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朱春梅:建議加強醫育融合,建立基層兒科診療服務網絡

1月21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北京市市長殷勇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24年將深化健康北京建設。其中提到,強化兒科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兒科門診。此外,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普惠托育體系建設,新增普惠托位1萬個。

在今年的北京「兩會」上,醫藥衛生界別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朱春梅告訴新京報記者,她帶來的提案中,一個與托育有關,一個與兒科診療能力建設有關。提案建議,加強醫育融合的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基層兒科診療服務網絡,落實分級診療。

醫藥衛生界別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朱春梅。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醫藥衛生界別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朱春梅。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製定政策法規對醫育融合托育服務進行指導

托育服務是優化生育政策,實現幼有所育,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家庭結構的改變,專業化嬰幼兒托育服務需求日益增加。

朱春梅認為,醫育融合已成為當今醫療和教育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也是托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方向和發展目標。

但是通過調研,她發現,我國嬰幼兒入托率普遍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這主要是政策支持不足、家庭育兒觀念影響以及優質托育資源短缺等原因所致。同時,我國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教育體系相對單一,缺乏醫學知識的融入。

「在實踐中,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工作要與嬰幼兒保健、醫學等領域緊密結合,以更好地為嬰幼兒提供專業化、全方位的服務。」朱春梅說,嬰幼兒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專業的醫療和健康管理,這就需要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醫育融合,完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據介紹,醫育融合托育服務模式是指將醫療、教育、保育等多種服務融合在一起,為嬰幼兒提供科學、專業的綜合性服務。這種模式可以滿足兒童和家庭的多重需求。

實際上,在托育體系中,醫育融合可通過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早期治療干預、康復支持、家庭育兒指導、心理健康服務和營養指導等方面的全面介入,促進嬰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為此,朱春梅建議,政府應製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對醫育融合托育服務的發展方向、管理方式、服務內容等方面進行規定和指導。

同時建議將社區嬰幼兒保健服務納入托育服務體系,托育機構與社區婦幼保健機構合作,在托育機構一站式提供體檢、疫苗接種等服務。定期為嬰幼兒提供包括健康管理、生長髮育評估、早期教育指導、家庭養育指導以及心理諮詢等服務。

在人才培養方面,她說,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醫學專業教師,提供更為專業、權威的醫學知識,同時培養師資隊伍,使其具備醫育融合的教學能力。此外,學院也要與醫療機構合作,共同建立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服務場景中進行實踐操作。

推廣基層兒科診療適宜技術

在今年帶來的《關於加強基層兒科診療能力建設的提案》中,朱春梅認為,目前我國基層兒科診療能力薄弱問題凸顯,需要加強基層兒科能力建設,提升診療水平,落實分級診療。

「我們調研了朝陽區一些社區衛生機構開展兒科診療工作的情況,發現開設兒科門診的社區衛生機構並不多,經過朝陽區醫療機構管理中心的督導、培訓,目前開設兒科的社區衛生機構增加了一半。」朱春梅說。

她同時指出,這些社區衛生機構的兒科診療能力亟待提高。基層醫院的設施、設備和人員技術水平有限,這使得在提供兒科診療服務時面臨諸多困難。例如,兒科患者通常需要特殊的兒童護理技術,如靜脈采血、皮下注射等,但一些醫護人員的培訓和經驗不足。

在朱春梅看來,加強基層兒科診療能力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醫療機構、醫生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她建議,政府要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改善兒科診療設施,建立完善的兒科診療科室,提供更好的診療條件和服務。要推廣基層兒科診療適宜技術,提高基層兒科診療的效率和水平。

同時,通過建立基層兒科診療服務網絡,落實分級診療,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暢通轉診通道。

「我認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可以建立評價和反饋機制,及時瞭解居民對兒科診療的滿意度和需求,針對問題進行改進和完善,並且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居民對兒科診療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朱春梅說。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