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韻彙丨歲末大寒至,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二十四節氣,首尾相接,周而複始,過了大寒又是一年。《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曰:「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正值「四九」「五九」之間,民諺云「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大寒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也是冬天結束春季到來的轉折點。
古人認為,「大寒」是全年之中最冷的日子,比小寒還冷,但實際上這種認知並不準確。大寒為何不是最寒↓↓
影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大寒三候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雞乳:大寒之日「雞乳」,雞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氣,開始孵小雞了。
征鳥厲疾:大寒後五日「征鳥厲疾」。征鳥是指鷹隼之類遠飛之鳥,厲疾是厲猛、捷速。
水澤腹堅:再五日「水澤腹堅」,上下都凍透了,寒至極處,按物極必反原理,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極點,就要開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習俗
-
迎年
大寒過,年關將至。「爆竹聲中辭舊歲,臘梅笑裡迎春光。」「大寒歲底慶團圓」,大寒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所以民間也有「大寒迎年」的說法。除順應天時之外,人們也要為過年忙碌奔波——趕年集、備年貨、置新衣、寫春聯、醃臘肉,準備過年啦!
-
食糯
大寒這天,自古有「食糯」的習俗,就是說在大寒這天要吃點糯米做的食物,如糯米飯、年糕、糍粑等;另外也要美美地吃一頓,一鍋燉雞一碗雞湯,既暖胃又暖心。
-
「尾牙」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在大寒前後有食「尾牙」的習俗。資料顯示,「做牙」指的是拜祭土地公的習俗,二月初二為最初的做牙,叫作「頭牙」,年尾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每次「做牙」都需要製作大量的祭祀餐食,一般會在拜祭後吃掉,也稱為打牙祭。「尾牙」一般在大寒前後,後來尾牙祭祀餐食也就成了大寒期間的傳統美食。
-
吃消寒糕
北京地區有大寒期間吃「消寒糕」的習俗。「消寒糕」是用糯米、核桃仁、桂圓、紅棗等製作的一種糕點,民間認為其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此外,人們還認為大寒這天吃消寒糕,有步步高陞的美好寓意。
-
買芝麻稈
大寒節氣恰逢農曆歲末。在中國的部分地區,這個時候人們會爭相購買芝麻稈,因為老話有云:「芝麻開花節節高。」這句俗語寓意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或思想、學業、技能穩步前進。
大寒養生
安心養性,怡神斂氣
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注意禦寒保暖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此時節寒潮頻繁南下,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注意: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裝;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防肺寒,喝熱粥散寒;防腰寒,雙手搓腰;防足寒,熱水泡腳。
多吃苦味助心陽
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因此冬天的飲食原則是減鹹增苦,抵禦腎水,滋養心氣,以保心腎相交,陰陽平衡。
進補到尾聲
「過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時自然界的陽氣正處於從冬季的閉藏過渡到春季的升發中,人們的飲食也應順應這一變化。冬季進補到這時需收尾,為了逐漸適應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可適當吃些白菜、油菜、胡蘿蔔、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詩說大寒
《大寒吟》
桑治丨邵雍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簷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苦寒吟》
唐丨孟郊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壯陰正奪陽。
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
《歲寒知鬆柏》
(節選)桑治丨黃庭堅
鬆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和仲蒙夜坐》
(節選)桑治丨文同
少睡始知茶效力,
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
猶對群書擁敝袍。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新京報、中國氣象局、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