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寒|每於寒盡覺春生
氣候 大寒已至 春水漸生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近來幾場雪,將齊魯大地銀裝素裹。歲月年關,大寒已至。在二十四節氣的終章,寒潮在肆意攪動虛白中,也預示著冬春輪回覆始。民諺云,「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古人對此解釋道:「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作為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之後,便是立春,年輪開啟新一輪征程。
節氣凝結著先民們對季節的感知,以及對自然科學的不倦探索。《逸周書·時訓解》中描寫大寒時的景象,「鷙鳥厲疾」「水澤腹堅」——鷹隼兇猛迅捷,盤旋飛翔,四處尋找食物以抵禦嚴寒;河流水澤中的冰凍延伸到水深之處,堅硬無比。
儘管天寒地凍,但正如冬至陽氣萌生一樣,大寒中也蘊含著春天的生機。根據古人觀察,小寒時節,雉鳥感受到陽氣生發,彎頸鼓翼,雌雄相鳴;大寒時節,儘管堅冰深厚,但春水漸生,河水即將化凍消融。
農事 積肥堆肥 安排農事
與之相應,農人雖多窩在家中瑟縮取暖,但更懷抱著對春日的濃濃希冀。農人開始為來年做積肥堆肥的工作,為開春做準備,或注意牲畜的防寒防凍。大寒的氣候還映照著人們對來年豐收的嚮往。「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大寒豬屯濕,三月穀芽爛」等俗語,凝結著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不翻風,冷到五月中」等農諺,也表露出農人希望大寒時,天地間有著獨有的寒意。
習俗大寒迎年
在齊魯大地上,雖寒意凜然,但隨處可見「忙年」「迎年」的活動,充滿團圓之喜。就像封凍已久的大河逐漸開淩,春節前人人都在動,走動、勞動、響動,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醃製各種臘腸,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按傳統習俗,「大寒大寒,家家刷牆,刷去不祥。戶戶糊窗,糊進陽光」。人們還忙著除舊布新,在打掃居室的過程中,全家禁忌說話,因為「悶聲發大財」;清掃垃圾不準往外掃,要集中處理,因為「肥水不流外人田」。
很多年青人會選擇在年底舉辦婚禮,這頗有古時遺風。據明代徐充的《曖姝由筆》記載,大寒後10日為陽宅亂歲。所謂「亂歲」,說的是年底時諸神上天,不擇曆書亦吉祥無忌。而舊時結婚必擇吉日,貧窮之家嫁娶失時,不能成禮,便多於亂歲期間舉行,謂之「偷娶」,禮儀可從簡。
養生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
此時節,空氣乾燥,人體新陳代謝減慢,養生仍需注意持續保暖,避免感冒。防風禦寒對老年人,特別是患心腦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的老年人安度冬季,尤為重要。
飲食方面,要做到既能抵抗嚴寒,又可蓄存能量,進補量可漸次減少,適度增加具有升散性的食物,如蘿蔔、洋蔥、芥菜、蓮藕等;亦可選用健脾、護胃、益氣的穀物和果蔬,以調理脾胃,滋養臟腑,為即將到來的春天做好準備。
天冷氣燥,常見皮膚乾燥;瘙癢症、手足皴裂等皮膚病的發病率也會明顯上升。除隨時注意皮膚保暖,亦可經常按摩,使皮下毛細血管舒張;日常多飲水,及時補充體內水分,或安裝室內加濕器,避免沐浴過頻,忌菸酒。
賞景 雪降大明湖美若畫
1月17日拍攝的雪中大明湖。當日,濟南市迎來降雪,雪中的大明湖美若水墨畫,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賞景。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詩詞
平明贏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互吐吞。
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紛紛狐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
不為山川多感慨,歲窮遊子自消魂。
——《大寒出江陵西門》桑治·陸遊
註:該詩整體風格沉鬱滄桑,作者騎馬出城,面對一片蒼茫蕭條的景象,引發了對命運、人生境遇的感慨。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簷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大寒吟》桑治·邵雍
註:舊時的雪沒有來得及消融,新的大雪又堵住門戶;台階前成了冰凍的銀床,屋簷上懸掛著冰雕的鍾乳……全詩描繪大寒時寒風凜冽、冰封徹骨的景象。
(大眾新聞客戶端 盧昱 李洪翠 沈靜 馬立瑩 策劃 姚廣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