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院委員:保證急危重症醫療服務,建議調整有關支付規則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這是醫藥衛生界別政協委員、北京地壇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景院第二次帶提案上北京兩會。1月23日,劉景院告訴記者,他今年將焦點對準重症醫學和危重病人救治領域。「我建議構建適合北京市ICU病例的DRGs支付規則,計算權重,以達到相對合理的支付制度,保證急危重症患者的醫療。」

醫藥衛生界別政協委員、北京地壇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景院。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醫藥衛生界別政協委員、北京地壇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景院。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17年,我國頒布《關於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在主要目標上,該意見明確,各地要選擇一定數量的病種實施按病種付費,國家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試點。2019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相關試點工作組技術指導組,設在北京市醫療保障局。

什麼是DRGs?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是用於衡量醫療服務質量效率以及進行醫保支付方式的一個重要工具。DRGs實質上是一種病例組合分類方案,即根據年齡、疾病診斷、合併症、併發症、治療方式、病症嚴重程度及轉歸和資源消耗等因素,將患者分入若干診斷組進行管理的體系。具體來說,DRGs支付就是將臨床過程相似、資源消耗相近的疾病劃分為一個組,進行「打包付費」,不再像以前那樣按項目付費。

「DRGs支付是世界公認的較為先進和科學的支付方式之一。在我國醫保基金籌資有限的形勢下,為了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我認為實施DRGs支付勢在必行。」劉景院說。

實際上,關於這種支付方式的推廣,北京市醫保局早已發佈了相關政策文件。目前北京市定點醫療機構積極響應,實施也較為順利。但劉景院指出,在實施中也有一些問題。「比如,DRGs支付計算中分組的權重計算方法不能反映危重患者的實際費用。」

據介紹,DRGs分組的權重計算方法,目前北京市採取四分位數法,該計算方法會把DRGs分組中高花費的病例排除在外,而危重覆雜病例基本會落在這部分。因此,DRGs分組的權重並不能反映ICU中複雜病例的真實情況。

劉景院稱,危重覆雜病例的先期分組中只納入了多發創傷、氣管切開伴呼吸機支持,納入的疾病狀況太少,對於花費較高的其他危重病例覆蓋不夠。醫療費用超過DRGs支付標準3倍和住院時間超過60天的病例實行按項目付費,該標準過高,導致ICU中很多花費較高的病例得不到合理支付,造成大量虧損。

在《關於調整DRGs支付規則,保證急危重症醫療服務的提案》中,他建議對北京以收治複雜危重病例為主的科室(ICU更為突出)收治病例的DRGs支付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瞭解實際虧損狀況和影響因素,從而進行合理調整。構建適合北京市ICU病例的DRGs支付規則,計算權重,以達到相對合理的支付制度。

談及在履職過程中如何評價自己過去的一年時,劉景院告訴記者,「過去的一年,是學習和成長的一年。」他表示,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通過政協的平台去反映社情民意,讓百姓擔心和憂患的問題都能被看到,從而最終推動這些問題解決。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越