發展,在新能源動力應用、信息技術賦能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全球船舶行業發展提供更多中國智慧與方案。從造船大國邁向造船強國,中國大有可為。最強底氣不僅來源於數十年的積澱,更源於有一批肯鑽研的大國工匠、有夢想的人才團隊。就像95後女舵手徐文茜那樣,面對挑釁,臨危不懼,拿出中國威嚴與自信。任爾興風作浪,我定乘風破浪。

了不起的中國「船」說見證了大國崛起的磅礴力量。在這朝氣蓬勃的時代,中國造船業昂首挺胸,必將破浪前行,駛向造船強國新徵程。(馬茽/文 張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